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云锦,不信人间是大寒

你说,旗袍是美的,她端庄典雅,她灵动精致;

你说,旗袍是有魂儿的,一切幽美的诗歌词句里,都有她的身影。她无处不在,却又难觅踪影,无声地镌绣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符号。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云锦,不信人间是大寒

成都旗袍第一人 甘汶灵

20年,甘汶灵和旗袍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谈着一场细水流长,绵绵密语般的恋爱,有过轰轰烈烈,也少不了磕磕碰碰,但那份执着与热爱始终不减分毫。甘汶灵说,仅凭着我对旗袍的这份情义,我可以称得上是“成都旗袍第一人”。

今天,小尼带你走近“成都旗袍第一人”——甘汶灵,听她说她眼中的旗袍美。

20年精雕细琢

见甘汶灵的第一眼,她正在为顾客仔细地量着尺寸。身穿古典红改良旗袍,显得格外精致优雅。旗袍剪裁合体,领口处蓝白相间的盘扣盘尽了典雅与端庄;落落大方的下摆,自然垂悬;裙侧开衩的地方,白色雪纺内衬在一步一摇中,给温婉的造型平添几分飘逸。见我们到来,她热情前来迎接。气质娴静,目光坚定如许,眉宇间带着几分难掩的干练与英气。

这份干练与英气正是源自她20年在旗袍界里的起起伏伏。

甘汶灵做旗袍是从一个8平米的小房间开始的。

“因为喜欢旗袍,所以决定做旗袍。那时候想穿旗袍的人可以选择的余地非常小,量尺寸,选布料,裁缝师傅就开始动工了,忽视了顾客对旗袍样式个性化的要求。于是我就租了一个8平米的小铺面,给各式各样大家喜欢的旗袍样式打版,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从此便走上了旗袍定制之路。”

甘汶灵是成都做旗袍定制的第一人。“定制”旗袍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其中遇到的心酸坎坷,数不胜数。“为了完成‘百分百满意,无条件退货’的承诺,亏损了不少,常常一年下来退单衣服达到两三个编织袋,负债累累。但是因为喜欢这份事业,我始终坚持最初对客户的承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爱上我的旗袍,那种喜悦无法言喻。”

传承&创新

采桑子 乙未大寒日怀旧

十年素手裁云锦,几过楼兰。

织就冰纨,喜看红颜点黛山。

千枝万点凌霜俏,花重尘寰。

放眼斑斓,不信人间是大寒。

这是甘汶灵创作的一首词,“十年素手裁云锦,几过楼兰”饱含甘汶灵对旗袍那份执着与深情,“放眼斑斓,不信人间是大寒”畅诉了她传承旗袍事业的那份坚定与信心。

缘于生长环境,甘汶灵自小痴迷传统文化,时常作词写诗。对诗词歌赋的热爱,也让她对旗袍的感情更加丰满。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云锦,不信人间是大寒

“中国是一个诗词国度,诗词的美,是有生命、灵动飘逸的。而旗袍脱胎于清朝旗装,在历史洗礼中冲破了原有的束缚枷锁,成为中国人展示东方诗词美学的主要服装载体。因而,她的灵动飘逸,温婉庄重是中华传统文化具象化的写照。旗袍与诗词因此而相互交融,互相映射。”甘汶灵说。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外来冲击过后,又以新的姿态展示出了她厚重深沉的魅力,而甘汶灵, 在不断钻研吸取传统文化独特魅力过后,又将这种魅力倾注在自己热爱的旗袍当中,成为她不断创新的源泉。

“诗词和我的旗袍事业是合二为一的。在古人优美的词句间,我总能找到旗袍设计的灵感。”甘汶灵说,“就在上次,我参加了在杜甫草堂就举行的一场传统文化沙龙,推杯换盏间,我心里冒出一个想法,把词句中的意境绣在旗袍上。”

甘汶灵引我来到一件青灰色旗袍前。眼前,这件普通的青灰色旗袍上衣,因精美的诗词刺绣显得别出新意,隐约焕发出新的生命内涵。

成都旗袍第一人:十年素手裁云锦,不信人间是大寒

专注&专业

20年,甘汶灵见证了旗袍文化崛起的全过程。旗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开始走向国际时装舞台。

“旗袍重新受到关注,是件可喜可贺的事,这也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感召力正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始终认为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的文化,因此旗袍的创新与推广,中国旗袍人责无旁贷!”甘汶灵说。

为了让更多客户看到中国旗袍之美,甘汶灵走遍全国各地,广泛搜罗那些散落在各个省市的文化瑰宝。

“刺绣绝对是展示旗袍韵味的重头戏,可惜的是中国的很多精湛绣工都面临手艺无法传承的遗憾,为了搜集这些快要濒临的绝妙手艺,我走遍了中国的刺绣之乡。”说时,甘汶灵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块苏绣锦缎,精巧的绣工让绣图跃然锦上。

“这块苏绣锦缎是我从苏州的一个古镇作坊里找到的,看到这么美妙的绣工,我既兴奋也怅然。”甘汶灵说。

采访接近尾声,甘汶灵如数家珍般展示她的刺绣藏品,每一样都美轮美奂,每一样都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感,美丽的图案熠熠生辉,一针一线无不在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