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誰大?

秦時明月導演沈樂平


要看時間段,不能一句話堵死所有。


日本天皇的說法由來已久,其傳承的時間也是相當的長。有人說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而神武天皇的真身則是當年東渡日本的徐福。

▲神武天皇

不僅如此,日本天皇用來歷代傳承的三大神器——草薙劍、八咫鏡和八坂瓊曲玉,根據考證,很有可能是當年徐福帶來的物件,後被日本奉為神物,而且至今在日本還有神武天皇的墓穴。

另一種說法則是日本天皇來自中國的吳姓後人,這種說法則是要追溯到春秋時期吳、越大戰,越王勾踐在經過臥薪嚐膽之後,捲土重來推翻吳國。因此吳國後人四處逃跑,有的人乘坐船隻出海來到日本。帶來了最先進的文化技術,因此被日本土著推選為王。

當然上面的兩種說法有點自相矛盾,然而無論怎麼說日本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居,很大一部分的文化都離不開中國的影響。天皇經過千年時間的發展,中間也曾經被推翻過,但是總的來說在相當長時間裡面,都是作為日本最高的權利機構。

▲始皇帝

而且相對來說中國的皇帝與日本天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只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眾的心中,要比中國皇帝在中國民眾心中的地位高的多。兩者雖然都是號稱“天選之子”,但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眾中更多的是一種信仰。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下,日本民眾對於天皇有一種瘋狂的迷信,也因此才讓日本納粹主義得以執行。尤其是在日本軍營當中,這種情緒更是被髮展到極致。很多失敗的軍人要剖腹以向天皇謝罪,可見日本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地位。

而日本首相產生的時間要比天皇晚得多,他的出現還要多虧了幕府時代。幕府時代的出現是天皇時代的空白期,因為德川幕府推翻了天皇統治。但在伊藤博文的幫助下,天皇推翻了幕府時代,重新回到了天皇時代。

▲伊藤博文與李鴻章

不僅如此伊藤博文在明治維新中也多有建樹,為了表彰其功勞,將其任命為首相,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也是在甲午戰爭後,作為日本方面的代表,與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

伊藤博文作為第一代首相,其在日本政府的地位也是相當之高。但是再高也高不過天皇,因為他的很多權利都是來自天皇。首相在當時日本起到的作用,其實和我們的宰相在中國的作用差不多。但是這種地位的差距,在第二次戰爭之後發生了轉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中,日本時任天 皇裕仁天皇作為日本最高首腦,一手策劃發動了侵華戰爭。然而在戰後對於戰犯的審判當中,裕仁天皇不僅逃過了應有的懲罰,甚至是保留了其皇位。只不過其權利被大大的削弱,這一切都是美國在背後操控。


▲裕仁天皇與美國總統

在二戰勝利後的44年時間裡,日本裕仁天皇穩坐皇位,對於當年犯下的罪過隻字不提。但是也有人說裕仁天皇曾經對二戰作出過道歉,然而這句道歉的話語只是出現在日本天皇與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會談中。

1945年9月27日美國駐日軍的司令麥克阿瑟,要求日本裕仁天皇前去大使館進行會談。麥克阿瑟在後來回憶道,當天見面的時候,裕仁天皇顯得非常緊張。在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說:

“我使得國民進行了戰爭,對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全部決定和行動負有全部的責任,這次來訪就是把我自己交給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諸同盟國進行審判。”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來,日本裕仁天皇確實有點慌了。在後面的東京第一次審判當中,日本裕仁天皇自我辯解過程中“口誤”承認了犯罪事實。但是庭審被人緊急終止,在第二次回庭審判中改了口供。把自己所有的罪過,幾乎全部推給了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軍高層。

▲審判法庭

然而兩次審判中間隔了將近一週時間,其實這是美國在背後的操縱,用了一週時間商量好了所有的對策。即儘可能的為日本裕仁天皇洗脫罪過,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庭審過程中,日本天皇就如此洗脫自己:

