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成都、重庆、大理、睦南、马场……

在天津的中心市区,有五条街道,东西向并列。

300多座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散落其间,这里有迄今为止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天津“五大道”夜景

“苏易士西餐厅”,就坐落在天津“五大道”之一的成都道40号。

这一栋四层楼高的英式洋房,看似不太起眼,却是如今袁氏家族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房产。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苏易士西餐厅”外景

它的经营者则是袁世凯的亲孙女——

现已94岁高龄的袁家倜女士。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女士在“苏易士西餐厅”(张健伟 摄)

出门有保镖的千金大小姐

袁世凯生前正式娶进门的,共有一妻九妾,为他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22个孙子和25个孙女。

袁家三代儿孙共计79人,是出了名的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袁世凯去世后,他的那些金银细软、玛瑙玉器、绸缎裘皮财被分割成17股,平均分给每个儿子。

每个儿子分得一股,有12万银元之多。每个女儿,也都分到8000银元,算是嫁妆钱。


袁家倜是袁世凯的亲孙女,是袁世凯四子袁克端之女。

1924年,袁家倜出生在天津胜利路大营门。

大营门原有一个大院,六座大楼。解放前,袁世凯的大部分姨太太和子孙们,都挤在这个大院里。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世凯

作为大总统的儿子,袁家倜的父亲袁克瑞,从小便养成了吃喝挥霍的恶习。袁家倜的母亲,则是当时天津最有名的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夫妻二人都是烟鬼,有很重的烟瘾。

全家人靠着典当袁世凯的遗产和出售股票为生,家境十分窘迫。

袁家倜4岁那年,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她被暂时寄养到无锡的二姑妈家中,到江南生活。

“二姑妈家是一个新式家庭,二姑父曾留学美国,是中国较早接受实业救国思潮的民族工业家。他在无锡办有丝绸厂,是当地的首富。”

在新式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家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考取上海中西女子高中,开始学习外文和商科。

当时,在教会学校里,袁家倜最害怕的就是历史课。学校老师总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提到祖父袁世凯的名字,让她感觉无地自容。

“那时我进学校,汽车的窗帘都拉着。8点上课,我7点50分进校,汽车要一直开到学校里面。他们怕我被绑架,给我带一个保姆,一个男保镖,一个司机,3个人送我上学。我上课的时候,保镖要在外面守着,司机回去,到点再来接我们。”

——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袁家倜说:“你说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叫幸福?我觉得不是。就好像是没有自由的行尸走肉,你和社会根本没有联系。”

尽管如此,在无锡姑妈家的这段时光,依然是袁家倜曲折童年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17岁那年,由于二姑妈出国定居,袁家倜被送回了天津的父母身边。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1904年袁世凯和部分子女合影

旧家庭的死气沉沉,与二姑妈家开明的新式家庭氛围,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比。

接受过西式教育的袁家倜,内心感到无比压抑。在家里,她被要求必须“早晚请安”,遵循封建礼数。因为念的大学是男女同校,她还被家里人勒令不许上学。

“袁家封建残余到了后期,青年人有点正义感的,都接受不了。”

千金小姐沦为乡间村妇

成年后不久,袁家倜嫁给了“元丰五金行”的老板丁竹波,在当时天津的民族工商界颇有名望。

原以为能开始过上好日子,结果1956年,国家开始“公私合营”。丁竹波不再是民营老板,一家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下滑。

“我还记得第一次数钱的时候,非常困难,觉得那么脏,总不想数。我从坐四轮汽车改坐三轮人力车,又从三轮车变为挤公共汽车……”

命运也丝毫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六十年代末,“文革”接踵而至。

袁家倜接到最后通牒,全家被发配到农村,到天津西郊大寺王庄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当时,袁家倜已育有三儿一女,大女儿已经下乡插队。她和丈夫只好带着三个儿子,告别生活了几十年的小洋楼,到农村去生活。

走的时候,全家人风尘仆仆。袁家倜一手卷着枕头铺盖,一手抱着孩子,不复昔日千金大小姐的风光。

在农村,这一呆,就是八年。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女士

艰苦的农村生活,让袁家倜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末路”。

“没有吃的,只能把捏不拢的散窝窝头和着野菜吃。经过锻炼,40斤的土豆我背起来就走。”

