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处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是中国蔬菜第一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明清时期借助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聊城成为沿岸九大商都之一,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被盛誉为“江北一都会”。市区环抱的东昌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南岸的聊城摩天轮“水城之眼”为全球十大摩天轮之一,位列第七位。

2016年12月7日,聊城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历史沿革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唐虞3代,聊城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聊城、茌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聊城、茌平、高唐、东阿、阳谷仍属齐国,莘县改属魏国,冠县、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

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属兖州部东郡,冠县、临清属冀州部魏郡,高唐属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属兖州部东郡与青州部平原郡。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聊城、东阿、莘县、阳谷、高唐、杨露、临清仍属原州郡,茌平改属兖州部济北国,冠县改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聊城、茌平属青州部平原郡,莘县、冠县、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阳谷为县王国,东阿仍属兖州部东郡。

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聊城、高唐、茌平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莘县、冠县属司州部阳平郡,东阿、阳谷属济北国及东平国。[1]

南北朝时期仍承晋制。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部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济州部济北郡,高唐属济州部南清河郡。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魏郡,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济阳郡,后属郓州东平郡,茌平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聊城、高唐、茌平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聊城、高唐、茌平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东阿、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莘县、冠县属大名路大名府,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聊城、茌平、莘县属东昌路总管府;冠县初属东昌路,后为冠州;高唐初属东昌路,后为高唐州;临清属濮州,阳谷、东阿属东平路。上属8县均隶山东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聊城、临清、茌平、高唐、莘县、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阳谷、东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境内今属8个县市均隶山东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为直隶州)、平轩、莘县、冠县、属东昌府,东阿初属兖州府东平州、后属泰安府,阳谷属兖州府,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71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辖聊城茌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除濮县、范县、观城3个县外,均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专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聊城、东阿、阳谷、博平、清平、茌平等县属运东专署,冠县、馆陶、临清、邱县、堂邑、莘县、朝城、朝北等县属鲁西北专属,濮县、范县、观城、寿张等县属运西专属。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濮县、范县、寿张等县属第二专署;观城、朝城、莘县、朝北、聊堂、冠县等县属第三专署,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等县属第四专署,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临清属冀南行署第四专署,高唐属冀南行属第六专署。同年12月,原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属的张秋、第二专属的寿张和黄河以东的昆山、东平等县组成第八专署。

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辖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县。

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临清、冠县、卫东、馆陶、宏毅、莘县、堂邑、清平、朝北属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后改为第六专署,濮县、范县、寿张、张秋、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后改为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及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1947-1948年8月,筑先、东阿、聊阳、茌平、博平、河西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寿张、阳谷、范县、濮县、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属,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聊城、阳谷、东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县、莘县、高唐、寿张、及聊城城关区(县级)隶属该区,濮县、范县、观城、朝城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馆陶、临清镇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998年3月,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聊城市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 和东经115°16’~116°32 ‘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

折叠

地质地貌

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3]

聊城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聊考断裂带又将聊城市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东部为鲁西台背斜。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断区和内黄隆断区;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茌平坳断区。其次,自西向东又分7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临清凹陷区、新集凸起区、莘县凹陷区、桑阿凸起区、阳谷凸起区、东阿凹陷区。区内分布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聊城断裂、茌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聊考断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兰考,全长270公里,市内长度110公里,是市内辽冀台向斜与鲁西台背斜的分界线,同时控制着市内第三系的发育及构造形态的发展。冠广断裂,西自冠县,穿过聊考大断裂,东至广饶,全长290公里,市内长度约100公里。该断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冠县断裂,北自临清石槽,南至冠县梁堂,与冠广断裂相交,全长约60公里,其北端是临清凹陷与新集凸起的分界线,南端是临清凹陷与桑阿凸起的分界线。堂邑断裂,自莘县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经过堂邑,至博平与聊考大断裂相交,全长约73公里,其南盘为下降盘。聊城断裂,其东北在聊城交于聊考大断裂,西南在莘县河店交于堂邑断裂,全长约40公里,是北盘为下降盘的断裂。茌平断裂,为东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阳谷七级,聊城市约55公里。东阿断裂,位于市内最东部,是西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东阿高集,南至阳谷张秋,全长约50公里。馆陶断裂,位于市内最西部,该断裂将北馆陶构造一分为二,使断裂带两侧孔店组地层与奥陶纪灰岩接触。马陵断裂呈北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北东为下降盘。该断裂带是临清凹陷与河南内黄隆起的分界线。

