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高台 一場民間的藝術盛宴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李江 攝

這是兩千年曆史鑄就的悠悠古城,

三個王國興衰更迭;

這是雲貴高原最豐饒的魚米之鄉,

山水文章流傳千古。

700平方公里土地上,山不高,但氣韻不凡;城雖小,卻通江達海。厚重的文化蘊積,靈秀的湖光山影,滋養出一方歷史文化名城——禮樂名邦·通海。

看看這個融合了濃郁地方特色與人文內涵的藝術盛宴,

噓!快坐好,精彩的演出馬上開始……

通海高臺是流行於通海漢族中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在玉溪深受各地群眾的喜愛,有著幽遠綿長、絢麗繽紛的生命力。

據《通海縣誌》記載:通海高臺明代從江南傳入,清代中期興起,到民國時期,通海縣分別有縣城、河西、七街、楊廣四個高臺會。通海高臺是可移動的舞臺藝術,是一個戲劇或故事的濃縮體。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臺歷史悠久,從明末清初到現在已有400多年曆史。如今仍保存完整,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2009年,通海高臺藝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高臺表現形式為:在一個架子和一根不規則鐵桿上,反映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的內容人物,並裝點成為山水、樓臺亭閣、動物、花草,以及日月星辰、雲霧波濤等的主體藝術,此中包含了雕塑、繪畫、戲劇和武術雜劇的藝術。而且在一個架子鐵桿上呈現了用小孩(四至七歲)扮演一個故事中三至六人的角色,大大地豐富和提高了藝術的效果。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臺目前只有七街還保存傳承人。七街社區因為社會民眾的參與和歷屆領導的重視,加上有一批熱愛“高臺”藝術並且有奉獻精神的民間藝人,使得七街的“高臺”藝術保存了一批傳承人並且發揚光大。

《吊打王道靈》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黛玉葬花》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四街鎮七街社區的“高臺”以“神、奇、險、秀”而著稱,在雲南省是絕無僅有的地方民間藝術,顯現出了獨特的藝術生命。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七街社區的高臺曾參加中國民間藝術節第六屆、第七屆全國邀請賽,並兩次奪得冠軍,多次到省內外參加展演,並於2006年、2008年代表雲南省參加廣州民俗民間飄色展演,分別榮獲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暨“山花獎”中國民間飄色(臺閣)藝術展演銀獎和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2009年、2011年,分別列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4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海高臺”七街傳習館掛牌成立。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通海高臺”現有傳承人8名,2007年6月,高臺負責人公孫馨被省文化廳、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命名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2年12月,被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被雲南省民宗委命名為“雲南省百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突出人才”,同年,公孫輝被命名為省級高臺製作傳承人,楊麗瓊、趙永喬為市級高臺製作傳承人,常金煥等4人被命名為第四批縣級傳承人。

通海高台 一场民间的艺术盛宴

高臺負責人公孫馨

傳承人簡介

公孫馨:

男,漢族,1949年出生,通海縣四街鎮七街村一組人。省、市、縣文藝家協會會員,高臺製作國家級傳承人。公孫馨師從楊紹棠、旃品清,其設計製作的高臺造型美觀、形象生動、獨具匠心,先後設計出了一些展現歷史故事的藝術造型,如《黛玉葬花》、《十字坡》、《文王訪賢》、《醉寫黑蠻》、《精忠報國》等,以及反映新時代主題的作品,如《杞湖歡歌》、《喜慶迴歸》、《巨龍騰飛》等。

公孫輝:

男,漢族,1954年6月12日出生,小學文化,通海縣四街鎮七街村五組人,七街村高臺會會員,高臺製作省級傳承人。從小喜愛文藝,能單獨完成高臺的裝裱、篾扎項目。

楊麗瓊:

女,漢族,1956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通海縣四街鎮七街村五組人,七街村高臺會會員,高臺製作市級傳承人。能單獨設計高臺中的人物造型、服裝、相貌特徵等。

“表演”已經結束啦,你還意猶未盡嗎?

那麼,明天大年初一,

記得來通海,

看一場高臺藝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