日本戰前所遵循的《明治憲法》規定,日本天皇有權過問國政,但是沒有義務回覆大臣的上奏,從而沒有必要承擔引起的相應後果。也就是說日本所有的侵略行為,幾乎都是陸軍司令部為首的一群人矇蔽天皇所為,和天皇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這次庭審的大法官則是美國的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他竟然相信了他的一套說辭,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存在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天皇對發動戰爭負有責任。因此就在這樣多方的努力之下,日本天皇逃脫了最後的審判。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美國之所以出如此大的力氣,當然是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因為美國打算在二戰之後“佔領”日本,所以急需日本國內的穩定。而日本天皇在日本國內的意義非同凡響,用麥克阿瑟的比喻是:

天皇之於日本如蜂王之於群蜂。蜂王死群蜂散,天皇死日本散。所以為了在戰後儘快恢復日本國內穩定,裕仁天皇必須保留下來。

當然日本方面也費了相當大的努力,因為日本相對於美國更加了解天皇對於民眾的重要性。在日本民眾的眼中,天皇不可能犯錯。而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國體穩定性,也必須保證天皇的存在。所以相對嚴格來說,日本也不是完全的無條件投降,保證天皇的地位則是眾多條件之一。

▲宣佈投降

然而面對日本犯下的滔天罪過,美國也不好頂著輿論壓力直接宣佈無罪,只是儘可能的去為他開脫罪過。當然也不可能繼續保留天皇之前的位置,只好尋找一種折中的方式——立憲制度。依然保留天皇的名稱,只是像英國一樣作為一種象徵,真正的權力還是在首相里面。

除此之外美國還要求裕仁天皇將自己從神壇下面拉下來,因此裕仁天皇在1946年元旦發表了《人間宣言》。在其中強調自己人的身份,但是並沒有直接否定自己的神格,說話內容更是模稜兩可:

“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紐帶,始終由彼此之信賴和敬愛所結成,而非僅依神話和傳說而生;也不是基於‘認為天皇是現世神、同時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優越從而被賦予應當成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運’這種架空的概念。”

之後在1947年5月份,日本廢除了《日本帝國憲法》,重新頒佈了《日本國憲法》。日本正式確立了天皇只是象徵,真正的權力則是由首相繼承。從此之後首相的權力大於天皇,但是每次首相的任命還必須得到天皇“象徵性”的授權。


▲時任日本天皇與首相

總之從實權上來說日本最高權利是首相,但是從精神地位上來說則是天皇。至今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把天皇奉為神明,對其進行供奉等行為。可惜我們被殘害的如此多的同胞們,還有多少人在供奉著他們?


史之策


日本天皇家族與我國的孔子家族一樣是世界上唯一傳承了兩千多年歲月的家族,孔子家族之所以能經歷兩千多年不見衰亡,是因為他們沾了孔子的光,孔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獨尊儒術時代到來之後,孔家就擁有了非同尋常的地位。

而日本天皇家族之所以能傳承那麼久,是因為他們通過編撰自己是神靈的後代,矇騙了日本人兩千多年,在那些民智未開的年代裡,很多日本人相信了他們編造的謊言,他們懷揣著對神靈的敬畏,始終對天皇家族保持著崇敬。


所以在歷史中無論誰掌握了日本的大權,日本天皇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在日本天皇掌控所有權力的時候,他們一邊掌握著民間的權力、一邊掌控著信仰的力量,而在他們失權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民間的權力,獨掌著信仰宗教的力量。

裕仁天皇人生權力的大跌宕

在明治維新後出現首相這個崗位後,日本天皇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一般是和首相勢均力敵的。

只有那個發動了侵華戰爭、率領日本捲入了二戰風波中的裕仁天皇實行了彎道大超車,地位大過了首相,在其他時候,天皇的地位要麼和首相相當,要麼直接被首相給壓了一頭。

裕仁天皇在戰爭期間,對自己神靈後裔的身份上大肆做起了文章,建立起了民眾們對他深到極致的信仰,也通過培植的少壯派將領將原本被內閣首相掌握的權力奪到了自己的手中。

所以在戰爭爆發的那段時間內,日本天皇手中掌握的權力是絕對無人能比的。

裕仁的這一生經歷過高峰、也跌入過低谷,他曾感受過天堂的繁華、也感受過地獄的炎涼。

他年輕的時候,曾被日本首相死死地壓住了一頭,在中年之後,日本首相成為了他腳下一條溫順的犬,而在二戰失敗之後,在麥克阿瑟的有意打壓下,他成為了一個被擺上祭壇的聖器,外表看著華麗萬分、身份尊崇無比,但從此與權力形同陌路,又被首相反壓了一頭。

