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年間,四川流傳的一首兒歌,揭開張獻忠被冤300年謎團

1644年6月21日(崇禎十七年),此時距崇禎上吊、明朝滅亡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在遠離京城幾千公里之外的四川重慶,三萬七千多名明軍士兵正在通遠門外集結,等待“八大王”張獻忠的處決命令。

命令傳來,投降的幾萬明軍立刻被農民軍分成一百個長隊,依次走到一個木案子前面,伸出右手,放到案板上,站在木案前的農民軍手起刀落,右手應聲而落,留在木案上的手指還在動,鮮血如同泉水般噴湧而出,農民軍士兵將他一腳踢開,大聲喝道:“下一個,快點!”

這個場景是明末起義軍張獻忠在處理被俘的明軍,就在前一天,張獻忠部攻陷四川重鎮重慶,這是他入川之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為了慶祝,“八大王”特別開恩,對抵抗的明軍全部赦免死罪,只是剁手作為警告。有的俘虜心存僥倖,命令是砍掉右手,可是有的士兵伸出了左手,結果一刀下去左手掉了,然後又被攔住喊道:“右手!”結果兩隻手都丟了。

明朝崇禎年間,四川流傳的一首兒歌,揭開張獻忠被冤300年謎團

根據史書記載,剁手警告方式是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一貫作風,《張獻忠陷廬州紀》中記載,當年張獻忠攻佔安徽六安之後,因為當地明軍拼命抵抗,城破之後,全城人都被剁手懲罰。“午後,將六安(城)人盡剁其手。先伸左手者砍去,不算,復剁其右手,(被剁之人)號呼之聲勝如雷吼。”

仔細分析,張獻忠之所以堅持對投降的軍民進行剁手警告,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就是懲罰抵抗者,起到警告作用。第二是防止這些明軍士兵重新拿起武器,與農民軍作對,所以一定要砍掉右手。第三就是讓這些人作為活教材,讓未征服地區知道抗拒義軍的後果,以散佈恐怖,達到震懾的目的。其中第三點效果最為明顯,這些斷手的人逃回家中之後,將張獻忠起義軍的恐怖像瘟疫一樣傳播到了四川的各個角落,傳說中的“劫數”似乎真的要降臨了。

明朝崇禎年間,四川流傳的一首兒歌,揭開張獻忠被冤300年謎團

四川的老百姓在恐懼中等待著張獻忠的到來,在重慶與成都兩城陷落之間的一個多月,成都居民們日夜被恐怖所煎熬。就是在這種微妙之時,一流兒歌不知從哪裡開始,在風雨飄搖的四川開始傳唱起來:“流流賊,賊流流,上界差他斬人頭。若有一人斬不盡,行瘟使者在後頭。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有屋無人住,有地無人耕。”

如此恐怖的兒歌,大人們聽了,立刻都要制止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唱,否則就要打屁股。結果還是控制不住,它們就像毒瘴一樣傳遍四川,讓在太平世界中生長起來的四川人不禁暗暗打一個寒戰。

四川人不久之後的遭遇,可謂與這首歌謠分毫不爽。根據清朝初年的人口統計,在明末的戰亂過後,四川人有將近一千萬人口遭到屠殺,而清朝眾多史料都將罪魁禍首說成張獻忠。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明朝崇禎年間,四川流傳的一首兒歌,揭開張獻忠被冤300年謎團

據《蜀難敘略》記載,張獻忠在攻破成都之後,曾經將全城百姓趕到城外,準備殺掉,但因為在最後執行時看見了一片祥雲所以作罷。“盡驅城內軍民男女於(城外的)中園,將盡屠之。俄爾天上出現一片雲彩,如同龍尾下垂之狀,張獻忠以為祥瑞,遂免死。”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荒誕,但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並沒有大量屠殺四川居民。

張獻忠在佔領湖南、湖北之後,面對全國的大形勢,決定率軍入川,如果能夠成功佔領四川全境,就可以像劉備一樣開府建國了。在攻佔重慶、成都之後,他深刻的感覺到選擇入川是對了。相比農民軍來說,明末的川兵軟弱不堪一擊,張獻忠一路據成都,派兵橫掃各府、州、縣和土司。大都望風而下,“州縣爭封府庫應偽命”。短短一年之內,除了遵義(當時屬四川省)和幾個邊遠土司以外,全川已歸張獻忠所有。

明朝崇禎年間,四川流傳的一首兒歌,揭開張獻忠被冤300年謎團

此時的張獻忠第一次擁有一個大省,並且前無勁敵,後無追兵。他也雄心勃勃的要學學李自成,穩紮穩打,效仿明太祖朱元璋,也要開創朝代,將來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所以張獻忠不可能殺光四川人,因為他還要體驗“撫馭萬民”的滋味。那為何“張獻忠屠四川”這個說法還會流傳300多年,這主要還是因為後來的滿清統治者,為了鞏固在四川的統治,採取的政治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