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社交電商趨勢論壇深度報道

2018年7月22日,第二屆社交電商趨勢論壇在中國·上海隆重召開。《社交電商評論》官方公眾號,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為您帶來本次論壇的深度報道!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演講嘉賓丨羅文杲

來源 | 社交電商評論

社交電商評論,是我們進入微商領域之後所出的一個專業的社交電商的期刊,雲宣傳媒進入社交電商,實際上時間並不長,大概兩年的時間,但是這兩年的時間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整個社交電商領域、微商領域一些專家資源,一些機構,一些知名專家的鼎力支持,包括凌教頭,蘭劍老師,茶道長等等這些行業裡面的頂尖的智慧大腦,雖然不是全部,但是窺豹一斑而知全貌。這些大咖給我們對於如何去引領社交電商未來的發展,如何從媒體的角度去見證和推動社交電商、微商的規範化、正規化、規模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和顧問的角色。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雖然社交電商是一個新的事物,總共在中國市場也就五六年的時間,但是社交電商評論是一個新兵,只有兩年的時間。我們希望社交電商評論能夠同全國的社交電商人一起共同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社交電商發展到現在,經歷了高速的發展,也經歷過低谷,也經歷過調整期,這個行業未來到底走向何方,能走到什麼樣的高度,這需要行業裡面的頭部資源,真正的智慧大腦,有影響的機構,真正對這個領域支持關注的企業,大家共同深度參與才會有所結果。所以說,我們是一個少數人的會,我們更像是社交電商領域的一個華山論劍,有更多的專家在這個平臺上發表自己對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的一些觀點。

我們把這個會定位成理性繁榮,也就是社交電商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要以理性的思維來延續我們這個行業的榮光。為什麼我們要定位理性繁榮?實際上這是國外的一個經濟學家所說的一句話。他說,所有的繁榮歸根結底都是非理性的。什麼是非理性的繁榮?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的大腦告訴我停止,但是我的心靈告訴我要放手去做。這句話跟馬雲所說的,我們都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實際上是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一個新事物在起步的過程中,如果單純靠理性的思維和判斷,理性的邏輯去推算我到底能不能做這個事,投入產出比是多少,這個模式能不能走得通,可能這個新生事物永遠起不來。

因此很多事物的起步都是靠非理性,或者靠感性驅動,或者靠夢想驅動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的繁榮都是非理性的。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另外一個專家,羅伯特·席勒,他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他說我們身處某種範式中的時候很難想象到其他的方式其他的模式。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理性的思維和理性的思考有時候會約束或者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因此一個產業,或者一種模式,在起步的時候通常都是靠感性靠夢想,靠對於模式和未來的一種探索和執著來起步的。

但是,這樣一個模式起步以後,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單純靠感性的感召是不夠的,必須要回到理性思考。當一個模式開始去走通之後,後續的所做的是要從細節方面去完善,從各種方面去規範化這種模式。因此,這也是我們今年這個主題,為什麼要探討理性的繁榮?是因為經過五六年的微商的發展,社交電商的發展,我們該需要的激情都已經有了,我們該需要的摸索和探索也已經有了,下一步這個模式能不能讓更多的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如何讓更多的傳統的企業認識、瞭解並且踐行社交電商的理論,這個時間、這個階段是需要理性思考的。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作為商業,逐利是肯定的,但是必須要有商業的道德和底線。微商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跌宕起伏,曾經出現過挫折,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在逐利的過程中,有些企業突破了底線,所以不光是造成了單個企業的負面,同時也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單純逐利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方式。

要想把這個產業做得更好,發展得更穩健,首先要做的是過三關。第一關是產品品質關,現在微商或者說社交電商已經逐步的由以前的降維的消費現在往升維的消費去做。產品不好、品質不好,很難在微商或者社交電商裡面推開,代理很難招到。第二關是團隊建設關,微商以前是典型的外部團隊大於企業內部團隊的這樣一個營銷組織或者這樣一個模式,所以很多微商或者社交電商起步快,快在它的前期的團隊的快速構建上,也就是代理團隊快速構建上。但,有些敗實際上也是敗在團隊上。當團隊超越一定的規模和數量的時候,整個團隊的管理模式失效,這個時候不再支撐以前的高速發展。第三關是

模式升級關,這幾年,尤其是這一兩年,微商、社交電商的模式,大的方向沒有特別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在大方向之下的一些模式,一些新模式銷模式的小的細節性的改進、改善是層出不窮的。我們會看到很多表面上大致相同,但實際上大相徑庭的微商的模式和社交電商的模式。