自晚第三纪以来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击物和洪积物,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处,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270米,以临清、莘县、高唐一带厚度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更新统又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聊城市;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折叠

气候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干燥度为1.7-1.9。聊城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全年≥0℃积温4884—5001℃,全年≥10℃积温4404—4524℃,聊城市范围内热量差异较小,热量分布东南部东阿县偏多,西北部临清市偏少。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年平均降水量578.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毫米(茌平,196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87.2毫米(临清,1992年),聊城市降水分布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聊城市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聊城市总面积为1297.0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53.94万亩,占总面积的73.69%。

利用土地面积1251.16万亩,占总面积的96.5%。其中,耕地953.9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76.2%;园林18.02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4%;林地27.7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1%;居民、工厂、机关用地153.6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1.9%;交通用地35.43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7%;水域42.4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4.8%。未利用土地45.87万亩,占总面积的3.5%,主要是沙荒和盐碱荒地。

折叠

水资源

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

市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东南部沿黄河一带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区匮乏。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毫米,产水总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径流3.69亿立方米,通过各级河沟泄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闸前,入渗补给地下水9.81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黄河、金堤河、卫运河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2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349.58亿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径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资源很少,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亿立方米,仅在汛期入境。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19.74亿立方米,中深和深层地下水为2.24亿立方米,分别占98.9%和1.1%。

折叠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石灰石、饮用矿泉水和温泉水等。

折叠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

动物类药材有33科36种。植物类130余种。植物类药材主要有5大类183种。

人口民族

聊城市常住人口:聊城市常住人口为578.9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41.1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7.80万人,增长6.98%,年平均增长0.68%。

家庭户人口:聊城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75.3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56.12万人,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1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下降了0.28人。

聊城市常住人口分布区域

人口

区域

人口

东昌府区

98.14万人

临清市

71.96万人

阳谷县

77.07万人

莘县

95.88万人

茌平县

52.01万人

东阿县

35.26万人

冠县

76.49万人

高唐县

47.34万人

经济技术开发区

24.84万人经济概况

2014年聊城生产总值完成2516亿元,增长9.4%,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2亿元,增长15.2%,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国税、地税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105亿元,入地方库部分增长22.2%,增幅居全省第2位;地税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1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3.6%,实现了速度质量双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46.6亿元。

折叠

农林牧渔业

2011年,聊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10亿元,比2010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13.62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5.6%;牧业产值115.0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5.32亿元,增长7.0%。

折叠

工业

2011年,聊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3家,比年初增加2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98.98亿元,增长16.2%。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21.55亿元,增长11.8%;集体工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4.5%;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分别增长15.0%和12.0%。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40.96亿元,增长12.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58.02亿元,增长18.1%。轻重工业之比由2010年的37.1:62.9变为31.5:68.5。制造业增加值1342.25亿元,增长16.3%。

聊城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9.66亿元,比2010年增长3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4.9%,比年初提高1.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4.08亿元,比2010年增长33.1%;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为347.69亿元和503.71亿元,分别增长34.8%和33.6%。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1.20亿元,增长18.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0.09亿元,增长33.6%;实现利润84.77亿元,增长39.4%;实现利税123.30亿元,增长37.6%。

折叠

固定投资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1.11亿元,比2010年增长23.4%。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75.89亿元,增长42.5%;农村投资完成174.33亿元,增长45.1%。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聊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7年的414.19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041.11亿元,年均增长25.9%。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0年的1.0:77.3:21.8调整为1.9:71.2:26.9。其中,服务业投资280.33亿元,比2010年增长78.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折叠

文化事业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聊城市拥有博物馆9个,图书馆8个,文化事业机构188个,影剧院7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团体人数289人。

平调秧歌

“平调秧歌”也叫“泊渡口大秧歌”,流传在茌平县的洪屯乡泊渡口村和贾寨乡一带。“平调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四百余年,最初的“平调秧歌”曲目自编且动作简单不受限制。曲目主要有:《斗鹌鹑》、《麻牌子》、《紧急风》等。

