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本文由國家羽毛球隊專職康復師:齊健 撰寫,轉載需求請後臺聯繫我們。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開鏈運動與閉鏈運動

上一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人體運動中的“動力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中有一些收穫。

今天的文章我們繼續給大家帶來關於羽毛球運動發力方面的分析。為大家隆重介紹人體運動中的另外兩個鏈:“開鏈運動”(OKC)與“比鏈運動”(CKC)。

(留言裡說食物鏈、鄙視鏈的同學請出來,我保證不……)

【開鏈運動:肢體近端骨頭固定,遠端肢體處於可以大位移運動的狀態,遠端的手、腳比軀幹活動自由度高。】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我們如果通俗一點地說,就是你在運動中通過動作結構產生的力量,改變了外界物體的運動狀態。

比如揮拍就是開鏈運動,通常上肢的運動都以開鏈為主,更加趨於靈活性。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在力量訓練中,因為開鏈運動能夠單獨地、有目的地訓練身體特定的某一塊肌肉,所以在運動中常選用這種方式,針對某塊肌肉進行力量訓練。

對於羽毛球運動來說,揮拍擊球都是通過上肢的開鏈運動完成的。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這提示我們廣大的羽毛球愛好者,在進行上肢的力量練習時,應從簡單的單關節開練運動做起,比如利用啞鈴鍛鍊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當各個肌肉力量達到一定水平後,可以再通過多關節(軀幹、肩、肘、腕共同參加)的開鏈練習,來提高身體力量在整個擊球開鏈運動中的傳到能力。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閉鏈運動:肢體遠端骨頭,一般指手腳是處於固定狀態,近端的軀幹處於可以大位移運動狀態,而遠端則處於靜止狀態。】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我們也可以通俗點說為,我們運動產生的力量沒有推動外界的物體運動,反而改變了我們自身的位置。

比如下肢的蹬轉,腿產生了力量,但沒有推動地板,而是使我們自身的軀幹出現運動,就是閉鏈運動。通常在羽毛球運動中下肢最擅長、做的最多的運動,就是閉鏈運動,更加趨於穩定性。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閉鏈運動參與的肌肉和關節較多,這對訓練者的肌肉力量和神經募集控制自然要求更高,對於缺乏訓練基礎的初學者來說,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它更加適合有一定訓練經驗的中、高級水準的健身者。

對於羽毛球運動來說,下肢的步伐移動、起跳等都是閉鏈運動,所以在選擇力量訓練時“深蹲、弓步下蹲”等練習要比“坐姿器械踢腿”等開鏈練習,更能夠模擬真實比賽的情況,更加功能化一些。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同時,當我們在遭遇運動損傷後進行康復力量練習時,進行閉鏈運動好處很多。

首先相對於開鏈運動,閉鏈運動是不會增加關節剪切力的多關節協同運動,在保護關節不會承受過大負荷的前提下,可刺激關節本體感受器,能充分訓練關節整體的協調性,和促進關節本體感受器功能恢復,從而促進關節穩定性提高和功能恢復。

所以在損傷康復的早期應選擇閉鏈運動恢復功能。

羽毛球的發力方法(二)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閉鏈運動還是開鏈運動,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在我們進行羽毛球相關的力量訓練時,要根據訓練者的水平和訓練目的去選擇最合適的訓練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