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去青岛溺水双胞胎的故事刷屏朋友圈那天,我的鸵鸟病又发作了。

我一边不停地刷着微信和微博,同时关注着数个民间和官方直播,企盼着孩子们能活着回来;一边对韩先生说,不然你替我收着手机,那样如果是噩耗我就看不到了,真的不忍心看到。

当妹妹确认无生还可能的那行字出现在视线中时,我半天说不出话来。低头一摸脸上凉凉的,怎么就这样哭了。。。

相信那天很多人都与我一样,因为有太多人在关注着这对不幸的小姐妹。我的朋友圈里,妈妈们自不必提,甚至连万年不发文的工作狂,到从不管孩子的甩手爸爸,都在转着那条寻人启事。

然而终究是没有奇迹。两个曾经鲜活的孩子,成为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也成为每个对她们心怀希望的人心上的痛。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这几天看到很多文章都在写“离岸流”的科普知识,不少分析都揣测两个孩子可能遭遇如此。

但其实,在一个从小海边长大的人看来,这只是各种可能性中的一种。海洋千变万化,用神秘莫测一点都不为过,潮汐,暗礁,海沟,水母。。。

在青岛,每年媒体报道在海中丧生的人,可能都未必需要“离岸流”出手。

我和韩先生都是从小在青岛海边长大的孩子。对于我们这代人,或者说更早几代,夏天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消遣,就是去海里游泳,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坊间经常有笑谈,说青岛满大街走穿泳衣的男女老少。青岛人管海里游泳叫“洗海澡”。

我奶奶家离城市里最著名的那片海滩很近。我们兄弟姐妹每逢暑假,一周至少有三四天,总有一位或者数位大人领着,步行去洗海澡。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年代和现在相比,大人们的安全意识并不强,反正没怎么听说人贩子,孩子走丢了也能自己回家,所以安全提示并不算上心。

但在这种疏于管理中,有一件事,却是大人们每次都不忘反复念叨的,那就是海里有海沟,绝对不要大意。

下海前会严肃申明,不会游泳的,不能越过海沟。会游的,要看好潮汐,确保有足够体力游回来,否则,也不能越过海沟。

去游泳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太早水凉,容易抽筋或是小孩子受不了。正午太晒,容易中暑,太晚视线不好,怕出危险无人支援。午后偏傍晚时最好,光亮和水温都属上佳。可此时还要考虑潮汐情况。

官方每天都有涨潮落潮的预报,如果带孩子去玩,赶上涨潮,已经需要特别警惕,若是只有一个大人,却有两个以上孩子同去,再赶上海上起风,宁可改日再去,也没人愿意冒险。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前天看到一个内陆城市的朋友在群里说,海沟很可怕,一下就掉进去出不来了,所以要提醒孩子躲开。接着有好几个人附和她的建议。

听描述,我就知道,她其实并不了解海沟的样子,只是简单的把它想象作像下水道古力盖一样的一个开口的洞,绕过去就没事了。

其实海沟是一个沟带,左右闪不过去,更没办法横跨。可怕的地方并不是直接掉进去,而是你原先根本没察觉地亲自走过,等潮水升起,你回来时它才发威呢。

小时曾看过一张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海沟示意图,可惜这几天我搜遍网上也没有找到,只好自己画了一下示意图。

看这张图,是退潮时的样子。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纯示意图,不考虑比例尺

我记得自己初中时,从海边向大海深处走,海水浅到几乎刚没过脚踝。走一段到海沟时,海水最深也就是刚过腰。走不了几十米,又回到脚踝,或者最多膝盖的深度。所以给人一种海水很浅,随时能走回去的假象。

然而,当潮水涨起来时,则完全变了一幅样子。

在海沟里,或是比海沟更远地方的人,如果不迅速在涨潮刚开始时撤回海边,则很短时间内就会被淹没,够不到地面。若是不会游泳,后果可想而知。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一浴是青岛最有名,也是城市最核心地段的一个正规浴场。这里尚且有着如此潜在的危险,连本地人都不敢贸然放孩子在海边玩。真的想不明白,作为外地人的双胞胎妈妈,怎么敢选择完全不了解地势的“野浴场”,还能让孩子离开视线。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在我印象中,少时也曾遇险,但得救真的就是得益于爸爸一点都没让我走出视线。

