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雄獅初醒 帝國崛起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一個學術思想在世界範圍內都極其活躍的時代,即“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東方的中國,我們稱之為“百家爭鳴”。而在不久之後,又出現了一個在古代世界史上很有分量的時期。

西漢時期 雄獅初醒 帝國崛起

隨著希臘亞歷山大帝國、印度孔雀王朝和中國秦朝的衰敗解體,整個遼闊的亞歐大陸都面臨著秩序重建的問題。而此時,兩個分別處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帝國幾乎在同時崛起,位於東邊的那個,我們稱之為“漢帝國”,它與西邊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而強大的帝國。

漢帝國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在漢朝前後四百餘年的時間裡,興盛儒學、大破匈奴、開闢絲綢之路……無數成果讓這個王朝熠熠生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吶喊響徹了近兩千年的歷史,“漢人”的名稱由此始,中國在世界的舞臺上樹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家國情懷更是根植在每一個國人的心中。

而成就這一切輝煌的,還要從開闢了漢朝第一個黃金盛世——“文景之治”的文、景二帝說起。

文帝、景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修養民生,使歷經多年戰亂、民生凋敝的華夏大地恢復生機,四海昇平,國富民安,因此為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譽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盛世歷史,那時國家的富足程度簡直令人驚異,據記載:京都糧庫裡的糧食多到積存腐壞,國庫中串錢的繩子也因存放太久而腐爛,導致錢幣散落滿地,數都數不清……國富民足,倉廩充實,一掃漢初的蕭條景象!

文景之治後,又迎來了漢王朝第二個“巔峰”——漢武盛世,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都在這一時期有了極大的發展。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文景之治後,漢武帝一改先輩“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興辦太學,推崇教育。儒學,自此逐漸成為貫穿中國兩千年曆史,輻射影響整個東亞文化圈的主流文化思想。

司馬遷以五十二萬字梳理了從上古到漢武三千多年的歷史,鑄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為中國著史典範。

西漢時期 雄獅初醒 帝國崛起

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駝鈴聲響,將漢族的文明與強大,傳揚到了大漠以及更遠的地方,並將外族的文化引進到漢朝。

但是,漢王朝的威脅仍然存在,那就是北方的匈奴。匈奴時常南下劫掠,且剽悍好戰,那時漢朝無力與之長久作戰,故一直採取和親的懷柔政策,韜光養晦。直到漢武帝時,終於改變了這種局面。

西漢時期 雄獅初醒 帝國崛起

雄心壯志的漢武帝,在文、景兩帝給他留下的充盈國力的支撐下,揮師討伐匈奴,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又先後吞併南越、閩越等國,降服西域諸國,使中國成為東方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衛青、霍去病等將領更是因討伐匈奴而名留青史,“強漢”之名,四海朝拜。

漢武盛世,讓大國之範自此成型。但是,漢武帝時頻繁的戰事,也將這個國家的積蓄揮霍一空。後人承漢武帝晚年之志,輕徭薄賦,恢復經濟,歷經“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使得漢朝國力逐漸恢復。

直到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逐鹿中原,經歷了四百餘年的漢朝,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風起雲湧,興盛而衰,王朝的跌宕起伏是歷史規律,但漢朝曾經鑄就的輝煌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國力空前強盛的背後,是文明在這片自信的土地上的綻放。

兩漢之時,漢賦誕生,盛極一時,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等人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經典名篇。隸書逐漸取代小篆,奠定了現代漢文字結構的基礎;樂府詩樸實自然、迴旋反覆,為我們一窺千年前的生動鮮活。造紙術、地動儀、九章算術、醫學著作等,無數智慧的結晶,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明珠,備受推崇,難以超越。

從今日開始,聞古知新——大漢系列文章,帶您翻開新的歷史篇章,以觀大漢天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