二戰後,首相的權力開始大過天皇

麥克阿瑟當時不僅佔領了日本,他還開啟了日本的民智,揭開了天皇家族身上所披著的神靈外衣,使得兩千多年來一直堅信天皇家族是神靈後裔的日本人開始破開迷霧,看到了一直被掩蓋著的真相。

日本人這才知道,原來天皇跟平常人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平常人面目還要醜陋、猥瑣,當看著那一張滑稽的臉時,不少人心中對日本天皇的敬畏、崇拜瞬間變得蕩然無存。


所以說在二戰之後,日本天皇雖然如同歷史中一樣變得沒有了權力,但是他們失去的卻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權力,他們失去的是他們賴以生存兩千多年的根本:信仰。

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開始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擺設,不僅失去了他們民間的權力,還失去了他們神靈信仰的力量。

單純從權力上來說,二戰之後直至如今的日本首相們,他們的權力都是遠勝於日本天皇的。

不過因為日本戰後律法保障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所以從法理、從精神地位上來說,日本天皇的地位又要高於日本首相,日本首相雖然掌握著日本最大的權力,但是他們面對日本天皇的時候,他們仍舊要保持著對天皇應有的尊敬。

日本天皇仍如皇帝般的生活

不過在有一點上,日本首相是比不上日本天皇的,那就是平常生活的花銷以及待遇上,在這些方面,日本首相的待遇只比得上日本天皇的一個手指甲蓋。

據西方的媒體報道,日本每年要給天皇家族提供2億多美元的資金以供他們的各種花銷,換算成我們的人民幣,也就是每年十二億多民幣。


不過大家要注意,這些錢是給整個皇族用的,並不單單只是給日本天皇的,在這些錢中,日本天皇所能自主掌握的零花錢只有將近兩千多萬人民幣。

其他的錢要給一部分給除天皇一家之外的其他皇族,還有平常天皇宮殿、莊園、陵墓的修繕打理以及各種祭祀活動所要花費的金錢,以及將近2000多號僕人的工資,還有日本天皇接待外賓所需要用到的龐大花費也包括在裡面。

雖然日本天皇只能掌握這筆龐大金錢中的其中之一,但是他們的待遇卻不是日本首相可以相比的。




日本首相的工資以及退休金

日本首相的工資每個月在數萬到十來萬人民幣左右浮動,前些年日本首相的月工資高達14萬人民幣,但是現在的首相安倍晉三工資卻只有7萬人民幣左右。

日本的首相在卸任之後,他們會有一筆退休金,日本首相的退休金是按照他們在首相位置上工作的時間計算的,一般時間短的話,基本都有十來萬人民帀的退休金,在任時間長的話,最多的時候能有40多萬人民幣的退休金。

不過大家要注意一點,這些退休金是完完全全一次性的,在日本首相卸任的時候,這些退休金會全部發完,然後在以後他們的任何日子裡,他們都將無法得到任何一筆來自於國家的錢。

而他們的保鏢、私人醫生、司機、配車、首相官邸一切所有的待遇,都將煙消雲散。

日本有一個名叫村山富市的前首相,就被人拍到了獨自騎著自行車外出給妻子買藥的照片,相信大家從這方面的對比,就可以看出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的孰輕孰重了吧?


