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1.什麼是戰爭?

毛澤東研究戰爭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特別是矛盾論,這個核心哲學理論貫穿他的軍事思想,如果讀者沒有矛盾的哲學觀念,那麼這篇文章讀起來就會很抽象。

毛澤東軍事思想以戰爭為研究對象,而且這種戰爭是在中國發生的革命戰爭。他指明研究戰爭,就是要先後研究戰爭的規律、革命戰爭的規律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從一般到特殊再到個別的過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

戰爭的本質是什麼呢?——要迅速的抓住本質才能理解戰爭。對於戰爭的本質,毛澤東說:“戰爭——從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這就是說,戰爭首先是一種鬥爭形式,它的特殊點就在於它是用來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鬥爭形式。戰爭產生於矛盾之中,是矛盾的產物,這裡的矛盾主要是階級、民族、國家和政治集團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因而也就把握了

戰爭的主體——階級、民族、國家和政治集團。戰爭既然是由這些矛盾所派生的,便由這些矛盾所規定。如果階級、民族、國家和政治集團是革命的、進步的、正義的,那麼由他們所採用的戰爭也便是革命的、進步的、正義的,反之則是反動的、落後的、非正義的。因此戰爭本身也被一分為二來看待。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毛澤東重點研究了戰爭的革命方面,探明革命戰爭的特殊情形和性質,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能打勝當時的中國革命戰爭。因而他把對戰爭、革命戰爭和中國的革命戰爭的研究變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對中國革命戰爭的研究要注意幾點,首先要既尊重過去的經驗又要尊重自己的經驗;其次要尊重別國的經驗,又要尊重中國的實際特殊情況;最後要考慮當前的實際狀況,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問題。“戰爭的情況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毛澤東特別強調矛盾的特殊性,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的辯證名言是:“一切戰爭指導規律,依照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戰爭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

2.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戰爭既然是解決階級、國家等矛盾的鬥爭方式,那麼它的目的自然是要服從於它所要解決的矛盾。對於任何戰爭的主體而言,解決矛盾的方法就在於使矛盾失效,矛盾一旦失效,戰爭也就被消滅了。

因此,毛澤東說:“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戰爭。”“就是用戰爭反對戰爭,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戰爭被毛澤東一分為二為革命戰爭和反革命戰爭、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他認為戰爭是從屬於矛盾的,而矛盾裡必然是包含有對立,所以那種非正義又非非正義的戰爭是沒有的。那種單純的反戰主義也是愚蠢的,因為他們在反對非正義戰爭的同時,把正義戰爭也否定了。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怎麼消滅戰爭呢?毛澤東說:“人類社會進步到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到了那時,什麼戰爭也沒有了,反革命戰爭沒有了,革命戰爭也沒有了,非正義戰爭沒有了,正義戰爭也沒有了,就是人類的永久和平時代。”戰爭是階級、民族、國家、政治集團矛盾的結果,而階級、民族、國家、政治集團並非永久的存在,而是歷史性的東西,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所以要通過消滅戰爭的主體來使矛盾失效,從而消滅戰爭。在沒有階級、沒有民族、沒有國家、沒有政治集團的地方就不會有這些事物彼此間的矛盾,也就不會有解決這些矛盾的鬥爭形式——戰爭。過去,一切的戰爭,一切革命都不過是用一個階級來消滅另一個階級,因而不可能消滅戰爭。而未來,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是要消滅一切階級的差別,從而消滅戰爭。所以毛澤東說:“我們研究戰爭的規律,出發於我們要求消滅一切戰爭的志願。

3.戰略與戰術

所謂的戰略

就是戰爭全局性規律的問題,與之矛盾、相反的是戰術問題,戰術問題便是戰爭局部性規律的問題。毛澤東說:“凡屬帶有要照顧各方面和各階段的性質的,都是戰爭的全局。”“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戰略學的任務。研究帶局部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戰役學戰術學的任務。

戰略與戰術的矛盾幾乎是戰爭理論的基本矛盾,它們直接關係到後面的持久戰與速決戰、運動戰與陣地戰、殲滅戰與擊潰戰、內線與外線等矛盾問題,並且是這些矛盾得以統一的條件。

對於戰略與戰術的辯證關係,毛澤東說:“(戰略對於戰術來說)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局性的東西的。”戰略統領著戰術,戰術服務於戰略,戰略指明瞭戰術的方向;他又說“(戰術對於戰略來說)全局性的東西,不能脫離局部而獨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構成的。

”戰術構成了戰略,戰術是戰略的形成的基礎,關鍵戰術決定著戰略的成敗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對於運用戰略來指導戰爭的人,毛澤東說出它的方法論:“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據情況,照顧部隊和兵團的組成問題,照顧兩個戰役之間的關係問題,照顧各個作戰階段之間的關係問題,照顧我方全部活動和敵方全部活動之間的關係問題。”

用全局的觀點來審視局部之間的關係問題,把握住關鍵的、有決定意義的局部。“有決定意義,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況去規定,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去規定。”

正如全局依存於局部一樣,全局的觀念同樣是建立在局部的、經驗的觀念上。“學習戰爭全局的指導規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為這種全局性的東西,眼睛看不見,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會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有局部經驗的人,有戰役戰術經驗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夠明白那些更高級的東西。”

4.戰爭規律的學習與使用

學習和研究戰爭規律,才能打贏革命戰爭。我們不能要求常勝將軍,我們追求的是“在戰爭過程中一般地打勝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將軍——智勇雙全的將軍。”

要想成為智勇雙全的將軍,必須要學習戰爭的規律,並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自己的行動方向。主觀的意識要根據客觀情況而改變,為了使主觀的判斷不出錯,智勇雙全的將軍就應該“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

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地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過程。”也就是孫武子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毛澤東說:“任何軍事計劃,是應該建立於必要的偵察和敵我情況及其相互關係的周密思索的基礎之上。”

軍事計劃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必須要根據現實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毛澤東認為軍事規律具有客觀性——“軍事的規律,和其他事物的規律一樣,是客觀實際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除了我們的頭腦以外,一切都是客觀實際的東西。”這後半句是唯物主義對存在與思維的劃分。同時他又認為對於軍事規律,人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築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藉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