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在历史上众多割据混战年代里,唯有三国时代的历史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能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主要归功于一部史学名著《三国志》。书中那些或足智多谋、或勇武剽悍的英雄人物,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有着无穷的个性魅力,让人们手不释卷。三国时代最为惹人注意的一个武将,莫过于关羽。在书中,关羽忠义双全、勇武过人的英雄形象,广受后人敬仰。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关羽是武将,他的一生威名,自然是靠他的战功换来的。关羽平生最为辉煌的一战,莫过于樊城之战中水淹七军,大败曹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曹操吓得差点迁都,躲避关羽的兵锋。于禁也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名列魏国“五子良将”之一,但关羽更胜一筹,他巧妙利用了当时天降大雨、战场临近汉水的优势,利用水攻计,让暴涨的洪水淹没曹军,打了个大胜仗。《三国志》记载,关羽由此“威震华夏”。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虽然从军事角度出发,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为了战胜强敌必须出奇制胜,动用一切天时地利之便,《孙子兵法》中也有专门章节讲述水攻计与火攻计等。但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关羽此计未免太过狠毒。试想滔天大水席卷而来,数万曹军瞬间淹没于洪流之中,连投降都没机会,堪称一条毒计。时光荏苒,到了一千四百多年之后的明朝,义军首领李自成也用了一次,结果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大军攻破洛阳之后,声威大震,乘胜进军,想一举攻克中原重镇开封。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头戏,李自成三打开封之战,由此拉开帷幕。但是,让李自成没想到的是,开封之战让他结结实实碰了硬钉子。开封中的明朝藩王周王,比洛阳城中的福王要聪明的多,他一见大祸临头,立即打开家中粮库与银库,把堆积如山的粮食金银拿出来充作军费,使得开封军民的粮饷有了保证,首先杜绝了守军内应叛乱的局面出现。《大梁守城记》记载,“周王恭枵发库金百万两,募死士杀贼,毙一贼予五十金,蒸米以饷军”,堪称不遗余力。

而开封城中的明朝守将,无论是巡抚高名衡,还是总兵陈永福,祥符知县王燮等人,都对明朝忠心耿耿,誓死保卫开封。他们有的日夜身临城头一线,督促将士守御作战,有的发动百姓,制造守备器械,组织民团协防,“士民咸奋,争登城效死,或请出城杀贼。”全城军民上下一心,使得开封城成了砸不烂锤不破的铁核桃,李自成三打开封,数十万大军日夜围攻,想尽招数,无论云梯登城还是大炮轰击、挖掘地道、火药炸城墙等手段,全都上阵,开封城依然巍然屹立。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崇祯十五年九月,第三次开封围城战进行到了最后阶段。无论是城中守军,还是城外李自成大军,双方都已经筋疲力竭。城中周王府的粮山和金山银山,也早已消耗一空,民间存粮也已所剩无几,守军粮尽援绝。而城外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情况并不比城内好多少,不仅士气低落,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连年大战,附近居民早已十室九空,十余万人马的粮食、草料已经难以为继,再拖下去,只能自动退兵。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开封紧邻黄河,李自成心中一动,想到用汹涌的黄河水进行水攻计,冲毁城防,必能一举破城。《大梁守城记》记载,当时“至是暮秋,水势暴涨,加以淫雨,堤坝颓坏。贼复决之。于十四夜波涛汹涌,水声远闻。”开封保卫战亲历者、明朝人白愚也在《汴围湿襟录》中记载,“贼挖掘上流,坚塞东西南三面堤口,不令水分四溢,止留北面,使全河入汴。至九月十五日,督贼数万将河决开”,一时间“怒浪巨涛,吼若雷鸣”,千年古都开封毁于一旦。

李自成用这一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李自成的英名来源于两点,一是他英勇善战,善于用兵。二是他军纪严明,爱民如子。水淹开封,让他的善于用兵之名大为受损。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次水攻计彻底失败。黄河水量远远超过汉水,结果把开封彻底冲毁淹没,李自成一无所获,金银粮饷、子女玉帛全都泡了汤,周王也跑了,李自成啥也没捞着。因水势太大无法控制,加之李自成的十几万大军,也根本无法像关羽那样,准备足够的舟船,因此他的部下同样也损失惨重,“西南贼望之遁,东北贼多死”,淹死了很多义军。

关羽用1条毒计打了大胜仗,李自成也用了1次,差点毁了一世英名

第二是他的爱民如子的名声有了污点。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水淹开封,受害最大的城中黎民百姓,《大梁守城记》记载“百万生灵,悉葬鱼腹,士民济者不及二万”。《汴围湿襟录》记载,“被掳被杀饿死淹毙者,共去十之九,所存者,仅十之一焉”。李闯王起兵反明,口口声声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结果却给黎民百姓带来一场浩劫。幸亏他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历史功勋功不可没,不然他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