所以說在掌握的權力中,日本天皇只是日本首相腳下一隻微不足道的螻蟻,而在生活的水平、國家給予的待遇、單純的身份地位高低上來說,日本天皇要遠遠強於日本首相。


孤客生


如果是實際權利,當然是日本首相大了。從地位上看,日本天皇具有極高的尊崇,但沒有真正的權利。日本首相是日本的權利掌控者,負責具體的政務工作。日本首相是由國民選舉產生的,然後由日本天皇任命。那麼,日本天皇可以拒絕任命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日本天皇任命日本首相,只是一個形式,他無權拒絕任命由選舉產生的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就是內閣總理大臣,他被日本天皇任命後,就要宣傳內閣成員的名單。這個名單裡面的人,表面上是和日本天皇協商的,就是日本首相先上報一個內閣名單,說這個人那個人,請你批准,然後日本天皇表示同意。其實,日本天皇是不能反對某個人進內閣的,所謂的協商只是一個過程而已。讓某一個人進內閣,都是日本天皇說了算,日本天皇不好說什麼。說了也沒有用,日本天皇是無權干涉國傢俱體政策的。所以,任命某一個人進內閣,完全是日本首相一個人說了算,日本天皇只負責蓋章。說是協商,那是給你天皇面子,你就是反對還能怎麼樣?日本首相是需要尊重日本天皇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重。這個是公開場合的演戲。我一個日本的朋友,他告訴我,其實很多日本首相是私下底看不起日本天皇,只不過照顧到一些國民的情緒,需要在公開場合表演一下,讓大家以為日本首相很尊敬日本天皇。這位日本朋友說,20世紀70年代就有一個日本首相根本不鳥日本天皇,有一次還罵了天皇,原因是天皇很不給他面子。當然,公開場合戲要做足,要大家感覺天皇如何如何被萬民敬仰。總而言之,日本早就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也是一個民主國家,日本天皇僅僅是象徵意義,並沒有行政權,地位看起來高貴,其實早就一落千丈了。


懷疑探索者


日本天皇比日本首相大。確立日本現行政治體制的是1947年施行的日本國憲法(又稱為和平憲法),該憲法並未明確日本國家的元首,只是說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日本天皇不能干預日本國政,但行使以下國事行為: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根據內閣的提名任命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的法官,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召集與解散國會,出席禮儀性的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並且天皇的上述國事行為必須有日本內閣的建議和承認,由日本內閣負責。說白了,日本天皇的國事行為就是禮儀性和程序性的,一切都得聽日本首相的。儘管日本國憲法並沒有明確國家元首,但從日本天皇的職權來看,實際上日本天皇承擔著虛職元首的職責。

1947年日本國憲法規定國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是日本國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首相(內閣總理大臣)為日本行政機構首腦,首相可任命和罷免國務大臣。那麼從實際權力上來,日本首相作為日本政府的首腦和日本主要軍事力量自衛隊的最高統帥,而天皇的權力就是純粹的一個禮儀性質的功能,日本的首相權力要比日本天皇大,然而在日本國民看來,日本天皇才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日本國家的象徵。世界上任何一個君主制國家或者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在本國國民心目中的地位與日本天皇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地位都是無法比擬的,雖然日本首相的實際權力很大,但是在日本國民心中,他就是個職務最高的“辦事員”而已,日本首相的更換頻率在世界上都是數的著的,可以用“走馬觀花”來形容。

日本第一任首相產生於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終結了日本的幕府統治和封建割據,對政治經濟等各領域進行西化改革),第一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是1885年就任的伊藤博文。自從1885年日本內閣制建立以來,日本首相與日本天皇的權力關係分為兩個階段: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首相的權力被嚴重分化,權力被其他內閣成員嚴重製衡,日本天皇擁有很大的實權和影響力,此時期強調崇拜天皇思想,為天皇盡忠。這時的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只是國務大臣(內閣閣員)之首,並沒有權力任免其他閣員,當內閣總理大臣與其他國務大臣意見有嚴重分歧時,大家就有一塊辭職回家,由此日本軍部的實力嚴重膨脹。1947年以後,天皇成了虛職,日本首相擁有了對其他閣員的任免權和對軍隊的控制權。但是在日本國民心目中,首相就是他們的高級辦事員而已,天皇才是他們最崇敬的“神”。從1885年日本內閣產生以來,共產生了98任內閣,共有62人擔任過首相,在任時間超過3年的有12位,在任時間在2年到3年共12位,在任時間在1年到2年的有18位,在任時間短於1年有20位,日本的首相用走馬觀花來形容不為過。1947年的日本國憲法規定議員的任期為4年,但是對於首相的任期沒有規定,日本的首相不是由國會或者民眾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在議會中議席佔多數的議會黨團的黨首擔任。1947年以後,日本經常執政的自民黨規定自民黨總裁每3年選舉一次,可連任1次,2016年,自民黨修改了黨章,規定可以連任2次,這樣在理論上,自民黨的總裁就有可能在首相的職位上擔任9年。