我是小学六年级毕业那个暑假之初,去游泳班速成学的游泳。学会之后,每天都想一个人去海边游一趟。

青岛近海有防鲨网,据说离岸边有四五百米的距离,水深4-6米(具体没有考证过)。为了提示大众,防鲨网上有白色的浮漂。

我的目标就是,每天游一个来回,到防鲨网休息几分钟就往回游,不啰嗦,游完就回家。

大约是坚持到第三天时,我突然跟爸爸在更衣室外打了个照面。后来才知道,从第一天起,他就不动声色地跟着我。

不知人是不是都有那么一个阶段,特别急于证明自己,同时觉得父母很烦。我那时正处于这样的阶段,第一天他担心我要陪着一起,我却一口回绝自己出了门。不想他后脚悄悄跟上,掩饰得真好。

就这样持续了挺多天,每次爸爸并不跟我说话,也不打扰我。他水性很好,我游得快,他亦能快,我慢慢磨蹭,他倒也有耐心地跟着。上岸各自洗澡换衣服,两不相扰。

我心里是不以为然的,觉得自己游得挺好,也懂得观潮提防海沟,根本不屑于被跟着保护!然后,意想不到的事就发生了。

那天我顺利游到防鲨网,攀着浮漂踩水休息。每个浮漂球的体积都不大,同一个区域容不下两个人同时靠着,否则就失去浮力反而会下沉。所以父亲并不靠近,而是在不远处空踩水等我。

就在我准备往回游时,突然脚下一沉,一只脚缠在了浮标下面的渔网上。我倔强地不想父亲看出异样,所以没办法潜到水下解开,只能两只脚来回搓着,希望能摆脱它。可那网子越缠越繁琐,已经超出了我的控制。

我终于掩饰不了地试着扎进水里两次,都没能挣脱。泳镜和耳朵进了点水,人开始有点慌了。

几次挣扎后,我被拽着慢慢下沉。水面淹过鼻子一刻,巨大的恐惧袭上心头,我突然知道了什么叫“濒死感”。接着就看到察觉到异样的父亲向我游来,依然是不动声色,但动作迅速。

最后是我自己解开的网子,因为没等父亲动手,我已经镇静下来。他在我身边,看我又潜下去,并不急着干预。我仔细分析了下脉络,很快解开了。然后我们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保持着一定距离地游回岸边,冲水换衣服,各自回家。

那天以后,我不再拒绝他跟着,每次出门我会默默地等他一起走。因为正是父亲游来的那一瞬,让我吃了定心丸,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如果他没有跟着,我真的不敢想自己会不会溺水就那样消失不见在茫茫大海中。

心存敬畏地做父母,不负孩子一世的托付!

写这些文字,并不是要谴责双胞胎的妈妈,对这件事,此刻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她活得更艰难的人。作为外人,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指责。

当然我也并非要科普,因为更专业详实的文字,满屏都能搜到。希望每个与海边会有交集的人,都花点时间去搜集来看看,多了解一下没坏处。

我真正想说的,是为人父母,或者说生而为人的一种处世态度。

前几天有一篇被广为传阅的文章,里面提到对峙双方谈判到最后,一方向另一方抛出两个字:Be humble。

其他大部分内容都不记得了,唯这段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在双胞胎寻人启事刚出现时,我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两个字:Be humble,怎么翻译好呢?谦卑,谦恭,还是心存敬畏。。。

无论如何解读,都是我认为为人父母要牢记在心的。

对大自然,要Be humble。带孩子去海边,去深山,去森林,去攀岩,去滑雪,去露营。。。要记得做最基本的功课。不能去的地方,不要心存侥幸。能去的地方,不要彻底大松心。

你对自然谨小慎微,它或许会还你一份安宁。如若不然,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真的如沧海一粟,太渺小,太无力了。

对孩子,要Be humble。他们给予我们全心的托付与依赖,护他们周全,是我们为人父母无论从情感,还是责任上,都该全力承担起来的。不要相信什么理所当然,比如什么两个孩子能互相照顾不会出事,云云。。。

当然没有人能24小时不离开地盯着孩子,但带他们去有风险的地方,就要心里有根绷着的弦在孩子身上,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

对自己,更要Be humble。处事待人,永远提醒自己心存敬畏之心,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心大到无所忌惮了,可能就真的是危险逼近的时刻。

事出后,旁人再难过,也只能陪着难过这短短一程。最多不过七日,当这段悲伤被铺天盖地的各种新闻淹没时,唯有当事人,需独自承受这三生三世也化不去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