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新聞教學引入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學會思考的方法,學會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手段,從而不斷增加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

在語文課本中,曾出現過有關新聞文體的內容,如蘇教版初一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新聞兩則》。其中《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後,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它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情況,宣告瞭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學生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很多教師講授這篇課文時,在佈置作業中要求學生開展“校園採訪”活動,每人寫一篇新聞稿,報道校園新人新事,進一步感受新聞文體的重要作用。

又如《“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本課為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的教學內容,為第五單元“信息傳播”單元的第三課,整個單元以介紹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學習消息通迅的特點和一些基本常識為主。作者廖文根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先交待時間、地點等通迅的基本要素,點明本新聞體裁所要報道的主要內容,又按時間順序描述人們歡送航天英雄楊利偉出征太空的感人場面,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產生親臨其境之感,感受新聞文體知識的同時,激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為振興祖國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

以上兩語文課本中案例表明,新聞文體是語文教學不可獲缺的一類知識,其在學生知識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新聞文體知識教學,如何將其引入語文課堂,給學生只面對課本的枯燥帶來全新的風氣、給予學生想要開闊的視野充分的滿足,是每一名教師值得斟酌的問題。

如何將新聞教學引入語文課堂,就是在課堂講授時,面對一篇新聞類文體的課時,該怎麼去教,教些什麼。

首先,當今語文教材中的新聞文體大致涉及消息、通迅、報告文學等。作為一名教師,面對新聞作品最先應該使學生了解這些常見新聞文體和這些新聞形式結構要素及特點,這是學習新聞文體的前提。只有授課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並能辨別出這些新聞的形式和特點,在接下來的新聞文體講授才能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具體解讀和指導教學。

其次,當對新聞文體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接下來的授課要在學生解讀疑難字詞,瞭解寫作背景,學習課文內容,體味思想情況,這一系列語文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對新聞這一特殊文體作進一步指導分析。向學生傳遞必要的新聞知識,如新聞“倒金字塔”的結構形態、層次標題“新聞標題就是新聞題目,它是新聞內容的形象概括”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結構的新聞作品,在語文課堂上將不同結構的特點傳授給學生。這裡的傳授絕不是僅僅的告訴他們而是要使學生真正的可以瞭解,因些教師的舉例說明和安排學生的有效練習,及作業的佈置應該是行之有效的,不流於形式,不泛泛帶過。

最後,借用新聞文體教學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去有效的提取信息,捕捉信息,培養他們善於發現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提取信息的時候,要讓學生擁有一個清晰的目的,那就是在解讀新聞的時候要擁有一種態度,需要的是什麼,交代的是什麼,這樣交代有什麼獨特之處以及與此篇新聞有關的現階段的相關報道,我們課後應該去關注去比較,通過這一篇可以對自己知識層面,瞭解信息的視野的提升有何幫助。另外,引導學生利用初步掌握新聞文體知識來對文中需要詳細瞭解的信息,運用概括、推理、質疑等方式,作進一步地處理。要求學生抓住“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的特點來指導學生提取和解讀信息,並且這種解讀需要立足於與時代和現實。

新聞的教學也是學生時代感的培養,因為新聞本身就是變動的時代產物。在教授中讓學生明白新聞作品是存在於現實社會並服務於一定社會需要的“工具性”文體,它所報道的雖然是來源於事實,但是卻是在有選擇的陳述事實,從每篇新聞中,還應該使學生可以理解出報道之中所反映出的社會需要和趨向,以及為什麼新聞會選取這樣的事實來作為報道的主角。它為什麼要這樣的引導,比如現今的一些新聞作品都會從不同的方面來反映一種時代的主旋律。還需強調的,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弄清楚和有效的把握新聞裡面深層的作者的觀點。

然而,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部分傳媒的日趨商業化的新聞報道,促使一些偏離新聞理念和基本原則的新聞湧現,虛假新聞、造謠新聞、片面新聞、低俗新聞等。新聞的大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也多少影響了語文課堂中的新聞教學,因些需要教師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多費功夫,擇優讓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主流不偏離,真正發揮新聞教學在課堂上的重要促進作用。

當代中學生成長在一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關心國家發生的事、世界發生的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新聞相關內容教育,引導學生在教學內容學習的基礎上深入瞭解發生的重大事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現如今,學生知曉世界的渠道多種多樣,他們獲得知識橋樑也不僅限於書本和課堂。各式媒體及互聯網在學生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自然,想要滿足他們獲取多樣知識的需求僅靠課本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適時地將新聞教學模式引入語文,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知識和社會現實的有效結合,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空間瞭解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