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人物」壯烈激懷!定遠這支民間抗日武裝曾數次與日軍殊死搏鬥!

「定远人物」壮烈激怀!定远这支民间抗日武装曾数次与日军殊死搏斗!

「定远人物」壮烈激怀!定远这支民间抗日武装曾数次与日军殊死搏斗!

孫大架舉旗抗日

抗日戰爭初期,在定遠縣城的西南方,有一支自發組織近千人的群眾抗日武裝。他們多次迎戰下鄉搶劫的日本侵略軍,斃傷日寇多人,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這支隊伍的首領,就是早廟鄉大戶孫村的孫克有,人們都親熱地稱他孫大架。

1938年1月定遠縣城淪陷,接著西卅裡店、永康鎮以及公路沿線較大的集鎮相繼被日軍佔領。國民黨軍隊如驚弓之鳥,節節敗退,躲進大別山後,無士氣再戰。時東進抗日的新四軍第四支縱尚未到達皖東,因此,駐定城及其周圍較大集鎮的日軍,雖人數不多,但氣焰器張,手段殘暴,他們肆意燒殺搶掠,人民群眾時刻在死亡線上掙扎。日軍的暴行激起孫大架的滿腔仇恨,他日夜奔走於張橋、高塘、站崗和吳圩等地,聯絡保家組織“紅槍會”,決定聯手抗擊日寇,並公推孫大架為總首領。孫大架為人耿直,主持公道,深受大家的信任和擁戴,只要是孫大架決定了的事,大家一致贊成並聽從並指揮。紅槍會是保家防匪的群眾組織,大多數會員使用的是紅纓槍,故取名紅槍會。雖有部分土製火炮和少量國產七九式步松。但難與擁有精良武器裝備的日軍相匹敵,孫大架決定各莊各戶集資購買槍彈,先後幾次派人到來安縣的水口和江浦等地購買日本產三八式鞥30餘支鋼槍,增強了戰鬥力。

1938年2月上旬的一天。駐定城的日軍經嚴橋到高塘、早廟一帶搶劫財物,強姦婦女,無惡不作,孫大架決定組織紅槍會員在陶鋪沿公路兩側設伏,襲擊回城的鬼子。午後,日軍攜帶搶來的財物、食品,稀稀拉拉,毫無戒備沿公路向定城進行,剛進入伏擊圈,先是第一線的鋼槍隊一齊向敵開火,接著持大刀長矛的三百多名紅槍會員從公路兩側撲向敵人,日軍見紅槍會人多勢眾,紛紛丟下搶來的財物,狼狽逃竄,紅槍會員隨後緊追,直到城南門。這次戰鬥,雖未擊斃敵軍,但狠剎了日軍的威風。2月14日(元宵節)上午,駐定城的日軍傾巢出動,分乘四、五部汽車和馬再次到高塘一線“掃蕩”。由於日軍來得突然,多數百姓未及逃脫,日寇在高塘鋪以北一帶公路兩側不遠的村莊大肆搶掠,百姓陷人水火之中,孫大架聞訊後,分頭通知公路沿線的紅槍會員火速到距定城五公里的嚴橋一帶集結,一小時後,五百多名會員陸續到齊,他們先毀壞這裡的公路橋,使日軍的汽車無法通過,爾後分別埋伏在公路近旁的村莊、河溝和墳地。太陽偏西,敵人的車隊向定城方向運行,當進至距嚴橋約一華里處,紅槍會所有的步槍、火槍一齊向站在汽車上的日軍射擊,由於目標集中,頓時死傷十餘人,敵人架起機槍瘋狂還擊,由於日軍在明處,紅槍會在暗處,敵人的火力雖猛,都是沒有目標的掃射。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日軍不得不驅車敗逃,當發現橋被破壞時,立即施放煙幕彈,掩護搶修斷橋,紅槍會又是一陣槍彈,敵軍又有十餘人傷亡,日軍修復橋後,倉皇逃命。此戰,不僅打死打傷日軍20餘人,還繳獲大洋馬一匹和許多軍用物資。從此,駐定城的日軍,直到撤退前再也不敢到城西南一帶作惡了,孫大架兩次打敗日軍,威名大震,傳遍了全縣的四面八方。

1938年6月2日(端午節)的上午,集結於定城的近百名日本侵略軍,撤離縣城向西南方向進行,出城25華里到達興隆集,遭當地百餘名紅槍會的阻擊,紅槍會只有十餘支七九步槍,難以阻止日軍,分批撤走了。日軍又前進六華里到達陳集東北距大戶孫四華里的黃李村(今屬耿巷鄉)。該村前路邊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枝葉茂盛,濃蔭覆蓋。這年多日無雨,河塘乾涸,驕陽似火,天氣炎熱,敵人不成隊形,陸續彙集在銀杏樹下乘涼。興隆集的抗日槍聲傳到大戶孫,孫大架一邊通知大戶孫、朱家圩和芮莊的紅槍會員集合迎敵,同時約周圍各村的紅槍會員迅速趕到黃李村增援。晌午,孫大架親率一百餘名紅槍會員跑步趕到黃李村東南方不足百米的這一口大塘壩下。紅槍會與敵人相隔兩口連在一起幹涸的大塘,共有三條埂。日軍則伏在西北側另一口大塘埂下敵我相距八十餘米,對峙片刻,紅槍會大喊一聲,殺呀!以僅有的五支步槍和十支火槍在前開路,向日軍發起攻擊,當越過第一條塘埂抵達第二條塘埂距敵不到四十米遠時,日軍的輕重機槍一齊開火,由於敵人的火力密集,大多數會員被壓在大塘壩下無法抬頭,衝在前面的有二十餘人傷亡。正在危急關頭,增援的五百餘名紅槍會員趕到陣地,雙方展開激烈的對射,戰鬥持續到黃昏,日軍不敢夜間作戰,遂向陳集方向撤走了。紅槍會員忙於搶救傷員收殮烈士的遺體,未去追擊敵人。此戰,日寇雖有少數人負傷,但紅槍會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孫太奇、孫太正等十一人陣亡,他們中大的只有43歲,小的僅為19歲。噩耗傳來,萬眾悲痛,數千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英烈們的追掉大會。靈堂內有這樣一幅輓聯:七二革命烈土熱血未乾,帝滿即將推倒,十一民族英雄精神不死,倭寇決可蕩平。它代表了億萬中華兒女不畏強暴,為反對外族入侵,維護民族尊嚴誓死抗敵的決心和信心。

孫太奇等十一位抗日英烈離開我們雖已半個多世紀,但他們的英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馬煥龍、王燦植、朱開惠、劉廣和調查整理)

「定远人物」壮烈激怀!定远这支民间抗日武装曾数次与日军殊死搏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