簡單說一下日本皇室,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沒有之一。從首任神武天皇(前660年—前585年,據說是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裔)到現任明仁天皇共125代,在這大約2700年裡,日本這個皇室家族就沒換過別家,日本皇室可謂“萬世一系”。第十任天皇崇神天皇(前98年—前30年)是首位在考古學上可考證的天皇,從第十五任天皇應神天皇(200年—310年)開始歷史的可信度才大大提高。公元1到3世紀,日本列島上小的邦國林立,邦國的統治者被稱為王,公元4到5世紀,大的邦國逐漸形成,大邦國的統治者被稱為大王。

3世紀中葉,位於本州中部的大和國(現今的奈良地區,大和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當時叫大王)興起, 大和國家形成初期,以近畿(日本本州中西部)大和地方為中心,逐步征服了周邊各部,到4世紀末控制了九州以及關東一帶,到5世紀初,基本一統日本列島,建立起了日本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今天日本的主體民族叫大和民族。公元645年,天皇皇室中的大兄皇子(後成為天智天皇)聯合聯合貴族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天皇家族重新掌權,並向當時周邊某大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進行全面的學習,稱為大化改新,它與後來的日本明治維新一樣,給當時的日本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後,大和國正式改名日本國。

日本天皇原本的稱號是大王,唐朝的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自稱“天皇”,武則天稱為“天后”,受此影響,日本第四十任天皇天武天皇(673年—686年)就將天皇當成了自己的稱謂,日本天皇名稱最早文字記載是689年日本頒佈的《飛鳥淨御原令》。從公元10世紀開始,日本貴族中的門閥權貴開始掌握朝政,有的天皇甚至氣的剃度出家,自稱法皇。從公元1185年開始,日本進入了幕府時代,天皇淪為了徹底的傀儡,1867年,倒幕運動取得勝利,江戶幕府的第15代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還給了天皇,稱為大政奉還,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開始進行西化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1946年,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的皇室詔書否定了天皇作為“現代人世間的神”的地位。但是日本每個時期的歷史卻都與日本天皇家族有著聯繫,日本天皇在日本國民心目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儘管二戰以後天皇的權力都是禮儀化的,但是在日本上至首相下至百姓,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對待天皇的態度都是畢恭畢敬的,而對於日本百姓而言,首相不過是他們的職務最高的服務員而已。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天皇的地位也越來越偶像化了,僅僅是作為日本的象徵,實際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比如現在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與其父親就不盡相同,明仁天皇是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曾多次表示要對過去的歷史深刻反省,然而日本右翼勢力對明仁天皇的和平主義態度似乎根本就是充耳不聞和不予理會。

歡迎指正和關注


十三叔看歷史


答案是:在1945年9月2日,日本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式簽署全面投降書之前,天皇是日本的絕對“老大",之後美國對日本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日本首相成了政府的“老大”,天皇成了日本國民精神方面上的“老大"。這主要是因為:


裕仁天皇(抗戰時期)


1,美國對日本沒有進行徹底的政治制度改造形成的。

在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對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8月15日才迫使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投降詔書。

美國全面軍事佔領日本以後,麥克阿瑟代表美國政府對日本進行全面的一系列改造。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其中最重要的是沒有將日本天皇定為戰犯,由於當時美國在政治上等方面的需要,沒有徹底廢除天皇制度,參照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君主立憲制度政治體制,在日本也實行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天皇被保留下來。天皇成了國家的象徵,沒有了實際權力。日本的一切實權在首相和議會手中。

2,美國對日本天皇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位置和作用,非常瞭解並加以充分利用。


現在的日本明仁天皇

美國比誰都清楚日本天皇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最大的戰爭罪犯,應該將日本天皇繩之以法,處以極刑。