东昌弦子戏

弦子戏是聊城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聊城雕刻葫聊城雕刻葫芦(即东昌葫芦雕刻):也称蚰子葫芦,制作者大多分布于闫寺镇、梁水镇等地,创作艺人在传统技术上勇于创新,创造了更加精湛的雕刻葫芦

茌平剪纸

茌平剪纸已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收藏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产生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曾几次到冠县考查,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

八批果子

聊城传统名吃,是一种油炸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口感酥脆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称豆腐脑,与南方的豆花相似。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别具风味。其特点是: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老豆腐用精选的上等黄豆制作。将黄豆去皮碾碎,放入经阳光照晒的储存水(净化的黄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黄豆涨足后,用石磨磨成浆。经煞沫、过包(滤渣)后,入锅熬成豆汁,退温后装入桶或缸内,点入少量石膏,封口20分钟即成豆腐,加入卤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

聊城呱嗒

聊城传统名吃,据说因制作时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而得名。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倍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折叠

医疗卫生

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人均筹资额250元。聊城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5所,其中医院200所;拥有床位1.97万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13万人,其中医生0.81万人。

折叠

体育事业

参加山东省锦标赛举重、摔跤、柔道等11大项,获得8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17个第三名,其他名次65个。成功承办了“体育彩票杯”2011年山东省柔道冠军赛,来自山东省各市共48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全年共建设农村健身工程189处、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13个、城市社区健身苑14处,在人民公园修建了2块高档塑胶围网灯光篮球场。

折叠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9元,比2010年增长15.4%;人均生活费支出13847元,增长8.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增长2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53元,增长28.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平方米。

2011年,聊城市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45.58亿元,比2010年增长38.7%。聊城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6.03亿元,发放养老金14.9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1.4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2万人,养老保险费收入6.5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1.5万人,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5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7.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99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0.46亿元。

折叠

城市建设

2013年全市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完成1672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居山东省第一位。建成保障性住房12760套,完成率居山东省第五位。改造农村危房15067户,居山东省第一位。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88.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6.6亿元,滨河大道全程通车,市体育场和高级工程、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市民文化中心等主体工程完工。新建改建道路238条,新增绿化面积705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34.6%。 新改建农村公路2886公里、客运站112个,改造农村危桥277座,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油路、通客车,县到乡的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基本完成;新建沼气池9.8万个,新增64万人用上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折叠

交通

聊城是山东省交通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

  • 铁路

京九铁路与邯济铁路在聊城“十”字交汇;聊城到泰安铁路即将开工,济郑高铁也将从聊城经过,聊城高铁南站在南部新区即将开建,共建聊城高铁新区。

  • 公路

济聊馆高速横穿全境,是连接山东省济南,聊城和河北省邯郸的主要通道。起始于山东省济南市黄河二桥, 途经山东省茌平县、聊城、冠县, 至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高邢高速公路高唐至临清段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山东、河北以及山西的高速公路省际大通道。

德商高速公路是济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纵穿山东,北起德州,南至鲁豫交界。

  • 航空

聊城民航机场也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风景名胜

中国聊城市概况

聊城市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4]

光岳楼

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央。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双街南首,建于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

摩天轮

摩天轮地处聊城南部新城行政商务中心,位于国 家4A级风景区东昌湖南岸,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13层,共14层,项目设备总高130米,是亚洲(在建设中的)第三大摩天轮,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

曹植墓

曹植墓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东阿县城南20公里处的鱼山西麓。

孙大石美术馆

孙大石美术馆位于高唐县城区鱼邱湖北岸。

萧城遗址

萧城遗址位于冠县馆陶镇东南3.5千米处。据记载,此为辽国萧太后为驻兵中原而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筑成,亦称 “歇马城”、“驻马城”。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训祠

位于冠县市柳林镇。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

马颊河度假村

位于聊城城区西25千米马颊河东岸。始建于1972年, 1998年被山东省林业厅列为生态公益性林场。

景阳冈

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2001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狮子楼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城区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为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于2003年10月1日对游客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节日期间举行大型的节庆和庙会等活动。

万亩梨园

冠县别称,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达30万亩而得名。每逢清明佳节,冠县市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

马本斋烈士陵园

位于莘县张鲁回族镇南1000米处。

鲁西北烈士陵园

聊城市境内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1957年重建。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山东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于2004年11月在山东聊城动工建设。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

海源阁

海源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它与江苏常熟县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

孔繁森纪念馆

孔繁森纪念馆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