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從汾河到之江,行走的汾酒抵達杭州。西子湖畔,人間天堂,品味汾酒,共享“四最”。

2018年4月2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在山西汾陽杏花村正式啟動。“中國酒魂”在新時代再一次出發和遠行,先後抵達山東濟南,河南鄭州。

8月1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杭州站)啟幕。從汾河到之江,當“行走的汾酒”遇到歷史文化名城杭州,中國酒文化代代傳承、中國酒魂生生不息的行走,時間跨度長達6000年。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活動現場

從汾河到之江

從汾河到之江,最直接的意思,是指汾酒此次的行走路線,從山西汾陽的汾河畔,來到浙江杭州錢塘江邊,距離1300多公里。深層次意義,則是文化的行走,汾河代表著中國酒文化源頭,汾酒誕生的杏花村便位於汾河畔。

曾經的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之城,孕育了吳越文化、浙商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等優秀的民族精神財富。現在的杭州,作為G20峰會的舉辦地,展現了屬於自己的美麗、激情與創新,儼然成為了一座活力之城。杭州找到了歷史文化之城與創新活力之城的最佳平衡點。

在酒行業,同樣有一個貫通曆史與未來,從文化源頭引出強大發展動力的酒企,那就是汾酒。眾所周知,山西杏花村是中國酒文化的源頭,汾酒是最有文化價值的中國名酒。從汾河到之江,從山西到浙江,汾酒和杭州還有著怎樣的深層次聯繫和淵源呢?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

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表示,歷史上山西和浙江之間就有不解之緣,在汾酒和浙江之間,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神交意會:汾酒最適合浙江的菜、最適合浙江的茶、最符合浙江的文化氣質,與浙江的特質相對應,汾酒是“最文化”的酒。

“汾酒來到杭州,將中國酒魂置於這個最國際、最高光的舞臺上,將中國酒文化的精髓,與最開放、最前沿的思想融會貫通,這將是汾酒通往未來的行走,也是華夏文化通往世界的行走,汾酒希望與杭州親友共同分享這份光榮使命。”譚忠豹強調。

汾酒走進杭州,通過汾酒古法釀造技藝展示、汾酒品鑑體驗互動、酒文化歷史圖片展等形式,並邀請酒業大咖、文化學者、行業專家一起把酒論道,為杭州市民打造一場感受山西、浙江酒脈交融的精神盛宴,品鑑汾酒、領略“四最”汾酒的獨特魅力。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參會嘉賓上臺講話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表示,汾酒用健康、乾淨的品質文化,倡導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用悠久、精湛的工藝文化,展現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開放包容。這種將歷史底蘊與現代發展打通的創新,將是決定白酒品牌競爭格局的勝負手,更是中國白酒走向未來的關鍵點。

汾酒集團文化總監柳靜安表示,“行走的汾酒”來到杭州,對市場層面的開發推廣,是基本目標和題中之意,更重要、更深遠的意義,則是融入杭州,讓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國酒文化之源、中國酒魂的力量,與杭州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未來和改變未來。

從汾酒到杭州是“氣質相投”

“中國酒魂”汾酒是一部無字史書,是一段清香傳奇,新經濟、新時代、新環境下,由汾酒引領傳承至今的中國酒文化,又將去向何方?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趙長茂雖不擅飲酒,但80年代工作第一次遠行到山西即參觀了汾酒,對汾酒的歷史和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強調了文化建設對於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對於企業來講,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現代企業文化,只有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夠持續發展並充滿生機和活力,“行走的汾酒”行走的實際是文化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參會嘉賓上臺講話

浙江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永昌表示賦詩一首歌詠汾酒之魂,並表示“行走的汾酒”走出了鮮活生命,走出了寬廣的新路,走出了詩酒之魂,體現了汾酒味、文化味、哲學味、晉商味。