但是當時由於美國佔領日本以後,日本全國上下一片混亂,日本軍人和老百姓十分忠實天皇,從內心不服美軍的佔領,抵抗美軍的情緒一觸即發。



日本簽署投降書現場

美國政府和軍隊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根本就沒有考慮撒離日本的打算,為了長期佔領和統治日本的目的,為了自己的一切私利,才沒有對日本天皇採取必要的措施,保留和充分利用了日本天皇的存在。

3,美國沒有對日本天皇定罪,才導致了日本首相、日本政府和國民至今,都不願意承認日本犯下侵略罪行的禍根。


特朗普與安倍晉三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以東條英機等為首的甲級戰犯定罪並處於絞刑。對部分乙級戰犯象徵性的判刑監禁,對大部分乙級戰犯和乙級戰犯以下的戰犯,沒有徹底的清算,沒有徹底禁止從政,才導致了戰後日本立屆政府的主要官員都由戰犯及戰犯的後代掌控日本政府。


日本戰犯

美國政府和軍隊還允許日本政府和民間團體,將死去的甲級戰犯和部分乙級戰犯的牌位供奉在靖國神會中,當成日本的"民族英雄”來供奉。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和賊心至今都不死。

直到今天,日本天皇仍然在日本人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日本的首相和大臣們也是一樣。美國人沒有給日本天皇定罪,日本的首相、大臣們和日本的國民能心甘情願承認過去的侵略歷史嗎?



安倍晉三與天皇夫婦

總之,現在的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天皇仍然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日本首相實權再大也是日本天皇的子民。

美國才是日本天皇和首相的太上皇。


難得糊塗DAvid


不能簡單的說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誰大?而應該看在哪個時期,不同的時期天皇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日本明治維新剛結束時,天皇的權力並不大,內閣大臣的權力也不大。重大的決策由天皇和內閣共同商議,在執行層面由內閣負責組織實施。

明治天皇和內閣的權力分工和制衡基本達成均勢,整體日本政治局勢呈現上升級態勢,並且在中日海戰中擊敗中國,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

明治天皇死後,大正天皇不滿足當時的政治格局,總想奪回內閣手中的權力。

這對當時的內閣來說,是根本無法接受的,也是日本憲法不能容忍的。但對於年輕的大正來說,他在恢復的天皇千年的榮耀和輝煌。

時而天皇和內閣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於是內閣就造謠大正是個不幸的大正,他上位以來,日本天災頻發。內閣還故意散佈天皇身體不好,品行不端,說大正在一次重要的演講中,把講演稿捲成圓筒當忘遠鏡,讓天皇的形象和日本國的形象被大大破壞。最終於1921年由太子裕仁攝政,大正從此退出。

但大正在位時,扶植起了另一股勢力,那就是軍部勢力。日本軍部強勢崛起,成為日本政界的重要力量,並最終為後來的軍政府打下了基礎。但在大正執政期間,他雖有意讓軍部來牽制內閣,但軍部尚沒有擴大對日本政治的影響。

1931年,日本關東軍年輕軍官私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關東軍司令部默認了這一事實。這一事件標誌著日本軍部力量的崛起。

裕仁天皇正式上位後,和他的父親一樣,利用軍部來制衡內閣。軍部的力量日益強大,並連續發動政變推翻日本內閣,建立起軍人內閣,只聽命於天皇。

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天皇才是真正的侵華主謀,而軍部和日本軍人只是他的工具和打手。到這一時期日本天皇的權力和名望達到了頂峰,可以一手控制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局勢,裕仁天皇完成了大正天皇沒有完成的使命。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國人一度考慮廢除日本天皇,採取共和體制。

1946年元旦,裕仁發佈《人間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而不是神。

但普通日本民眾根本無法接受這一事實,有不少人為天皇去自殺。美國為了維持日本的穩定,決定做出妥協和讓步。

最後決定日本天皇僅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不再參與政治。由日本首相進行組閣對日本實行管理,同時開放結黨自由。1947年通過新的日本國憲法,確定天皇為國家的象徵,提出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真正實行立憲民主。

