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全文共2890字,閱讀全文約8分鐘。

從偏居一隅的鄉鎮企業,到中國房企的龍頭老大,有很多人喜歡研究碧桂園的佈局、策略和戰略,卻往往沒有注意到,真正驅動一家企業發展的,可能是它的內在文化。

(文末有彩蛋,精彩不容錯過!)

一則“要讓公司倒閉”的通知

有一次,楊國強看到公司的一則通知後,心痛地和助理說:“公司快要倒閉了!”

通知的內容,是一則停水信息,停水時間在一個工作日。

楊國強說,上班時間停水,會影響同事們工作的環境和感受。為什麼我們的物業同事不可以去溝通,調整水管維修的時間?

還有一次,楊國強到了一家地磚廠,獨自蹲在樣品區,細細觀察,反覆比較,挑選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廠商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事業已經這麼大的老闆親自選地磚。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碧桂園總部1樓,有一個由楊國強親自管理的材料室,裡面放著各式各樣像這樣被挑選出來的門、馬桶、瓷磚……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楊國強說,每一件事都應該反覆推敲,科學地謀劃。

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他會和設計院的同事在板房裡討論很久,即便只是書桌前後10公分的擺放,都要求大家要親自體驗,推敲每一個細節。

一臺空調

但是,碧桂園人不僅要會發現問題,更要思考怎樣解決問題。

在森林城市酒店考察期間,楊國強發現客房空調的噪音略大,為了解決空調噪音的問題,他當即爬進裝空調機的天花板查找原因。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事後,楊國強要求設計團隊反覆對比圖紙,學習空調工作原理,並與供應商設立實驗室,最終將噪音從40分貝降至33分貝。

碧桂園人認真對待他們負責的每一份工作,碧桂園項目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扇窗、每一條管道的背後,也凝結了公司逾1000名註冊建造師、3200多名中高級工程師、1100多名博士、6000多名設計人員的心血結晶。

一條準則

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規章制度,那這家企業就難以稱得上實現管理。

曾經,楊國強定了一個規矩:對於集團的重大決策,要堅決執行,若不執行,請在三天內提出理由。

13年前,楊國強在翻看公司採購記錄時突然發現,公司3年期間,採購了900多種樣式不一樣的庭院燈。當時的採購經理說,這是因為每一位設計師都選擇了他們認為適合那條街道風格的庭院燈。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楊國強聽罷,下指示要求設計院根據中式、歐式等不同風格,選擇最優的10種庭院燈樣式進入產品庫,再根據發展情況,定期更新。

標準化的貫徹,不僅幫助碧桂園更好地把控產品的品質,亦能幫助企業實現規模化的發展。

一份堅持

但是,在碧桂園設立下來的規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楊國強說:老闆也是人,不是神。神才不需要別人提意見!

因此,碧桂園賦予了所有人“挑戰權威”的權利,“如果你的直屬領導不同意你的意見,你甚至可以越級上報。”

有一次,一位區域總裁拿著圖紙和楊國強彙報,希望調整圖紙中的設計。

楊國強聽完,並不認同他的看法,覺得他只是想找藉口開託,便將他批評了一頓。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結果到了晚上,那位區域總裁居然敲開了楊國強的家門,拿著上午的圖紙和他據理力爭,再次解釋了自己的看法。楊國強發現自己確實錯了,不僅和那位區域總裁道了歉,還在接下來的管理會議上和大家分享了這個故事。

一個絕對服從命令的人是可敬的,而一個能幫管理者發現問題並提出修改意見的人,在碧桂園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

一次“進城”

這個世界上,每一天都有無數的新點子誕生,只是看能不能存活下來而已。

楊國強說,碧桂園人要時刻保持一顆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

1999年的廣州碧桂園,是碧桂園第一個“進城”的項目。

在廣州碧桂園規劃之初,楊國強就要求“公共活動空間面積一定要大,活動項目要豐富多彩”。這種“配套建設同步到位”的開發模式,不但為業主帶來生活的便利,也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不僅如此,在廣州碧桂園售樓期間,碧桂園推出的春節開盤、免費班車接送看樓、穿鞋套看房等等舉措,也創了廣州樓市銷售的先河。

