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曾當百萬師——楊得志是這樣走過長征的

中等身材,敦實健壯。青絲如墨,茂密如蓬。

關鍵時刻有主意,每臨大事有靜氣。下命令,做動員,不慌不忙,慢聲細語,山崩於前、地裂於後面不改色。

這就是楊得志,一位幾乎親歷了我軍各個時期的戰爭,當之無愧是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著名戰將。

1934年10月16日,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這個被人們習慣地稱為“紅一團”的部隊,在年僅23歲的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作為紅一軍團的先導,從於都的蓮塘背出發,開始長征。

途中,他帶領紅一團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天險,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為中央紅軍順利北上開闢了通路,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篇章。

一劍曾當百萬師——楊得志是這樣走過長征的

楊得志將軍

一劍曾當百萬師。凡生死之地,危急之時,紅一團奪取頭功,必創奇蹟,峰迴路轉,化險為夷。楊得志之名也由此大振,堪稱這把長劍的鋒刃。

毛澤東主席對楊得志十分看重,長征途中,一有機會便會去看看楊得志,二人感情甚深。今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0週年的日子。回顧將軍的長征歲月,也寄託了我們對偉大領袖的深切懷念。

——編 者

1 紅一團在楊得志和政委黎林的率領下,佔劍河、越施秉、過黃平,連戰皆捷,於1935年元旦前夕,一舉攻克了烏江邊上的餘慶縣城。

1935年1月2日,楊得志奉軍團命令,率紅一團趕到烏江龍溪渡口準備過江。楊得志急忙帶人趕到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找到幾個老鄉瞭解渡江情況。原來,國民黨軍逃離時把附近村莊的一切都破壞了,別說找船,連一塊像樣的木板都找不到。老鄉們還說,渡過烏江必須具備:大木船、大晴天、好船伕3個條件。

楊得志拿起望遠鏡觀察對岸的火力點,突然發現江中漂浮著一節很粗的竹子。他興奮地指著江心的竹子對黎林說:“怎麼就沒想到呢,扎竹排呀!”大家一合計,這個辦法好,附近的竹子多的是,不僅可以利用竹排強渡,還可以搭浮橋讓大部隊通過。楊得志立即下命令:“全團動手扎竹排!”楊得志對乘竹排穿過烏江急流心中沒有把握,他決定先從一營挑選8名水性好的戰士,備足武器彈藥,在天黑後進行試渡。

傍晚時分,戰士們在風雨中將竹排推到淺灘的水中。楊得志一再叮囑執行任務的8名戰士:“要沉著,要團結一致,到達對岸後,馬上鳴槍兩響作為聯絡信號。”8名戰士跳上竹排,緩緩地離開了淺灘,對岸國民黨軍的陣地上不時稀疏的槍聲閃動著火光,所有人都緊盯著竹排。

時隔不久,只見竹排突然停止了,像是碰到了礁石。又過了一兩分鐘,岸上有人“啊呀”一聲,大家向江中望去,隱隱約約地見到竹排在江中心斜立起來,披著白色的水柱又翻倒在巨浪中,迅速衝向了下游。只見幾個黑點在巨浪中時隱時現,不一會兒完全埋進了漩渦,再也沒有浮出來。岸上一下子沉寂下來,江水的嗚鳴聲代替了同志們對戰友的呼喚!

“一定要渡過去!”楊得志把繼續試渡的任務交給了一營營長孫繼先。戰士們並沒有被眼前的一幕所嚇倒,孫繼先挑出10名戰士,又在竹排上增加了幾個扶手,選擇下游一個水面較寬的地方試渡。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對岸仍不見動靜,楊得志感到肩上像壓著千斤重擔似的,心中十分焦慮,如果這次再出問題,天一亮,一切都會暴露在國民黨軍的眼皮之下,那就前功盡棄了。這時,兩聲槍響傳來,是過江的戰友們發來的信號!楊得志隨即下達了開船命令,早已整裝待發的竹排一隻接著一隻迅速地出動了。不多久,對面山頂紅光閃閃伴隨著“轟轟”的爆炸聲,緊接著步槍、機槍怒吼起來,戰士們成功登上了山頂。“老黎,成功了!”楊得志激動地對黎林說。

突破了烏江天險,楊得志立即組織已渡江的部隊攻山,迅速佔領了國民黨軍的全部陣地。二營和三營很快在江上架起浮橋,迎接大部隊過江。

2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會理城郊召開擴大會議,決定繼續北上,越過大渡河,奪取西昌,在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遵照中革軍委決定,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為司令員、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為政委,由紅一團和一個工兵排,加上蕭華的一個工作隊和無線電臺,組成中央紅軍先遣隊,向大涼山西部彝族聚居區進軍,進行戰略偵察,為紅軍北上開路。

5月24日,楊得志率紅一團冒著大雨急行軍一晝夜,趕到了距安順場只有7.5公里地的一個小村莊。劉伯承下令讓大家停下來休息,楊得志此時卻一點睡意也沒有,他清醒地意識到:此時前有國民黨守軍,後有國民黨追兵,在蔣介石几十萬大軍的夾擊下,能否成功渡過大渡河這一天險,關係到整個紅軍的安危,必須儘快渡河!