在這時天皇的權力開始讓步於日本首相。


新知傳習閣


據說日本這個名字是武則天為他取的,天皇這種稱呼也是師從唐朝,當年武則天把皇帝改稱天皇,她的皇后改稱天后,這是為了抬高她的地位,以便參政,日本人也把自己的皇上稱為天皇,並一直叫到今天,今天的日本,很象當年的唐朝,從建築到服式,從禮節到飲食都還保留唐朝的傳統,所以在二戰以前的日本,天皇就是日本的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所有日本人,從軍人到百姓,從男人到女人,從官吏到大臣,必須無條件服從天皇,也就是為天皇而生,為天皇而死。

二戰以後,日本戰敗,但拒絕無條件投降,只提了一個條件,保留天皇,包括兩條,一,保住裕仁天皇的命,二,保住天皇制,從了這兩條,馬上投降,不然要頑抗到底,在本土組建了五百個師團,為天皇而戰,美國人同意了,如果不答應,原子彈也不頂用,說明天皇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皇帝的問題,別國的皇帝,殺一個,立一個,古之常理,日本的天皇,決不能動,那是日本人精神力量所在,沒有了天皇,人還為什麼活著?也就是說日本人都為天皇活著,如果為人失敗,就自殺以謝天皇,所以二戰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

美國滿足了日本的要求後,日本也必須滿足美國的要求,美國人最看重美國模式,希望世界上一切國家都效法美國的兩黨總統制,但答應了人家保留天皇,就不能實行美國模式了,正在作難,一邊英國人建議實行英國模式,麥克阿瑟認為也可以,英國那個叫君主立憲,正合適日本的情形,美國人決定徹底改造日本,從憲法開始,親自主持為日本製訂了和平憲法,日本從此成了一個不許打仗的國家,既然不許打仗,也就不能有軍隊,所以日本至今沒有軍隊,允許他建立一個類似於民兵的自衛隊,由於處在美國的監督管理下,他也沒有安全方面的問題,在其他方面,照英國的樣子,天皇沒有任何實權,只是個牌位,國家的事,交給首相為首的內閣辦理,也設立議會,多黨制,首相由民選決定,然後首相組閣,四年選一次,總之和英國一樣就是了,所以拿天皇比首相,論權力,全在首相,論號召力,又全在天皇,首相四年一換,天皇是世襲。


縹緲孤鴻影45


當年武則天把皇帝改稱天皇,她的皇后改稱天后,這是為了抬高她的地位,以便垂簾聽政,日本人也仿效把自己的皇上稱為天皇,而且一直叫到今天,

在二戰以前的日本,天皇擁有絕對的權威,所有日本人,必須無條件服從天皇,為天皇而生,為天皇而死,誰不聽天皇的被整得很摻。


二戰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的前提條件是保留天皇的性命和制度,美國人妥協了,不然他們就跑到山裡打游擊了,那美國將付出更大的傷亡,中途島戰役美國可是嘗過地道戰的滋味了,所以日本的天皇,美軍決不能動,那是日本人精神力量所在,日本沒有了天皇,人還為什麼活著?還不如和美軍長久戰,所以美國妥協了。

美國人讓你保留了天皇,但為了避免日本捲土重來禍害人間,天皇被迫宣誓放棄一切世俗權力,而美國決定從憲法開始徹底改造日本,為日本製訂了和平憲法,從此日本被限制為一個不許打仗的國家,既然不打仗,那就不能有軍隊,所以只允許日本建立類似民兵性質的自衛隊,雖然現在變質了,大大超出它的職能範圍,而它們的安全交給美國保障。


天皇還保留有一些有特權但是已經沒有任何實權了,只是日本精神上神的象徵,國家交給以首相為首的內閣處理,民選出首相,然後首相組閣,四年選一次。所以天皇比首相相比,論世俗權力全在首相為首的內閣,論精神號召力,天皇更有號召力,現在首相四年一換,要是古代的世襲將軍們,能把天皇在內的皇族整得像乞丐一般,留他一條命就是需要它授權儀式才名正言順。


悟空生活


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誰大?是看從哪個角度比較的,如果是從輩分來論,是日本天皇大;若是從實際政權來論,是日本首相大。

