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殿试把对方打倒在地,皇帝钦赐他为状元,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自从隋朝开举取士,改善了一直以来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科举考试成绩优异者进入殿试,殿试前三甲成为:状元、榜眼、探花。

此人殿试把对方打倒在地,皇帝钦赐他为状元,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到清光绪31年废除科举,历经近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容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的大有人在。但是,宋朝有一个考生戏剧性地中了状元。

此人殿试把对方打倒在地,皇帝钦赐他为状元,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他就是王嗣宗,北宋初年一个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可惜在考试结束后,王嗣宗、陈识两位考生成绩不分伯仲,文章锦绣,词理分明,主考官难以判定那个为状元。赵匡胤把俩人的文章拿出看了半天,忍不住连连点头,却也难以抉择。状元只有一位,给谁呢?于是,他命令公公把王嗣宗、陈识宣上殿来。”

赵匡胤先把俩人夸奖了一番后,告诉他们,不但主考官,就连他自己,也没法判定他们俩谁更优秀。然后命人把王嗣宗的考卷交给陈识,将陈识的考卷交给王嗣宗,让俩人看完后,都先自己说说,谁更该得这状元。你一言我一语的,竟后来却吵了起来,都觉得自己文章好应该是状元。

此人殿试把对方打倒在地,皇帝钦赐他为状元,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赵匡胤实在看不下去两个大男人吵来吵去,应该用男人的方法解决。于是就对二人说:“你们不要吵了,既然相互不服,那就打一架吧,谁赢了谁就是状元。”王嗣宗心思机敏,动手也快,皇帝刚刚说完,赵昌言还楞在那里不知所措,王嗣宗便一拳挥打过去,正打中他的头,他头上的帽子就掉落了。

不料这陈识竟是个秃子,头上没有一根头发,众人一看均哈哈大笑,王嗣宗立刻把对方的帽子捡起来拿在手中,对皇帝说:“陛下,是臣胜了。”赵匡胤看到二人搏斗,也哈哈大笑起来,于是对王嗣中说:“好吧,那你就为状元,陈识为榜眼吧!”

此人殿试把对方打倒在地,皇帝钦赐他为状元,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这位摔跤状元经过一翻历练后,果真成为了大宋朝的栋梁。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必是惠利让民,不畏权贵,严肃官吏,整治豪强,政绩卓著,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帝,一度官至宰相。他的事迹记载于《涑水记闻》中,这是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类似于现代的日记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