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雲錦,不信人間是大寒

你說,旗袍是美的,她端莊典雅,她靈動精緻;

你說,旗袍是有魂兒的,一切幽美的詩歌詞句裡,都有她的身影。她無處不在,卻又難覓蹤影,無聲地鐫繡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雅符號。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雲錦,不信人間是大寒

成都旗袍第一人 甘汶靈

20年,甘汶靈和旗袍在傳統文化的指引下,談著一場細水流長,綿綿密語般的戀愛,有過轟轟烈烈,也少不了磕磕碰碰,但那份執著與熱愛始終不減分毫。甘汶靈說,僅憑著我對旗袍的這份情義,我可以稱得上是“成都旗袍第一人”。

今天,小尼帶你走近“成都旗袍第一人”——甘汶靈,聽她說她眼中的旗袍美。

20年精雕細琢

見甘汶靈的第一眼,她正在為顧客仔細地量著尺寸。身穿古典紅改良旗袍,顯得格外精緻優雅。旗袍剪裁合體,領口處藍白相間的盤扣盤盡了典雅與端莊;落落大方的下襬,自然垂懸;裙側開衩的地方,白色雪紡內襯在一步一搖中,給溫婉的造型平添幾分飄逸。見我們到來,她熱情前來迎接。氣質嫻靜,目光堅定如許,眉宇間帶著幾分難掩的幹練與英氣。

這份幹練與英氣正是源自她20年在旗袍界裡的起起伏伏。

甘汶靈做旗袍是從一個8平米的小房間開始的。

“因為喜歡旗袍,所以決定做旗袍。那時候想穿旗袍的人可以選擇的餘地非常小,量尺寸,選布料,裁縫師傅就開始動工了,忽視了顧客對旗袍樣式個性化的要求。於是我就租了一個8平米的小鋪面,給各式各樣大家喜歡的旗袍樣式打版,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從此便走上了旗袍定製之路。”

甘汶靈是成都做旗袍定製的第一人。“定製”旗袍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其中遇到的心酸坎坷,數不勝數。“為了完成‘百分百滿意,無條件退貨’的承諾,虧損了不少,常常一年下來退單衣服達到兩三個編織袋,負債累累。但是因為喜歡這份事業,我始終堅持最初對客戶的承諾,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看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愛上我的旗袍,那種喜悅無法言喻。”

傳承&創新

採桑子 乙未大寒日懷舊

十年素手裁雲錦,幾過樓蘭。

織就冰紈,喜看紅顏點黛山。

千枝萬點凌霜俏,花重塵寰。

放眼斑斕,不信人間是大寒。

這是甘汶靈創作的一首詞,“十年素手裁雲錦,幾過樓蘭”飽含甘汶靈對旗袍那份執著與深情,“放眼斑斕,不信人間是大寒”暢訴了她傳承旗袍事業的那份堅定與信心。

緣於生長環境,甘汶靈自小痴迷傳統文化,時常作詞寫詩。對詩詞歌賦的熱愛,也讓她對旗袍的感情更加豐滿。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雲錦,不信人間是大寒

“中國是一個詩詞國度,詩詞的美,是有生命、靈動飄逸的。而旗袍脫胎於清朝旗裝,在歷史洗禮中衝破了原有的束縛枷鎖,成為中國人展示東方詩詞美學的主要服裝載體。因而,她的靈動飄逸,溫婉莊重是中華傳統文化具象化的寫照。旗袍與詩詞因此而相互交融,互相映射。”甘汶靈說。

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了外來衝擊過後,又以新的姿態展示出了她厚重深沉的魅力,而甘汶靈, 在不斷鑽研吸取傳統文化獨特魅力過後,又將這種魅力傾注在自己熱愛的旗袍當中,成為她不斷創新的源泉。

“詩詞和我的旗袍事業是合二為一的。在古人優美的詞句間,我總能找到旗袍設計的靈感。”甘汶靈說,“就在上次,我參加了在杜甫草堂就舉行的一場傳統文化沙龍,推杯換盞間,我心裡冒出一個想法,把詞句中的意境繡在旗袍上。”

甘汶靈引我來到一件青灰色旗袍前。眼前,這件普通的青灰色旗袍上衣,因精美的詩詞刺繡顯得別出新意,隱約煥發出新的生命內涵。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雲錦,不信人間是大寒

專注&專業

20年,甘汶靈見證了旗袍文化崛起的全過程。旗袍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默後,開始走向國際時裝舞臺。

“旗袍重新受到關注,是件可喜可賀的事,這也說明我們民族文化的感召力正在不斷增強,但是我始終認為只有中國人最瞭解自己的文化,因此旗袍的創新與推廣,中國旗袍人責無旁貸!”甘汶靈說。

為了讓更多客戶看到中國旗袍之美,甘汶靈走遍全國各地,廣泛蒐羅那些散落在各個省市的文化瑰寶。

“刺繡絕對是展示旗袍韻味的重頭戲,可惜的是中國的很多精湛繡工都面臨手藝無法傳承的遺憾,為了蒐集這些快要瀕臨的絕妙手藝,我走遍了中國的刺繡之鄉。”說時,甘汶靈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塊蘇繡錦緞,精巧的繡工讓繡圖躍然錦上。

“這塊蘇繡錦緞是我從蘇州的一個古鎮作坊裡找到的,看到這麼美妙的繡工,我既興奮也悵然。”甘汶靈說。

採訪接近尾聲,甘汶靈如數家珍般展示她的刺繡藏品,每一樣都美輪美奐,每一樣都凝聚了歷史的厚重感,美麗的圖案熠熠生輝,一針一線無不在訴說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