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早在半个世纪前,科幻大师海因莱因就通过星船伞兵这一经典科幻形象,对未来的外星登陆作战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日后同类题材提供了“模板”,尤其是从动力系统、武器配置、操控方式、作战样式等方面,对“动力盔甲”所进行的完整设定,它们影响到了日后硬科幻作品中单人作战服的创作思路。包括《星际争霸》中人族机枪兵使用的CMC战斗服,《光晕》中士官长穿着的“雷神锤”,均是“机动步兵动力盔甲”的徒子徒孙。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在“可穿戴机甲”这一领域,最不走寻常路的设计,莫过于《孤岛危机》系列的纳米作战服(Nanosuit),这个基于人类顶尖材料学和外星科技制打造的超级黑科技,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不走寻常路”的一面。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逆向工程的奇迹

在《孤岛危机》的世界观中,外星种族Ceph是地球亿万年前的“水球”时代的星际殖民者。进入20世纪以来,它们的先头部队再度回到了地球,开始唤醒当时留下的据点,准备对地球的“瘟疫”——人类展开大灭绝。对此有所察觉的美国科学家雅各布·哈格里夫斯成立Crynet公司,对外星科技展开逆向研究,试图打赢这场逆转之战。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哈格里夫斯明白,自己无法赢得这场龟兔赛跑的胜利,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外星人的弱点:Ceph族群的繁殖能力很差,其整个社会的的运转严重依赖其他生物肉身同本族纳米技术融合后的混合生物,无论是基地、飞船还是母舰的运作均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此哈格里夫斯从一开始指定的计划,就是掌握这种生物融合技术,从而创造出一种可以将自己伪装成Ceph族群的一员,骗过Ceph生物识别和防御系统的方法,这就是“纳米服”最初的功能。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这招应该是从《独立日》里面学来的……)

尽管纳米服可以创造超级战士,但用这项山寨科技同“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正面较量无异于自杀行为,况且纳米服本身还有严重的产能限制。唯一的胜算,就是将人类士兵通过Nanosuit伪装成异形的一份子,然后以无间方式操纵它们的大杀器反过来干掉它们自己。好比是制作一个后门程序绕过防火墙,然后在窃取账户和密码之后,将“系统”格式化。

浑身黑科技

逆向工程即便可以把东西复制出来,设计师也经常会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这个问题对于纳米服的发明者哈格里弗斯而言同样存在。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即便如此,纳米服的科技,也也已经是“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首先是材料:它的外壳采用了蜂巢型蜂钽钛合金外骨骼,在现实中,钽钛两种金属的合金具有质地坚硬、延展性好,可以应对各种极端温度和强酸、高压等环境。在纳米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哈格里夫斯一直计划以钽钛合金打造这件次世代盔甲,即便在CryFibril纳米纤维已经问世之后,Nanosuit依然需要一个用于支撑整个表面材料的骨骼。整个钽钛合金外骨骼系统基本上是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模拟了人体的躯干骨、四肢骨和头骨,由于钽钛合金本身的防弹性能一般,因此在二代作品中由对骨骼的数量进行了精简,仅维持基本的支撑和对整个纳米服系统的密封功能。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说完了外壳,让我们再看看所谓的“智能肌肉”。游戏初代登场的第一代纳米服所使用的CryFibril纤维材料,就已经实现了士兵能力的超人化,它可以让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拥有更强的力量。这一技术随后也被以朝鲜为代表的其他新兴军事国家克隆,但并没有创造出可以与之比肩的产品。N2所使用的改进型纳米纤维在重量上减轻了一倍,却在强度上增加了32%的,能耗仅为原作的20%(怪不得很多玩家惊呼升级后的隐身和装甲技能已经BT到了几乎不耗能量的地步)。

在防护力方面,同当今以凯夫拉为代表的吸能式被动防弹材料不同的是,纳米纤维可以在子弹命中前的瞬间改变粒子的排列结构,以此来达到抗击冲击力的目的,在防御完成后再次改变排列,将盔甲受创局部变形为原先的强度和韧性。

《孤岛危机》世界观中的“纳米作战服”,到底有多牛?

动力外骨骼目前的技术难题,除了续航以外,还有人体生理极限对机甲性能发挥的制约。以最基础的加速技能为例,并不是使用了动力外骨骼就可以让士兵去追火车——尽管这个过程中无需人力的参与,但剧烈的运动会超出人类肌肉和关节所能承受的极限,像《GI JOE特种部队》电影“巴黎追车”的一幕,换做真人就是被动力外骨骼扯到非死即残这一种下场了。士官长(Master Chief)之所以可以跑得很快,并不是MJOLNIR Mark V 型核动力盔甲拖着这位星际斯巴达去跑,而是他在跑动过程中所传达的生物电信号在驱动盔甲的运作,也就是说想跑出百米5秒的成绩,这群人肉高达在“裸奔”的状态下就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了突破这一人体根本无法达到的极限,所有斯巴达计划的参与者都通过陶瓷纤维合成材料改变了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方式,也正是这项堪称“惨绝人寰”的手术让很多“准斯巴达”在走上战场之前就死在了手术台上。

同一旦出现故障只能喊大型吊车才能弄走的MJOLNIR盔甲相比,纳米服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显然后者不可能安装核反应堆和大功率动力辅助架构,所以Nanosuit并不是一件纯粹意义上的动力盔甲,我们应该将其称为“人肉动力盔甲”,这是由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注射激素,仅仅是用于抑制士兵负面情绪和疲劳感的产生,当需要使用各种特技的时候,光靠嗑药这种方式是无解的,因为就算将各种类固醇药物当饭吃,也没法让人第二天就能夺得奥运金牌。真正通过遍布全身的上万个针孔注射进使用者身体的纳米机器人,它们能够瞬间提高血液中碳氧化物的含量,加速血液流动,从而让士兵进入高速运动状态。二代纳米服重新设计的外骨骼脊椎连接了人体的传导和运动神经,身体发出的运动生物电信号可以即时传达到人造肌肉,从而产生瞬间爆发力,应该说在力量强化方面二代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肉”方式了,但在Max Speed特技方面,长时间刺激纳米纤维维持高速运动,在储能和材料耐久度上都不允许,因此超级战士每次玩“高速杀阵”的背后,是合成纳米分子不断注射进肌肉组织,通过一次次“蹂躏”肌肉和韧带来施展草上飞绝技,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持续不断的刺激让运动组织过渡劳损,很快使用者全身的肌肉没有一块是完整的。所以在游戏中我们看到盔甲和人体已经发生了黏黏,真正的实现“人甲一体”了。更猛的是,使用者还能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盔甲中去,只要盔甲不被打烂,它的下一个穿戴者,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