同時,作為企業來說,也要立三觀,商業價值觀、企業文化觀、自省重構觀。商業價值觀,這是每一個從業的企業要想長久的做下去所必需的一個安身立命之本。

企業文化觀對應的是團隊建設這一塊,這樣一個可能是幾萬、十幾萬、一二十萬的團隊,到底靠什麼去管理?傳統的管理方式肯定不行。文化驅動、文化建設是一個企業的長久的生命力,對於社交電商對於微商這一塊來說,我們到底用什麼樣的企業觀能夠去影響到我們上萬、十萬的團隊?這對於所有的社交電商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命題需要去解決和思考的,否則整個成長模式都會受到挑戰的。因為微商和社交電商的成長模式本身是靠人力驅動的,人際驅動的。如果文化觀、文化問題解決不了,整個的驅動模式也會受到阻力。

自省重構觀,也是我們對於我們自身模式的反思,自身的模式的調整,這個是時時刻刻,我們現在會看到,可能去年適應的模式,今年過完春節就不行了;今年春節的模式到五一的時候可能就不行了。所以現在整個模式的升級和迭代,已經超越了我們對於模式的理解和認知,因為這個時候市場推著我們去做模式的變更。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從總體來說,社交電商是從粗放走向精細,需要三個階段:

第一就是我們關注模式、服務、產品,因為微商或者社交電商,最初能夠快速的起步,就是因為它跟傳統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不同,傳統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是以產品為核心,去構建企業的分銷體系。微商是以人際,人與人之間的鏈接來構建這種商業模式的。但是現在,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的微商,傳統的主要以人際,人與人之間的鏈接來構建的,或者拓展規模的這種模式,現在開始跟傳統的以商品為中心的模式出現了一些融合。

比如說像拼多多這種社交電商的模式,實際上是把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和以通過商品來把人組織起來,結合起來。我們以前是通過人組織起來賣商品,現在是通過商品把人組織起來,這一點可能是現在社交電商領域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我們不光要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鏈接,要考慮團隊的規模的擴張,同時也要把傳統的以商品為核心把人聚攏在一塊兒的手段,把這種模式要嫁接進來。換句話說,就像阿里和騰訊一樣,騰訊是靠社交走向商品交易,阿里是從商品交易往社交去走,山的兩個面,最後必須要去融合。所以,社交電商現在也在逐步的走入到這樣的融合的階段,也就是由社交化向商品化兩方面融合的方向。

第二就是認知、交易、復購,這裡面可能還有傳播。我們以前是先有傳播,再有認知,再有交易,再有復購。現在社交電商領域整個的邏輯是倒過來的,先有認知,認知就可以發生交易,交易了以後就會有傳播,傳播了以後就會有復購。所以說,整個的營銷推廣鏈條在發生變化。

第三是線上、線下、社群。這是著名的營銷專家施偉老師的新的觀點,他把整個商業空間分成了三塊,線下實體,線上網絡,然後他把社群單獨拎出來。他認為社群是同時兼具線上和線下的特徵,它應該是一個可以獨立化的商業空間。所以說,未來的商業,包括社交電商,尤其是社交電商更關注這三個空間的交織,三個空間的打通。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社交電商也好,微商也好,線下組織的活動很多,見面會,拼團會等等,很多,這些實際上就是把我們中國傳統的線下人與人見面,這種信任關係就可以增強幾分的,這種傳統的商業邏輯跟現在線上的交易方式結合在一塊兒,這是我個人認為未來社交電商大致的走向。

羅文杲:理性繁榮的新微商時代

不管怎麼說,社交電商都是商業的一種,或者商業模式的一種,利他是商業的原點,只要是做商業肯定是利他為核心的,人人利他,最後必然的結果就是自利。所以對於社交電商來說,無論是追求商品品質,無論是改進商業模式,無論是構建整個的產品鏈、供應鏈或者營銷鏈條,實際上最終都是為我們的代理我們的消費者帶來利益,同時給我們的平臺帶來更好的收益。

五六年的發展,社交電商已經逐步的或者不斷的在突破我們對於社交電商的想象,最初的時候我們覺得微商可能就是社交電商的全部,而現在開始有諸多的社交電商的新的模式、新的形式在衍生和變化。未來應該說,會有更多的這種方式。

因此,現在我們強調社會是一個社交化的社會,社交化的社會一定會催生一個大的社交電商,一個大的商業的未來。所以說,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希望這個未來能夠走得更持久更繁榮,因此我們要理性把整個商業夢想進行規範進行約束,進行更好的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