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一、背景介紹

崤山之戰及彭衙之戰後,秦晉交惡,戎王為了國家利益,派遣由余(原為晉國貴族,避難到西戎)出使秦國,意圖加深秦晉之間的矛盾,於是就出現了秦繆公與由余關於治國之道的辯論。

二、第一回合:對於“寶物”的辯論

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史記·秦本紀》

1、秦繆公拋磚引玉,試探由余。

(1)炫示宮室和積蓄的財寶:這是驢牌的包,那是“去年買了個表”,那個是“帶你裝B帶你飛”的跑車……總之,秦國很有錢,財力雄厚。有點類似企業參觀的時候,招待者介紹企業有多少固定資產、賬面有多少現金等;也類似土豪的金鍊子、玉鐲子、大金戒指等,恨不得把全部身家都穿戴在身上,好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很有錢。

(2)這一行為也可以看作是藏拙:秦繆公故意表現的像個大老粗,但實際上心思縝密著呢。通過炫耀財富來展示國家實力,威懾西戎,但對於真正的國之重器,則秘而不宣。追問一句,秦國之前那麼弱小,現在強大了起來,怎麼強大起來的呢?這才是核心秘密武器。

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秦繆公與由余

2、由余守中帶攻。

(1)首先diss秦繆公炫示的財寶,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並不值得炫耀。

(2)潛臺詞是:小人以財物為寶,君子以美德為寶,君主以國家大治為寶,而國家大治最主要的是人才和制度。當著真人,不講假話。大家都是聰明人,沒必要玩那些套路了。

第一個回合結束,秦繆公試探出了由余的水平,由余也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兩位高人惺惺相惜,對話的內容進一步深入。

三、第二個回合:對於“古今中外”治國理念的辯論

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史記·秦本紀》

1、秦繆公的質疑:中原各國藉助詩書禮樂和法律處理政務,還不時地出現禍亂呢,現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麼來治理國家,豈不很困難嗎?秦繆公的發問,有一種自我優越感,也暗含著對戎夷的輕視。

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坐而論道

2、由余的笑對:你所引以為傲的“禮樂法度”,恰恰是國家禍亂的根源所在吶!

(1)對中原各國治國理念的分析:用禮樂引導民眾正向的行為,領導者以身作則,實現了小治;但是到了後代,君主日益驕奢淫逸,引入法度限制民眾的行為下限,對自身的定位為管理者,導致上下互相怨恨。

宗教及企業治理也都有類似的設計,比如宗教中的天堂和地域,企業治理中的獎勵與懲罰,看起來很好,但畢竟有跡可循,不如渾然一體的好。

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領導和管理者的區別

(2)對西戎治國理念的分析: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瞭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啊!西戎的治國理念,有道家“無為”的思想,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也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重境界(但從後來的歷史來看,應該是處於第一重境界),套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詞彙叫“混沌管理”,“混沌”是與“精準”相對應。

對話:秦繆公VS由余!沒有刀光劍影,只有智慧的光芒

四、辯論結果:秦繆公被由余的才華征服!

由余對“古今中外”治國理念的分析研究,其實不只是對春秋之前歷史的總結,中國後來近兩千年的古代史,都沒能逃出這個框架,總結概括起來就是儒家、法家和道家三種治國理念。所謂亂世用法家,治世用儒家,盛世用道家,但更多的情況是內法外儒,即做法家的事,得利;說儒家的話,得名。

至此,秦繆公被由余的才華征服!

點評: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聰明的領導,需要的不是奉承,而是不同的視角和觀點。

朋友們是怎麼看秦繆公與由余的對話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領導發現人才,應該怎麼做?且聽下回分解。


本號特點:英雄權謀+厚黑歷史+現代商業

歡迎友友們關注、互動及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