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北京已經公佈了高考改的具體方案,社交媒體上已經議論紛紛,極少數人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會破壞高考的公平。果真如此嗎?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北京市學生

作為浙江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小白鼠,我也是親身體驗到了改革的感覺。浙江高考改革之前,從來沒有哪個地方實行過新的政策,我們沒有任何參照,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學校、老師、學生都是如此。相比於我們,北京高考改革已經算不上小白鼠,他們的新改革方案也與上海類似,因此還是有很多經驗可尋。

不是經歷了高考改革的人,應該不太清楚改革的內容和形式。簡單概括一下,改革的內容就是三個:文理不分科、英語有兩次機會、考試時間錯開。這就是上海浙江和北京高考改革的主要內容。

而浙江高考改革有更多改變:三門選考科目有兩次機會。從一方面說,有兩次高考機會能減少高考的壓力;從另一個方面說,頻繁的高考讓學生幾乎沒有喘氣的時間,兩次高考機會在另一個角度加大了學生的壓力。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學生如何組織自己的時間,如何選擇考試的重點科目,都對結果有很大影響。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新高考改革研討會

細細說來,高考改革還有許多適應新考法的改變,比如為了讓分數相對公平的分數等級制。這是我個人的叫法,就是說因為文理不分科,學生選的科目不同,考卷不同,原始分數不能直接用,於是按照學生分數在本次科目考試的排名來劃分等級並以此打分。

這個方法有效解決了文理不分科帶來的分數問題,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即使分數是按照排名來的,看起來已經很公平了,但實際不是這樣。每個科目考試的人數不同,實力也不同,考生考出的分數也不一樣。舉個例子,如果最終看真實成績,那麼考了80分就是80分,但按照排名來算,真實成績80分可能只有70的分數,因為更多人考了80分或更高分,所以你的成績就降了。排名制度能更真實的拉開差距,也會讓高手毀在粗心大意扣的一兩分上。

另一點,如果你不是最尖端學校的學生,謹慎選擇物理。因為所有最好的高中的學生都會選擇這個科目,他們囊括了物理的最高分,也讓物理這個科目的競爭難度上升到頂端。選擇其他任何一門科目,你可以用相同的精力考出更高的分數,而如果選擇物理,你拼命的學可能只考個別的科目的保底分,因為你的對手太強了。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高考改革新聞發佈會

由文理不分科帶來的另一個變化就是上課實習走班制。因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科目,這樣就有20種選擇組合,課程只能以走班的形式安排,讓學生根據自主選擇的科目到不同的教室上課。走班打破了原有的固定上課模式,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但從過來人的角度看,走班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好,尤其對於三門科目都要走班的學生而言,三門課都走班是一件很累的事。由於我的學校對於我們這一屆採取的是兩門固定科目、一門走班的方式,就是說學校將選擇較多的科目組合如物化、史地挑出來,讓學生儘量只有一門科目要走班,減少我們走班的次數。時間一長我就發現,同一個老師教的固定班級的方式會比走班的班級分數高。

明明是同一個老師,為什麼教學質量會有差別?我認為一個是心理原因,學生往往對“自己班”的老師更重視,學習也更努力,對走班老師的課就不會這麼用心。另一個也有老師的原因,或許老師對“自己班”更偏重,對走班比較忽視。不過我這個結論比較不太靠譜,我認為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的是走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我的經驗而言,走班會浪費掉整個下課時間,而且清理桌面等等雜事也是很費精力的,陌生的同學也會增加相互之間的不自在。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浙江高考改革的“三位一體”招生諮詢

高考改革還實施了全新的考試時間和方式。新高考的考試時間並不集中於高三六月高考的那幾天,而是均勻地分配在高中的不同階段,外語還實行一年兩考,並以高的成績計入總分。而這樣一種考一門放一門的機制,無疑有效分解了高考壓力,學生不會在最後高考之際因多門考試重疊的壓力太大,出現手足無措的困境。

新高考在招生方面有一些改進,比如綜合素質評價,很多人容易把這個和自主招生混淆。在浙江將綜合評價落實為“三位一體”,綜合素質測試的內容、標準、形式和辦法,由試點高校根據本校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的要求確定,體現對專業素養、專業潛質的考核,一般採用筆試、面試和操作考試等辦法。該方案其實早在新高考之前就已經全面鋪開,而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改革成績。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北京市高考試卷押運

當然不能迴避,高考改革也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比如北京市也實行了一批和二批的合併,這在首屆招生時會遇到一些麻煩。

我還是堅持認為,新高考比較好,至少從文理分科的角度來說就比較人性化了。對北京的高考改革新生來說,他們也有一些參考,並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新的改變新的機會,就看他們能不能抓住了。

改革畢竟是新時代的主題,高考改革當然勢在必行,但願我們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改革的成果。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來了,首屆新高考生告訴你“新”在哪裡

敬告本文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