碧桂園一直是一家勇於“革自己的命”的企業。2017年,碧桂園推出的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運用了包括建築工業化技術在內的20餘項新建造科技,引領了建築行業的發展。總裁莫斌說,碧桂園作為一個甲方,做了乙方要做的事。而他也在這裡,實現了從前在施工企業希望提升房地產建築質量的夢想。

一位老員工

一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貢獻。

楊國強從不掩飾自己對人才的渴求,他在《我夢想中的碧桂園》中寫在最前面的兩句就是:這裡是社會精英雲集的公司,這裡是人才施展才華的好地方。

1992年,有一名初出茅廬的繪圖員從湖南坐火車來到順德,他叫宋軍,也是碧桂園第一批招來的大學生。每天,擠在105國道旁的工棚裡的宋軍窮盡腦力想得最多的,就是思考如何奮鬥,才能實現自己“想要的未來”。

楊國強曾說:如果你拿著5000塊錢工資每天就幹著5000塊錢工資應該乾的活,那你一輩子都只能拿這麼多錢。

顯然,宋軍是一個喜歡“多想”的人,而他也剛好“碰上了”碧桂園這樣一家敢於啟用年輕人的企業。

1997年起,宋軍先後被任命為順德碧桂園、廣州碧桂園的項目經理及總經理;2005年起擔任集團副總裁,負責房地產項目開發管理工作。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2013年,碧桂園的董事會里,多了一名執行董事,名叫宋軍。

有數據顯示,碧桂園集團的關鍵人才70%來自內部人才培養,而碧桂園集團內部的區域總裁,更有不少是從畢業就進入碧桂園的“土生土長的”碧桂園人。

一個養雞場

除了重視人才,碧桂園也非常注重改善業主的居住體驗。

一對在順德碧桂園住了近20年的老夫婦曾經講過一個“養雞場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他們這條街老是飄來惡臭,後來瞭解到,原來圍牆外是附近村民建的一個大養雞場,業主們反饋到物業,物業跟當地村民多次協商未果。

楊國強知道後,決定花50萬元買下養雞場,並跟附近村民建議以後小區周邊儘量不要做有汙染的東西,種果蔬就可以了。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如果你來順德碧桂園參觀,你還會發現小區內有一座跨河大橋,這條橋,是碧桂園為了方便業主,減少兩岸繞行,斥資數千萬修建的。

但這並不是碧桂園為業主修的唯一一座橋,在蘭州,碧桂園投資過億,興建的雁白黃河大橋,給了黃土高原上的居民一片綠洲。

一個保守了十年的秘密

在碧桂園總部的外牆,有這樣一句話——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員工每天上班,都會看到這句話。

楊國強自幼家貧,18歲前沒有穿過鞋子。他非常感恩自己在窮困時,國家免了他7元學費,並給了2元助學金,使他得以繼續接受教育。

1997年,碧桂園剛剛開始公司的第二個項目,楊國強的資產不過兩三百萬元,他卻拿出近一半,委託羊城晚報社設立了以他母親名字命名的仲明助學金,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

他還叮囑羊城晚報,如果有人問起這個助學金的緣由,就說是幾個廣東的企業家設立即可。

這個秘密被保守了10年,直到碧桂園集團上市時,才被眾人知曉。

這可能是楊國強慈善之路的起點,卻絕不會是終點。

是什麼,塑造了碧桂園

2002年,楊國強創立了全國唯一的慈善高中——國華紀念中學,2014年,全國唯一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等職業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開學。2018年,碧桂園把扶貧工作作為集團的主業,主動承擔9省14縣近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

而這,可能也是在碧桂園工作所能擁有的不一樣的自豪感。

這是關於碧桂園的8個小故事,相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碧桂園發生,就像是一個個鹼基,盤旋曲折地構成了碧桂園的文化基因,也影響著碧桂園人的行為。

也正因為碧桂園人在26年裡,將此種文化堅持、傳承和發揚光大,才讓碧桂園擁有了今天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