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年间,四川流传的一首儿歌,揭开张献忠被冤300年谜团

1644年6月21日(崇祯十七年),此时距崇祯上吊、明朝灭亡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在远离京城几千公里之外的四川重庆,三万七千多名明军士兵正在通远门外集结,等待“八大王”张献忠的处决命令。

命令传来,投降的几万明军立刻被农民军分成一百个长队,依次走到一个木案子前面,伸出右手,放到案板上,站在木案前的农民军手起刀落,右手应声而落,留在木案上的手指还在动,鲜血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农民军士兵将他一脚踢开,大声喝道:“下一个,快点!”

这个场景是明末起义军张献忠在处理被俘的明军,就在前一天,张献忠部攻陷四川重镇重庆,这是他入川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为了庆祝,“八大王”特别开恩,对抵抗的明军全部赦免死罪,只是剁手作为警告。有的俘虏心存侥幸,命令是砍掉右手,可是有的士兵伸出了左手,结果一刀下去左手掉了,然后又被拦住喊道:“右手!”结果两只手都丢了。

明朝崇祯年间,四川流传的一首儿歌,揭开张献忠被冤300年谜团

根据史书记载,剁手警告方式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一贯作风,《张献忠陷庐州纪》中记载,当年张献忠攻占安徽六安之后,因为当地明军拼命抵抗,城破之后,全城人都被剁手惩罚。“午后,将六安(城)人尽剁其手。先伸左手者砍去,不算,复剁其右手,(被剁之人)号呼之声胜如雷吼。”

仔细分析,张献忠之所以坚持对投降的军民进行剁手警告,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就是惩罚抵抗者,起到警告作用。第二是防止这些明军士兵重新拿起武器,与农民军作对,所以一定要砍掉右手。第三就是让这些人作为活教材,让未征服地区知道抗拒义军的后果,以散布恐怖,达到震慑的目的。其中第三点效果最为明显,这些断手的人逃回家中之后,将张献忠起义军的恐怖像瘟疫一样传播到了四川的各个角落,传说中的“劫数”似乎真的要降临了。

明朝崇祯年间,四川流传的一首儿歌,揭开张献忠被冤300年谜团

四川的老百姓在恐惧中等待着张献忠的到来,在重庆与成都两城陷落之间的一个多月,成都居民们日夜被恐怖所煎熬。就是在这种微妙之时,一流儿歌不知从哪里开始,在风雨飘摇的四川开始传唱起来:“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有屋无人住,有地无人耕。”

如此恐怖的儿歌,大人们听了,立刻都要制止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唱,否则就要打屁股。结果还是控制不住,它们就像毒瘴一样传遍四川,让在太平世界中生长起来的四川人不禁暗暗打一个寒战。

四川人不久之后的遭遇,可谓与这首歌谣分毫不爽。根据清朝初年的人口统计,在明末的战乱过后,四川人有将近一千万人口遭到屠杀,而清朝众多史料都将罪魁祸首说成张献忠。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明朝崇祯年间,四川流传的一首儿歌,揭开张献忠被冤300年谜团

据《蜀难叙略》记载,张献忠在攻破成都之后,曾经将全城百姓赶到城外,准备杀掉,但因为在最后执行时看见了一片祥云所以作罢。“尽驱城内军民男女于(城外的)中园,将尽屠之。俄尔天上出现一片云彩,如同龙尾下垂之状,张献忠以为祥瑞,遂免死。”虽然这个说法有些荒诞,但可以肯定的是,张献忠并没有大量屠杀四川居民。

张献忠在占领湖南、湖北之后,面对全国的大形势,决定率军入川,如果能够成功占领四川全境,就可以像刘备一样开府建国了。在攻占重庆、成都之后,他深刻的感觉到选择入川是对了。相比农民军来说,明末的川兵软弱不堪一击,张献忠一路据成都,派兵横扫各府、州、县和土司。大都望风而下,“州县争封府库应伪命”。短短一年之内,除了遵义(当时属四川省)和几个边远土司以外,全川已归张献忠所有。

明朝崇祯年间,四川流传的一首儿歌,揭开张献忠被冤300年谜团

此时的张献忠第一次拥有一个大省,并且前无劲敌,后无追兵。他也雄心勃勃的要学学李自成,稳扎稳打,效仿明太祖朱元璋,也要开创朝代,将来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所以张献忠不可能杀光四川人,因为他还要体验“抚驭万民”的滋味。那为何“张献忠屠四川”这个说法还会流传300多年,这主要还是因为后来的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在四川的统治,采取的政治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