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全文共2890字,阅读全文约8分钟。

从偏居一隅的乡镇企业,到中国房企的龙头老大,有很多人喜欢研究碧桂园的布局、策略和战略,却往往没有注意到,真正驱动一家企业发展的,可能是它的内在文化。

(文末有彩蛋,精彩不容错过!)

一则“要让公司倒闭”的通知

有一次,杨国强看到公司的一则通知后,心痛地和助理说:“公司快要倒闭了!”

通知的内容,是一则停水信息,停水时间在一个工作日。

杨国强说,上班时间停水,会影响同事们工作的环境和感受。为什么我们的物业同事不可以去沟通,调整水管维修的时间?

还有一次,杨国强到了一家地砖厂,独自蹲在样品区,细细观察,反复比较,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厂商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事业已经这么大的老板亲自选地砖。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碧桂园总部1楼,有一个由杨国强亲自管理的材料室,里面放着各式各样像这样被挑选出来的门、马桶、瓷砖……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杨国强说,每一件事都应该反复推敲,科学地谋划。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他会和设计院的同事在板房里讨论很久,即便只是书桌前后10公分的摆放,都要求大家要亲自体验,推敲每一个细节。

一台空调

但是,碧桂园人不仅要会发现问题,更要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在森林城市酒店考察期间,杨国强发现客房空调的噪音略大,为了解决空调噪音的问题,他当即爬进装空调机的天花板查找原因。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事后,杨国强要求设计团队反复对比图纸,学习空调工作原理,并与供应商设立实验室,最终将噪音从40分贝降至33分贝。

碧桂园人认真对待他们负责的每一份工作,碧桂园项目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扇窗、每一条管道的背后,也凝结了公司逾1000名注册建造师、3200多名中高级工程师、1100多名博士、6000多名设计人员的心血结晶。

一条准则

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规章制度,那这家企业就难以称得上实现管理。

曾经,杨国强定了一个规矩:对于集团的重大决策,要坚决执行,若不执行,请在三天内提出理由。

13年前,杨国强在翻看公司采购记录时突然发现,公司3年期间,采购了900多种样式不一样的庭院灯。当时的采购经理说,这是因为每一位设计师都选择了他们认为适合那条街道风格的庭院灯。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杨国强听罢,下指示要求设计院根据中式、欧式等不同风格,选择最优的10种庭院灯样式进入产品库,再根据发展情况,定期更新。

标准化的贯彻,不仅帮助碧桂园更好地把控产品的品质,亦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一份坚持

但是,在碧桂园设立下来的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杨国强说:老板也是人,不是神。神才不需要别人提意见!

因此,碧桂园赋予了所有人“挑战权威”的权利,“如果你的直属领导不同意你的意见,你甚至可以越级上报。”

有一次,一位区域总裁拿着图纸和杨国强汇报,希望调整图纸中的设计。

杨国强听完,并不认同他的看法,觉得他只是想找借口开托,便将他批评了一顿。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结果到了晚上,那位区域总裁居然敲开了杨国强的家门,拿着上午的图纸和他据理力争,再次解释了自己的看法。杨国强发现自己确实错了,不仅和那位区域总裁道了歉,还在接下来的管理会议上和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

一个绝对服从命令的人是可敬的,而一个能帮管理者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的人,在碧桂园则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次“进城”

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新点子诞生,只是看能不能存活下来而已。

杨国强说,碧桂园人要时刻保持一颗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

1999年的广州碧桂园,是碧桂园第一个“进城”的项目。

在广州碧桂园规划之初,杨国强就要求“公共活动空间面积一定要大,活动项目要丰富多彩”。这种“配套建设同步到位”的开发模式,不但为业主带来生活的便利,也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不仅如此,在广州碧桂园售楼期间,碧桂园推出的春节开盘、免费班车接送看楼、穿鞋套看房等等举措,也创了广州楼市销售的先河。

碧桂园一直是一家勇于“革自己的命”的企业。2017年,碧桂园推出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运用了包括建筑工业化技术在内的20余项新建造科技,引领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总裁莫斌说,碧桂园作为一个甲方,做了乙方要做的事。而他也在这里,实现了从前在施工企业希望提升房地产建筑质量的梦想。

一位老员工

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

杨国强从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他在《我梦想中的碧桂园》中写在最前面的两句就是:这里是社会精英云集的公司,这里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1992年,有一名初出茅庐的绘图员从湖南坐火车来到顺德,他叫宋军,也是碧桂园第一批招来的大学生。每天,挤在105国道旁的工棚里的宋军穷尽脑力想得最多的,就是思考如何奋斗,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未来”。

杨国强曾说:如果你拿着5000块钱工资每天就干着5000块钱工资应该干的活,那你一辈子都只能拿这么多钱。

显然,宋军是一个喜欢“多想”的人,而他也刚好“碰上了”碧桂园这样一家敢于启用年轻人的企业。

1997年起,宋军先后被任命为顺德碧桂园、广州碧桂园的项目经理及总经理;2005年起担任集团副总裁,负责房地产项目开发管理工作。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2013年,碧桂园的董事会里,多了一名执行董事,名叫宋军。

有数据显示,碧桂园集团的关键人才70%来自内部人才培养,而碧桂园集团内部的区域总裁,更有不少是从毕业就进入碧桂园的“土生土长的”碧桂园人。

一个养鸡场

除了重视人才,碧桂园也非常注重改善业主的居住体验。

一对在顺德碧桂园住了近20年的老夫妇曾经讲过一个“养鸡场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他们这条街老是飘来恶臭,后来了解到,原来围墙外是附近村民建的一个大养鸡场,业主们反馈到物业,物业跟当地村民多次协商未果。

杨国强知道后,决定花50万元买下养鸡场,并跟附近村民建议以后小区周边尽量不要做有污染的东西,种果蔬就可以了。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如果你来顺德碧桂园参观,你还会发现小区内有一座跨河大桥,这条桥,是碧桂园为了方便业主,减少两岸绕行,斥资数千万修建的。

但这并不是碧桂园为业主修的唯一一座桥,在兰州,碧桂园投资过亿,兴建的雁白黄河大桥,给了黄土高原上的居民一片绿洲。

一个保守了十年的秘密

在碧桂园总部的外墙,有这样一句话——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员工每天上班,都会看到这句话。

杨国强自幼家贫,18岁前没有穿过鞋子。他非常感恩自己在穷困时,国家免了他7元学费,并给了2元助学金,使他得以继续接受教育。

1997年,碧桂园刚刚开始公司的第二个项目,杨国强的资产不过两三百万元,他却拿出近一半,委托羊城晚报社设立了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仲明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

他还叮嘱羊城晚报,如果有人问起这个助学金的缘由,就说是几个广东的企业家设立即可。

这个秘密被保守了10年,直到碧桂园集团上市时,才被众人知晓。

这可能是杨国强慈善之路的起点,却绝不会是终点。

是什么,塑造了碧桂园

2002年,杨国强创立了全国唯一的慈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2014年,全国唯一的纯慈善全免费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开学。2018年,碧桂园把扶贫工作作为集团的主业,主动承担9省14县近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

而这,可能也是在碧桂园工作所能拥有的不一样的自豪感。

这是关于碧桂园的8个小故事,相似的故事,每天都在碧桂园发生,就像是一个个碱基,盘旋曲折地构成了碧桂园的文化基因,也影响着碧桂园人的行为。

也正因为碧桂园人在26年里,将此种文化坚持、传承和发扬光大,才让碧桂园拥有了今天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