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文 / 張帥鋒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張布郎宅院及匾額

在郟縣姚莊回族鄉,有個以人名命名的村莊——張布郎莊。傳說,明朝時期,村裡出了個侍郎(布郎)官。這位張姓官員身為朝廷要員,為民請命,興利除害,造福一方;進身朝官,不畏黨閥,靡切權貴,剛直不阿。平生待人“誠一不偽”,生活“節儉不奢”。為了回報家鄉,造福桑梓,他組織人民興修水利,修堰屯田。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官員,就以他的官銜命名了這個村子。

傳說中的官名到底是布郎還是侍郎,還真的不好說。因為,明朝有侍郎官職,好像沒有布郎之職,帶“布”字的有布政使。如果這個小村走出的大人物曾經擔任布政使吧,好像與宅門前的閱兵臺不太匹配。因為閱兵臺的存在,人們更相信這位了不起的先人當過兵部侍郎。但,如果是侍郎吧,為何不叫張侍郎,而叫張布郎?歷史總有給後人留有神秘的疑團,但這個村名卻真真切切地傳下來,的的確確叫張布郎莊。

張布郎莊是姚莊回族鄉小張莊的一個自然村。該村保存了創建時的原有風貌,是中原地區迄今發現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傳統村落之一。2013年8月,小張莊村被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7年11月份,為了編寫《記住鄉愁——郟縣傳統村落》一書,我曾同縣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李國恩同志、《廣闊的天地》首任主編周紹顯老師一起前往該村採風。村中的古兵臺、古井、古廟、古橋古風猶存,而村內的幾棵非同尋常的古樹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傳說中的張布郎手植槐 (王文一 攝)

在張布郎宅院前的閱兵臺上,有一棵古槐,相傳,該樹為張布郎官所植。樹高約11米,樹圍約180釐米。該樹根深葉茂,從南側望去,猶如一條巨龍盤伏在枝幹之上,頗有氣勢。淳樸的村民為國槐披上“祈福綵帶”,掛上吉祥燈籠,讓古樹更添光彩。農忙之餘,村民在樹下乘涼、聊天、下棋,怡然自得。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紫藤白椿“情侶樹”

從古槐往西到村中,有一對“情侶樹”,它們分別是紫藤和白椿。據瞭解,紫藤樹年代久遠,該樹周圍曾自然長出多類樹種,但都活不久,唯有這棵白椿樹卻能與它和睦相處。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前些年,這株紫藤的樹根本已退化,然而,與這棵白椿樹結為“情侶”後,竟奇蹟般地煥發了青春,樹根又恢復了勃勃生機,可見愛情的力量真是神奇。當紫藤開花之時,如瀑布流瀉,美輪美奐。人們站著樹下仰望這一對“情侶”,會不由想起李白的詩句: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狀元樹 (王文一 攝)

在村西頭狀元橋東,有一棵被稱為“狀元樹”的皂莢樹。此樹高約16米,樹圍約280釐米。相傳為張布郎官衣錦還鄉時所植。皂莢樹微傾的樹幹支撐起龐大的樹冠,遠望如綠絨大傘。枝梗向四面八方伸展,猶如天女散花。值得一提的是,該皂莢樹還有一些令人稱奇之處。

第一是交替結果。這棵皂莢樹樹幹分為兩粗支,兩支相互交替開花結果。表現為今年一枝開花結果,另一支枝不開花也不結果,次年反之。但自從2016年以來,發生了變化——兩支全部開花結果。滿樹的皂莢壓滿枝頭,讓村民們受用不盡。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狀元樹的龍象形樹根

第二是龍象樹根。由於年代久遠,該皂莢樹樹根長期暴露在外,形成奇特的景觀。西北側樹根極像龍頭,東北側則極像一頭白象。機緣巧合的是,該樹西北側的龍頭樹根與西側寶豐境內的香山寺遙相呼應。而東北方向象形樹根則與普賢菩薩頗有緣分,因為,該樹東北方堂街鎮境內白象山上有個如意寺,如意寺主尊——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白象。由於樹根呈龍象造型,有人奉送該樹一別稱:大力龍象菩薩樹。

據傳,盛夏時節,在樹下睡覺的人會進入美妙的仙境。當地村民還講述了一個故事:一村民晚上在樹下睡覺乘涼,竟然在夢中爬上樹又下來,一時傳為佳話。而村民則對該樹極為膜拜,稱其為“許願樹”。

村中有奇樹,更有長壽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平頂山市有百歲以上老人288名,其中郟縣有75名,這也是郟縣被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的重要原因。目前平頂山市最年長的老人是生活在郟縣姚莊回族鄉小張莊村的張學禮,1902年(清朝光緒28年)1月7日出生在這裡。該村90歲以上和80歲以上的的老人人數,明顯高於相當規模的其他村莊。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小張莊村村民張學禮老人近照

那天,在對小張莊村傳統村落要素進行全面摸底後,村支書張國營同志帶領我們去拜訪老壽星張學禮老人。不巧的是,老人前幾天在下地察看莊稼時不小心摔倒,臉上磕了一塊兒。由於年齡大,這兩天狀態不好,剛剛睡著。考慮到老人要好好休息,我們沒讓他女兒喊醒他。據老人的女兒女婿講,老人心地非常善良,情緒樂觀,性格開朗,心胸寬廣,從不與人計較什麼。他一直保持辛勤勞作的好習慣,至到百歲前才停止在地裡勞作。尤為可貴的是,90歲前,他還經常為村民們義寫春聯。

一個擁有古樹的村落,往往孕育著生生不息的幸福家園,家園裡繁衍著一代代具有愛心的人們。面對這些古樹名木和長壽老者,我們似乎感覺到:他們是老態龍鍾了,還不願被歲月打敗,仍然精彩地演繹著生命的堅強與壯美,讓人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人無法求得肉身的千年不腐,那就留住身邊的大樹吧。靜止的樹,晃動的人,相互依存,互為映照。這種靜中見動的和諧局面,敘述著歲月的嬗遞,歷史的變遷,構成一幅幅中原傳統古村落生動的歷史畫卷,讓人痴迷,引人遐思。

村中有奇樹 更有長壽人――郟縣姚莊鄉小張莊印象

本文作者張帥鋒(右一)在小張莊村採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