1、日本天皇介紹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也就是等於之前的中國皇帝。日本天皇傳說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是日本國家象徵。

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125代。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從古代起就沒有改換朝代,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始終都是皇室一系。

二戰戰敗後,美國想借日本天皇在日本民眾神般存在的地位控制日本,幫助日本天皇逃避戰後處罰制裁。日本天皇在軍事法庭審判時推脫宣稱自己是名義上的天皇,沒有實權,也不理朝政,戰爭都是下邊人搞的 ,讓下邊的內閣全部包攬了責任。

並保證今後不過問政治。所以,從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就沒有實權了,只是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

現今日本天皇的職責

現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為國民行使下列有關國事的行為(加粗)。任命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2、日本首相介紹

日本首相也就是相等於現在的中國總理。日本首相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內閣是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是日本中央政權機關的領導核心。(加粗)

二戰前,《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沒有關於首相的規定,二戰後,日本首相由政黨提名國會,參議院、眾議院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不是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其產生方式是在國會議員之中選擇一個提名,再經國會議決指名,在形式上由日本天皇任命。眾、參兩院組成的國會是日本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

現今日本首相的職責

內閣總理大臣有組織內閣,任命並任意罷免國務大臣、代表內閣向國會提出議案、代表內閣向國會報告一般國內事務與外交關係、主持內閣會議、指定內閣總理大臣及專職國務大臣的代理人、掌有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權等權利。

3、對比分析

從上面的日本天皇介紹中可以知道,日本天皇是從古代的皇家家族世襲制傳承到現在的,日本天皇的性質類似中國之前的皇帝,是國家最高領袖人,神一樣存在的人物。

但是在二戰後,日本天皇為了保全自己,推脫說自己是名義上的天皇,沒有實權,不理朝政,亦保證今後不再過問政事。

所以二戰後日本天皇已經沒有了實權,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作為日本民眾的精神支柱存在,代表國家出席禮儀性的活動。

而在二戰後的日本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腦,內閣總理相當於中國的國務院總理,領導各政府行政機關運作,擁有國會最高權力。

4、結論

所以從輩分來論是日本天皇大,因為他是從古代一直世襲到現在的國家元首象徵;從實際政權來論是日本首相大,他是現在日本最高行政首腦,掌握政府中央行政權力,是掌權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天皇是日本國家的象徵,但也只是象徵,在戰後就被剝奪了實權,平時從事的都是禮節性的公務。而日本首相則是日本國家的第一實權人物。


你要說誰大,可能所有日本人都會這樣回答你,而不會給你一個具體的方向。


在日本宮內廳的網站上,日本給天皇規定的公務主要分三大類,一個是宮中公務,一個是國內巡幸,一個是國際親善。


宮中公務主要包括(相信大家看漢字都看得懂)



而國內巡幸既包括在東京都內參與全國戦沒者追悼式・日本學士院授賞式・日本芸術院授賞式等活動,也包括赴日本各地慰問受災群眾,或者出席植樹節,國民體育大會等。


至於國際親善,則包括各種會見訪日外賓,或者去國外參與訪問等。


從上面可以看出,多是禮節性的公務。不掌握具體的行政實權。


而再來看看日本首相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國家戰略方針,制定施政計劃,對各種政府事務制定行政安排,接見外賓,在國內赴各地參與各種交流、指導工作。


日本的天皇和中國的皇帝有著很大的區別。中國的皇帝基本上掌握著絕對的權力,雖然歷史上常出現外戚專權、宦官專權而導致的傀儡皇帝,但大部分時候,皇帝有名有實。但日本的天皇,無論在戰後,哪怕在戰前,很多時候也都是象徵性的存在,不掌握實際的權益。


比如歷史上的德川幕府時代,200多年裡,天皇住在京都,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直到尊王倒幕運動興起,15歲左右的明治天皇登基,才又把大權給攬回來。


在日本,不少人對皇室充滿敬意,但也不是所有人對皇室都有感。比如左翼,一直主張廢除天皇制度。


至於對於首相,日本人對政治普遍比較冷漠,對首相的支持率常常也是過山車,一旦支持率跌破了30%,首相一般都會改組內閣,以求民意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