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將給期貨業帶來歷史機遇

記者從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組委會了解到,作為2018第三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8日下午舉行的國際化論壇,將特別邀請10家境內外交易所重量級嘉賓和相關行業專家,就境外交易所國際化路徑及經驗、境內交易所國際化探索、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為中國期貨市場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更多的思路、經驗和建議。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中國期貨市場探索30年,同時也被稱為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元年。”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鬍俞越對記者說,今年,先是3月26日原油期貨推出,標誌著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走出了關鍵一步。之後的5月4日,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正式啟航。原油和鐵礦石都是大宗商品的龍頭品種,選擇這兩個期貨品種率先國際化具有現實意義,將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為未來更多成熟期貨品種國際化提供思路、積累經驗。

在胡俞越看來,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包括“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層面。“走出去”即中國價格走出去,成為被國際市場認可的定價基準;“引進來”即把境外投資者及相關機制引進來。“引入境外投資者也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引入境外投資者交易我們的期貨品種;二是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到我們的行業經營中來。這兩個層面並行不悖,也是我們對外開放的姿態。只有境外投資者廣泛地參與到我們的期貨市場,我們的價格才能真正被全球認可。”胡俞越說。

據瞭解,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進入中國。“未來,中國市場會逐步出現以下幾方面的變化:第一,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第二,中國的相關產業定價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加大;第三,更多的境外機構會進入中國市場;第四,中國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會進一步機構化。”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說,基於此,未來中國期貨經營機構將迎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無論是國際化品種、國際化客戶的服務,還是現貨產業鏈定價及商業模式創新,抑或是全球商貿企業風險管理方案設計,都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