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早在半個世紀前,科幻大師海因萊因就通過星船傘兵這一經典科幻形象,對未來的外星登陸作戰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為日後同類題材提供了“模板”,尤其是從動力系統、武器配置、操控方式、作戰樣式等方面,對“動力盔甲”所進行的完整設定,它們影響到了日後硬科幻作品中單人作戰服的創作思路。包括《星際爭霸》中人族機槍兵使用的CMC戰鬥服,《光暈》中士官長穿著的“雷神錘”,均是“機動步兵動力盔甲”的徒子徒孫。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在“可穿戴機甲”這一領域,最不走尋常路的設計,莫過於《孤島危機》系列的納米作戰服(Nanosuit),這個基於人類頂尖材料學和外星科技制打造的超級黑科技,從一開始就體現出了“不走尋常路”的一面。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逆向工程的奇蹟

在《孤島危機》的世界觀中,外星種族Ceph是地球億萬年前的“水球”時代的星際殖民者。進入20世紀以來,它們的先頭部隊再度回到了地球,開始喚醒當時留下的據點,準備對地球的“瘟疫”——人類展開大滅絕。對此有所察覺的美國科學家雅各布·哈格里夫斯成立Crynet公司,對外星科技展開逆向研究,試圖打贏這場逆轉之戰。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哈格里夫斯明白,自己無法贏得這場龜兔賽跑的勝利,唯一的勝算,就在於外星人的弱點:Ceph族群的繁殖能力很差,其整個社會的的運轉嚴重依賴其他生物肉身同本族納米技術融合後的混合生物,無論是基地、飛船還是母艦的運作均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為此哈格里夫斯從一開始指定的計劃,就是掌握這種生物融合技術,從而創造出一種可以將自己偽裝成Ceph族群的一員,騙過Ceph生物識別和防禦系統的方法,這就是“納米服”最初的功能。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這招應該是從《獨立日》裡面學來的……)

儘管納米服可以創造超級戰士,但用這項山寨科技同“知識產權持有人”進行正面較量無異於自殺行為,況且納米服本身還有嚴重的產能限制。唯一的勝算,就是將人類士兵通過Nanosuit偽裝成異形的一份子,然後以無間方式操縱它們的大殺器反過來幹掉它們自己。好比是製作一個後門程序繞過防火牆,然後在竊取賬戶和密碼之後,將“系統”格式化。

渾身黑科技

逆向工程即便可以把東西複製出來,設計師也經常會處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這個問題對於納米服的發明者哈格里弗斯而言同樣存在。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即便如此,納米服的科技,也也已經是“黑”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首先是材料:它的外殼採用了蜂巢型蜂鉭鈦合金外骨骼,在現實中,鉭鈦兩種金屬的合金具有質地堅硬、延展性好,可以應對各種極端溫度和強酸、高壓等環境。在納米技術尚未發明之前,哈格里夫斯一直計劃以鉭鈦合金打造這件次世代盔甲,即便在CryFibril納米纖維已經問世之後,Nanosuit依然需要一個用於支撐整個表面材料的骨骼。整個鉭鈦合金外骨骼系統基本上是從仿生學角度出發,模擬了人體的軀幹骨、四肢骨和頭骨,由於鉭鈦合金本身的防彈性能一般,因此在二代作品中由對骨骼的數量進行了精簡,僅維持基本的支撐和對整個納米服系統的密封功能。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說完了外殼,讓我們再看看所謂的“智能肌肉”。遊戲初代登場的第一代納米服所使用的CryFibril纖維材料,就已經實現了士兵能力的超人化,它可以讓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擁有更強的力量。這一技術隨後也被以朝鮮為代表的其他新興軍事國家克隆,但並沒有創造出可以與之比肩的產品。N2所使用的改進型納米纖維在重量上減輕了一倍,卻在強度上增加了32%的,能耗僅為原作的20%(怪不得很多玩家驚呼升級後的隱身和裝甲技能已經BT到了幾乎不耗能量的地步)。

在防護力方面,同當今以凱夫拉為代表的吸能式被動防彈材料不同的是,納米纖維可以在子彈命中前的瞬間改變粒子的排列結構,以此來達到抗擊衝擊力的目的,在防禦完成後再次改變排列,將盔甲受創局部變形為原先的強度和韌性。

《孤島危機》世界觀中的“納米作戰服”,到底有多牛?

動力外骨骼目前的技術難題,除了續航以外,還有人體生理極限對機甲性能發揮的制約。以最基礎的加速技能為例,並不是使用了動力外骨骼就可以讓士兵去追火車——儘管這個過程中無需人力的參與,但劇烈的運動會超出人類肌肉和關節所能承受的極限,像《GI JOE特種部隊》電影“巴黎追車”的一幕,換做真人就是被動力外骨骼扯到非死即殘這一種下場了。士官長(Master Chief)之所以可以跑得很快,並不是MJOLNIR Mark V 型核動力盔甲拖著這位星際斯巴達去跑,而是他在跑動過程中所傳達的生物電信號在驅動盔甲的運作,也就是說想跑出百米5秒的成績,這群人肉高達在“裸奔”的狀態下就要能夠做到這一點,為了突破這一人體根本無法達到的極限,所有斯巴達計劃的參與者都通過陶瓷纖維合成材料改變了骨骼和肌肉的生長方式,也正是這項堪稱“慘絕人寰”的手術讓很多“準斯巴達”在走上戰場之前就死在了手術臺上。

同一旦出現故障只能喊大型吊車才能弄走的MJOLNIR盔甲相比,納米服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顯然後者不可能安裝核反應堆和大功率動力輔助架構,所以Nanosuit並不是一件純粹意義上的動力盔甲,我們應該將其稱為“人肉動力盔甲”,這是由它的工作原理決定的。

注射激素,僅僅是用於抑制士兵負面情緒和疲勞感的產生,當需要使用各種特技的時候,光靠嗑藥這種方式是無解的,因為就算將各種類固醇藥物當飯吃,也沒法讓人第二天就能奪得奧運金牌。真正通過遍佈全身的上萬個針孔注射進使用者身體的納米機器人,它們能夠瞬間提高血液中碳氧化物的含量,加速血液流動,從而讓士兵進入高速運動狀態。二代納米服重新設計的外骨骼脊椎連接了人體的傳導和運動神經,身體發出的運動生物電信號可以即時傳達到人造肌肉,從而產生瞬間爆發力,應該說在力量強化方面二代已經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人肉”方式了,但在Max Speed特技方面,長時間刺激納米纖維維持高速運動,在儲能和材料耐久度上都不允許,因此超級戰士每次玩“高速殺陣”的背後,是合成納米分子不斷注射進肌肉組織,通過一次次“蹂躪”肌肉和韌帶來施展草上飛絕技,其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持續不斷的刺激讓運動組織過渡勞損,很快使用者全身的肌肉沒有一塊是完整的。所以在遊戲中我們看到盔甲和人體已經發生了黏黏,真正的實現“人甲一體”了。更猛的是,使用者還能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盔甲中去,只要盔甲不被打爛,它的下一個穿戴者,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傳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