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是因爲什麼機緣巧合,當上的皇帝?

漢文帝劉恆,是因為什麼機緣巧合,當上的皇帝?

這個因素是多方面的,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代王劉恆是劉邦的兒子,而且是劉邦在世兒子中的長子。

在呂后活著的時候,她差不多把劉邦的兒子都給折騰了一遍,直接或者間接被她弄死的就有至少五個。

要知道劉邦總共才八個兒子呀,呂后死的時候,劉邦的兒子就剩下兩個了,一個就是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另一個就是劉長,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淮南厲王。

無疑,在劉邦的後代中,這兩個人是大漢皇位的最佳繼承人。但是,他們並不是唯一的可以合法繼承皇位的人選。

其實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是劉邦的孫子,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襄,劉章兄弟兩人。劉襄是在呂后死掉後,首舉義旗起兵去蕩平諸呂的人。

由於劉襄是第一個站起來反抗姓呂的人,所以在蕩平諸呂的整個過程中劉襄的功勞算是最大的一個。

就功勞而論無論如何,劉襄這個孫子和劉恆與劉長比起來是更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當然劉襄也願意當這個皇帝。

可是,當時操縱朝中的人是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蕩平諸呂的功臣派。

這也就是說他們有決定誰是皇帝繼承人的權利,結果這一群人商議了一下。首先就把劉襄給排除掉了,因為劉襄這個人太強勢了,若是皇帝太強勢了,不好操縱呀。若是選他當皇帝的話,最終倒黴的是大臣。所以為了大臣自己的利益,劉襄就這樣被排除掉了。

再說劉邦的兒子劉長,劉長雖說不是呂后親生的,但是,他是呂后一手拉扯大的,他的感情和呂后還是很深的,這也就是後來他沒有被呂后殺掉的原因。

因為這個人屬於是呂后的人,所以說呂后的人是不能立的。

劉長又被排除了。

這時候就血緣關係而論,最佳人選就剩下代王劉恆了。

劉恆因為比較愛裝孫子,表現的是唯唯諾諾。他這個特點就給了群臣一個劉恆比較好操控的錯覺。

所以,大家一致推薦劉恆來當皇帝。他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可是,在漢文帝當皇帝的那一刻,群臣才發現,原來這個劉恆是個隱藏極深的高手,他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傢伙。

群臣大呼上當了,但為時已晚。

閱讀 0 ·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