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武汉理工大学获佳绩

第11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武汉理工大学获佳绩

在刚刚落幕的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武汉理工大学再获佳绩,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所获一等奖数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武汉理工大学高度重视该项赛事,自去年11月以来,以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单位,通过创意交流培训、设计创意项目申报、项目审批等多个环节,从480项设计创意中选出35项予以立项重点扶持,并在今年3月份通过举办武汉理工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遴选出15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总决赛。

大赛总决赛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体育馆举行

学校获奖作品12件,其中入围全国总决赛作品10件,获三等奖作品2件。入围决赛数全国第2,获奖总数全国第3,获一等奖数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肖勇、田仕老师指导的《钢铝管材感应-超声复合绿色钎焊技术及装置》项目荣获全国特等奖。该项目采用感应加热,超声波辅助钎焊的铜铝管新型钎焊技术,实现了高性能铜铝管接头的绿色制造;设计并制作出实施该钎焊技术的电控集成装置,并实现了铜铝管接头的半自动化、高效率生产,从而解决了传统火焰钎焊技术连接铜铝管时存在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可靠性等问题,在电器、汽车、电子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武汉理工大学化生学院蔡卫权、熊远禄老师指导的《FCC废催化剂的减排与高效节能利用》、能动学院钱作勤老师指导的《基于冷梁静音与溶剂除湿耦合技术的绿色空气循环系统》、能动学院袁成清、张彦老师指导的《基于自感控一体化的多功能绿色清漂船》、能动学院范世东老师指导的《可视化全天候石油管道输送综合能耗优化系统》、汽车学院杨波、徐琳老师指导的《基于机械整流桥的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交通学院张矢宇老师指导的《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调查、评估与对策》荣获全国一等奖。

金奖项目获300万投资

本届竞赛中,武汉理工大学不仅在科技创作类、社会实践类作品评比中成绩斐然,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节能减排的宗旨,将节能减排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改善生活的切实产品。

武汉理工大学参赛项目《炫能海洋科技》项目在本届节能减排大赛特设的成果转化专项赛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专项赛金奖,并得到天使翼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300万投资。

“我们的灵感来自海上救援,不少海上遇难者是因为落水后,没能长期保持体温而致死,我们想在这方面做出突破。老师的团队曾研发出了自发热救生衣,也是我们现在整个装置的雏形,通过俘获波浪能来发电。”该项目团队负责人张士琢,是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进校后跟着徐琳老师做振动能量回收的课题。简单说,就是把生活中各种振动产生的能量收集利用起来。比如他们曾开发过一款背包,可以将走路产生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为携带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充电。

“这样的清洁能源,与大赛节能减排的主题很契合,我们对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也有较为详细的构思。”目前,徐琳老师已创办了炫能科技公司,用于成果转化。该公司项目经理王铃锋表示,多家投资公司看好这个海洋能项目,在赛后与团队保持了联系。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十年来,大赛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武汉理工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