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刘冷丝

栏目丝说教育改革

北京已经公布了高考改的具体方案,社交媒体上已经议论纷纷,极少数人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会破坏高考的公平。果真如此吗?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北京市学生

作为浙江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小白鼠,我也是亲身体验到了改革的感觉。浙江高考改革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实行过新的政策,我们没有任何参照,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学校、老师、学生都是如此。相比于我们,北京高考改革已经算不上小白鼠,他们的新改革方案也与上海类似,因此还是有很多经验可寻。

不是经历了高考改革的人,应该不太清楚改革的内容和形式。简单概括一下,改革的内容就是三个:文理不分科、英语有两次机会、考试时间错开。这就是上海浙江和北京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而浙江高考改革有更多改变:三门选考科目有两次机会。从一方面说,有两次高考机会能减少高考的压力;从另一个方面说,频繁的高考让学生几乎没有喘气的时间,两次高考机会在另一个角度加大了学生的压力。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学生如何组织自己的时间,如何选择考试的重点科目,都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新高考改革研讨会

细细说来,高考改革还有许多适应新考法的改变,比如为了让分数相对公平的分数等级制。这是我个人的叫法,就是说因为文理不分科,学生选的科目不同,考卷不同,原始分数不能直接用,于是按照学生分数在本次科目考试的排名来划分等级并以此打分。

这个方法有效解决了文理不分科带来的分数问题,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即使分数是按照排名来的,看起来已经很公平了,但实际不是这样。每个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同,实力也不同,考生考出的分数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如果最终看真实成绩,那么考了80分就是80分,但按照排名来算,真实成绩80分可能只有70的分数,因为更多人考了80分或更高分,所以你的成绩就降了。排名制度能更真实的拉开差距,也会让高手毁在粗心大意扣的一两分上。

另一点,如果你不是最尖端学校的学生,谨慎选择物理。因为所有最好的高中的学生都会选择这个科目,他们囊括了物理的最高分,也让物理这个科目的竞争难度上升到顶端。选择其他任何一门科目,你可以用相同的精力考出更高的分数,而如果选择物理,你拼命的学可能只考个别的科目的保底分,因为你的对手太强了。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高考改革新闻发布会

由文理不分科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上课实习走班制。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科目,这样就有20种选择组合,课程只能以走班的形式安排,让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科目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走班打破了原有的固定上课模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从过来人的角度看,走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好,尤其对于三门科目都要走班的学生而言,三门课都走班是一件很累的事。由于我的学校对于我们这一届采取的是两门固定科目、一门走班的方式,就是说学校将选择较多的科目组合如物化、史地挑出来,让学生尽量只有一门科目要走班,减少我们走班的次数。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同一个老师教的固定班级的方式会比走班的班级分数高。

明明是同一个老师,为什么教学质量会有差别?我认为一个是心理原因,学生往往对“自己班”的老师更重视,学习也更努力,对走班老师的课就不会这么用心。另一个也有老师的原因,或许老师对“自己班”更偏重,对走班比较忽视。不过我这个结论比较不太靠谱,我认为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的是走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我的经验而言,走班会浪费掉整个下课时间,而且清理桌面等等杂事也是很费精力的,陌生的同学也会增加相互之间的不自在。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浙江高考改革的“三位一体”招生咨询

高考改革还实施了全新的考试时间和方式。新高考的考试时间并不集中于高三六月高考的那几天,而是均匀地分配在高中的不同阶段,外语还实行一年两考,并以高的成绩计入总分。而这样一种考一门放一门的机制,无疑有效分解了高考压力,学生不会在最后高考之际因多门考试重叠的压力太大,出现手足无措的困境。

新高考在招生方面有一些改进,比如综合素质评价,很多人容易把这个和自主招生混淆。在浙江将综合评价落实为“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形式和办法,由试点高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确定,体现对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一般采用笔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办法。该方案其实早在新高考之前就已经全面铺开,而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改革成绩。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北京市高考试卷押运

当然不能回避,高考改革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北京市也实行了一批和二批的合并,这在首届招生时会遇到一些麻烦。

我还是坚持认为,新高考比较好,至少从文理分科的角度来说就比较人性化了。对北京的高考改革新生来说,他们也有一些参考,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新的改变新的机会,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了。

改革毕竟是新时代的主题,高考改革当然势在必行,但愿我们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改革的成果。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来了,首届新高考生告诉你“新”在哪里

敬告本文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