村里的生活十分窘迫,村民们一天劳动下来,只能算一个工分,一个公分只值1毛5分钱。

时间一长,袁家倜发现,单纯的劳动无法改善在农村的生活。于是,早年受过的商科教育的她开始动起经商的念头,提出要在村里开办一个五金小工厂,帮助村民们富起来。

很快,袁家倜办起了当地第一个镀锌厂。在厂里,丈夫当厂长,她做会计。

夫妻俩的苦心经营,让小工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开张的第一年,村里的工分就提高到8毛5分钱。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右二)与家人合照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3年,她的堂哥袁家骝,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回国。

袁家骝是袁世凯二子袁克文的儿子,可谓是袁世凯孙辈中最杰出的一个。

袁家骝当时已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参与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高能质子加速器,曾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1973年回国时,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

他的妻子吴健雄博士,则是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是世界上首颗原子弹研制团队中唯一的女性,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1973年,袁家骝夫妇回国访问,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待。

袁家骝与吴健雄的研究方向对中国当时的国家战略意义不言自明。堂哥袁家骝的回国,可谓是撑起了整个家族的门楣,也再次改写了袁家后人的命运。

随着文革逐渐进入尾声,在周总理的批示下,袁世凯的第三代后人逐渐挣脱了枷锁,开始了新生活。

1978年,袁家倜离开农村,回到天津,住进了阔别已久的天津成都道40号。

“8年的改造,我认识到什么?并不是钱的重要,而是一个人生存的本领,你要在什么状态下都能活,这是一种能力。”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右)与袁家骝(左)

古稀之年回津再创业

1987年初,袁家倜来到深圳,参与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度假村建设项目,成为深圳第一批“拓荒者”。

这一年,她已经63岁。

在深圳的六年间,袁家倜再次展现了她的商业智慧,买了一些原始股,最终赚得70多万元。

当时的银行业汇兑系统尚不发达,所以1992年返回天津时,她就把这70万现金装在行李箱里,亲手提回了家。

一个老人,怀揣着70万元的养老金,本可以安心地颐养天年。此时已年近古稀的袁家倜,却决心要在天津再干一番事业。

袁家骝建议她:

“你岁数也不小了,还是别干房地产公司了,那个行业太辛苦了。照我看,天津人做西餐、吃西餐的历史很长,但西餐厅太少了,我建议你开一家西餐厅,生意肯定好。”

袁家倜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决定在天津开一间西餐厅。

她直接改建了自己家在成都道上的小洋楼,装修了一层和二层,作为餐厅的营业区域,还请袁家骝给餐厅题写牌匾。

本来餐厅的名字想叫“苏伊士”,取苏伊士运河连通欧亚之意。但是袁家骝觉得,这个“伊”字书法上写出来不好看,就给改成了“容易”的“易”,所以就成了“苏易士”餐厅。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开办之初,袁家骝给餐厅定了三条规矩。

一是保持高度卫生,二是价格一定要公道,三是对顾客要热情,诚实守信,不以次充好。

开业后,袁家倜给餐厅请了当时天津能找到的最好的厨师,自己则亲自担任餐厅经理。她的后代也一直严格遵守着这三条店规。

“苏易士”营业至今,长盛不衰。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苏易士西餐厅”外景

“人家都说大餐厅火5年,小餐厅火3年,我的餐厅一下开了15年。”袁家倜心里明白,如何才能经营好一家餐厅。

“特殊之处是没有外债。房产是我的,资金是我和儿子凑的,就我一个独号,不开分号。有多少大企业想和我合作,我都不。为什么,一变味就完了,开分店多是好,但只要一家出事了,说倒全部倒……”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坐在自家的餐厅里

如今,袁家倜已是袁世凯在世的孙辈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谈起过往,她并不埋怨自己的出身,反而感激命运对她的锤炼:

“这对我是极大地改造和历练。半个世纪的巨变反而救了我,刺激了我的求生欲,让我学会自力更生。否则我早像袁家大多数子孙一样,养尊处优,靠遗产寄生,然后抽大烟,找乐子,穷困潦倒而亡。”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袁家倜女士(左)在“苏易士西餐厅”

她本是旧时的大家闺秀,却活成了当代女性独立的楷模:

“我现在很独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这在以前老袁家的女人里,是没有的。现在的生活让我很快乐。”

70岁开西餐厅红遍天津,袁世凯孙女的世纪人生

“苏易士西餐厅”墙上的照片(右为袁家倜)

“女同志越老越要争取经济独立,越老越要争取政治地位。

我现在体会很深,女人老了,要是没有地位,那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要是没有经济基础,问儿女要钱,不是很可怜?

女人半边天,我既有政治上的荣誉又有经济上的独立,我是双赢户了。”

——这是“袁大总统”孙女,袁家倜九十四年的人生信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