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油化工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發布,快來看看有你嗎?

2017年石油化工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發佈,快來看看有你嗎?

“近一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工作成效顯著,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繼續下降,2017年噸原油加工量綜合能耗同比下降0.44%,噸乙烯、合成氨、燒鹼、純鹼、黃磷的綜合能耗同比分別下降0.16%、1.53%、6.86%、0.95%和0.61%。但是,行業的能源消耗總量仍然較大,綠色可持續發展任務相當艱鉅。”在日前召開的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名單和指標發佈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發言中指出,節能減排是綠色發展的源頭和基礎,發佈能效領跑者是石油和化工行業貫徹落實節能優先戰略的重要舉措。

2017年石油化工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發佈,快來看看有你嗎?

​成績:領跑者能效水平進步提高

發佈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佈了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名單和指標,展示了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節能成就。

此次發佈涉及2017年度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甲醇、電石、燒鹼、聚氯乙烯、純鹼、黃磷、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硫酸、輪胎、鈦白粉、氧化鐵系顏料、輕質碳酸鈣、醋酸等17種化工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及指標。

記者梳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佈的報告發現,在原油加工領域,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廣州分公司、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三家原油加工企業被評為2017年度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在乙烯生產企業方面,上榜的有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100萬噸/年乙烯裝置、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70萬噸/年乙烯裝置。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度能效領跑者發佈呈現出新特點:一是行業參與度進一步提高,產品品種趨於穩定。今年硫酸細分品種增加了冶煉煙氣制酸,去除了甲醇細分品種中的以焦爐煤氣為原料的甲醇品種及氧化鐵細分品種中的氧化鐵黑,穩定為17種化工產品、28個品種。二是領跑者能效水平進一步提高。除鈦白粉(金紅石型)、合成氨(天然氣)、甲醇(天然氣)、磷酸一銨(傳統法)等4個品種外,其他品種領跑者第一名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或持平。其中醋酸行業降幅最高,達14.8%。三是在與上年可比的27家能效第一名企業中,有8家被新的企業取代,顯示行業節能比學趕超十分活躍。

問題: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仍存諸多不足

“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能源消耗總量仍然較大,總量增長趨勢沒有根本改變,行業能耗和碳排放峰值尚未到來。”李壽生呼籲行業企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全行業要紮實實施“綠色標準體系建設提升行動計劃”,打響全行業環保治理攻堅戰,搭建高質量高水平的行業節能減排技術中介服務平臺,將能源資源和環保的外在壓力轉化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典型的資源能源型行業。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廢水排放量超40億噸,約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20%;廢氣排放量約6萬億立方米,均列工業領域第一,僅VOCs排放就約佔工業源排放總量的40%;廢固排放3.7億噸,為工業領域第二。

在資源制約日益嚴峻、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也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據介紹,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先後發佈和推出了《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及“六大專項行動計劃”,堅持“佈局合理化、產品高端化、資源節約化、生產清潔化”,推進產業佈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行業綠色標準,建立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實現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過程綠色發展理念的轉變。

“工信部今年將開展對重點高耗能行業的節能監察,其中包括將對38家乙烯、191家合成氨、170家電石、149家燒鹼和63家尿素等5類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監察。”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能源節約處副處長莫虹在發言中表示。

展望:能效提升潛力依然巨大

據記者瞭解,迄今為止,領跑者發佈會已舉辦七屆,推出了一大批節能典範和領跑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致力於充分發揮行業領跑者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為促進行業能效水平提升、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

“石油和化工行業能效提升潛力依然巨大,希望全行業進一步通過改革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為完成國家‘十三五’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保司節能處處長趙懷勇對石油和化工行業進一步推進節能降耗工作提出了要求。

對於下一步工作,趙懷勇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通過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的能耗“雙控”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完善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的法制化手段,推進節能技術創新應用,建立能耗在線監測平臺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實能源管理基礎等方式,推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耗。

“全行業一方面要持續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對環保和質量不達標的落後產能,加大淘汰力度;另一方面,要推動化工園區及企業開展 ‘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升級改造,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過程動態優化,全面提升園區企業智能管理和綠色發展水平。”李壽生強調。(記者 安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