行走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有個不消逝的靈魂,行走則在,則活,則新,則進,行走才有歷史,才有文化,才有未來。汾酒一路行走來,“走”除了悠悠六千年中國酒的漫長曆史,書寫了綿綿無盡的中國酒文化。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表示,行有知行合一、三人行必有我師、替天行道三個境界和三層意思:一是實踐,堅持走正路,用實際行動做好產品,用有意的產品質量做行的保證;二是行走,不能老依靠牧童指,“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而要從杏花村走出去,“左手一指是歐美,右手一指是亞非”,讓更多喝到汾酒;三是從行(走)到(很)行,讓廣大消費者和傳播者讚譽汾酒,“汾酒很行,中國白酒很行”。

在山西與浙江聯繫過程中,“南紹北汾”是見證者。汾酒和紹興黃酒同為國酒,一南一北,一白一黃。2017年9月11日,由汾酒和會稽山紹興酒合辦的“南紹北汾雙雄會”活動在河南舉辦,南紹北汾,一個南下一個北上,會盟中原,雙劍合璧。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活動現場

一年之後,汾酒“行走”到了浙江,把汾酒清香帶到了錢塘江畔,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唐雅鳳向汾酒“南下”表達了祝福,祝願汾酒華東市場越做越好,並期待兩家企業更多合作,攜手並進,大展宏圖。

隨後,唐雅鳳與汾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竹葉青酒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俊分別代表“南紹”“北汾”互贈禮物。

行走的汾酒包羅萬象

行走的汾酒,醉人的不僅僅是汾酒,觸動人心的是文化,其之所以在全國能夠引起廣泛轟動,核心的是其能夠包括萬象,汾酒作為中國白酒產業的奠基者、傳承中國白酒文化的火炬手、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的教科書、見證中國白酒發展歷史的活化石,其影響也是滲透到方方面面。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

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認為,汾酒汾之大,是因為容納很多東西,政治、經濟、文化甚至人的悲、喜、樂都參與其中,酒是生活的美好,汾酒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讓人展現出奇思妙想。

張琰光表示,汾酒走的是正道,行的是天地間的清氣和正氣,浙江的山水、人文氣質也是清正,氣質和氣質契合到一起會產生很大的能量,汾酒希望能夠讓天下清香,清香天下。

行走的汾酒背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汾酒文化與氣質。

孔慶東指出,酒與文學應該是同宗同源的,同時出現於人類早期社會,共同點是都是人類的興奮劑,只要人類存在,這個興奮劑不會消失。汾酒是中國酒之魂、酒之祖,要上升到道的層面實現道術合一,通過酒的行走傳播好中華文明的康莊大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酒之大者,為國為民,“行走的汾酒”是行人間之大道,走天下之正路

重慶作協副主席、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祖籍四川瀘州,由於在工作中也接觸汾酒、茅臺,他將汾酒比喻為春天的柔和,而茅臺是秋天,瀘州老窖是夏天。他從傳統文化文學的角度指出,酒是解放者,中國文化中有酒神精神,打破地域限制、克服不同流派觀點都需要靠酒。“‘行走的汾酒’的是時間的訪問,把汾酒到過的歷史、空間、地方重新進行走訪,重新鑑定我們和古代傳統的聯繫”。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油畫家李成民認為,酒與繪畫存在很強的關係,例如西方文化中就有酒神管所有的藝術。汾酒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是純、真,都與藝術相關,汾酒是酒中君子,擔當著使命,行走的汾酒與古人的智慧契合。汾酒歷史悠久、傳播區域深遠,製作技藝精湛,尤其是質樸、純正、清香、淡雅的脾性讓他印象深刻。

從汾河到之江,應是“氣質相投”,行的是汾酒包羅萬象

活動現場

當汾酒遇到杭州,“行走的汾酒”帶動了行走的文化和行走的力量,也帶動了汾酒的品牌和市場。傳承6000年的汾酒工藝和文化也讓浙江消費者從汾酒身上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