楊得志剛剛從幾位老鄉那瞭解清楚安順場的敵情,就接到了組織部隊連夜強渡大渡河的命令。劉伯承、聶榮臻趕到紅一團駐地,親自交代行動任務,指示作戰方案:由楊得志率第一營奪取安順場;黎林率第二營至下游佯攻,牽制楊森部;尹國赤的第三營擔任後衛,掩護指揮機關。

在孫繼先帶領一營突襲國民黨守軍的同時,楊得志帶人冒險從國民黨兵手中搞到了一條船。他決定利用這唯一的一條船,選出以二連連長熊尚林為首的17位勇士組成渡河奮勇隊,於25日拂曉強渡。當孫繼先宣讀完名單後,只見17位勇士齊刷刷地站成一排,個個精神飽滿,虎虎生威。

5月25日拂曉,雨停,天明,瓦藍的天空綴著朵朵白雲,被雨水沖洗過的懸崖顯得格外挺拔壯麗,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岸的一切。劉伯承抬頭看了看錶,示意開始。楊得志命令:“輕、重機槍掩護,強渡開始!”

小船一次只能載9個人,第一船在熊尚林的帶領下離開了南岸,划向河中。“打!”楊得志向炮兵下達了開火命令。神炮手趙章成早已瞄準了對岸國民黨軍的工事,只見隨著爆炸聲,輕、重機槍也一起開火,壓制住國民黨軍火力,掩護著小船在風浪中前進。這時,紅一團的號手吹響了衝鋒號,各連也吹響了衝鋒號。

渡船飛快地向北岸前進。突然,一梭子彈掃到船上,楊得志舉起望遠鏡,見一位戰士急忙捂住了自己的手臂。又見小船往下游滑行,眼看就要撞上一塊礁石,進而又急速地旋轉。“撐住啊!”楊得志禁不住大聲呼喊,只見幾個船工奮不顧身地跳進水裡,用後背頂著船。一番搏鬥,小船終於脫離險境,快速向對岸抵近。

此時,對岸的小村子裡湧出一股國民黨軍向渡口撲來。“給我轟!”楊得志大聲命令炮手,趙章成發射的炮彈正好在敵群中開了花。李得才的重機槍班也打響了,點名似的讓國民黨兵一個個倒下,國民黨軍潰退了。

“延伸射擊!”楊得志再次命令。渡船終於靠了岸,9位勇士跳下船,集中火力佔領了渡口工事,為第二船的戰友們殺開了一條通道。

孫繼先帶領第二船的勇士們過了河,會同先上岸的戰友們向國民黨軍山頭陣地發起了攻擊。國民黨軍潰不成軍,沒命地往山後逃竄,紅一團迅即控制了渡口陣地。

楊得志和黎林乘第三船過了河,指揮已渡河的部隊堅守安順場渡口。部隊在下游又繳獲了兩隻渡船,真是雪中送炭,楊得志立即命令把船儘快交給後續部隊。

紅軍越過大渡河,打破了蔣介石企圖把紅軍變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紅軍把國民黨追擊大軍遠遠地甩在大渡河以南地區。

3 1935年6月8日,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蘆山、寶興防線,準備翻越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在寶興,紅一軍團指示各部隊做好翻越雪山的準備,當地的群眾提醒部隊說:“夾金山是‘仙鳥’也飛不過的‘神仙山’,你們這樣的穿戴,到山頂上凍也凍死了!”

楊得志和黎林不敢怠慢,立即向部隊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儘量多穿些衣服;設法多買些酒、辣椒等抗寒食品;每人都得有一根柺棍等。他們制定了翻越大雪山的四條措施:一是傷病員提前一小時出發,以防他們掉隊。二是由參謀長胡發堅挑選一些身體較好的戰士,組成擔架隊,在後邊負責收容。三是炊事班先行,下山後立即燒開水、做飯,保證部隊一到能吃上飯。四是提倡階級友愛,開展互助,黨員和幹部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按照軍團的統一要求,紅一團前進到雪山腳下一個村落露營。離雪山越近,天氣越冷,戰士們身上一點棉絮都沒有,不少連隊只好全班圍成一團,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依偎在一起,幹部們待戰士睡著後,把他們的手腳攬在自己的懷中。為了讓身體不太好的黎林休息好,楊得志特地把夾被先給黎林蓋,讓他先睡,而他自己到連隊去看望戰士們,下半夜從連隊回來後再睡覺,這讓黎林非常感動。

根據雪山的氣候特點,部隊要在上午9點鐘以後才能開始行軍,上下山35公里多的路,必須在5個小時內走完,否則,什麼樣的情況都可能發生。12日,紅一團開始爬雪山,剛開始行進時大家體力還可以,走起來並不覺得特別困難。可是,走了1個多小時後便不行了,路沒有了,雪更滑了,氣壓更低了。面對白茫茫的雪地,深淺莫測,只能靠手中的柺棍探索。

最大的問題還是缺氧,戰士們每邁出一步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腿發軟,腿肚子裡像是灌滿了鉛水似的,沉重得怎麼也抬不起來,手中的柺棍不由自主地老是在打抖,胸口上像是壓著塊大石頭,令人喘不過氣來,心跳得特別快,好像一張嘴就會蹦出來似的。

指戰員們好不容易翻過了山頂,當看見山底下架起了鍋灶,生起了火,冒著炊煙時,個個心中非常高興,頓時忘記了疲勞。大家坐在雪地上,一邊往下滑,一邊興奮地喊:“坐汽車了!坐飛機了!”

6月17日,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兩河口的達維鎮會師。得到紅四方面軍許多物資和彈藥的補充後,紅一團繼續北上,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於7月1日到達卓克基,不久便到達大草地的邊緣毛兒蓋。

8月23日,聶榮臻率紅一軍團直屬隊、第一師、中央軍委縱隊一部和紅軍大學進入大草地。楊得志帶領紅一團繼續擔任前衛,在600餘里的草地上小心翼翼地前行。

茫茫的草地上,黑水、泥潭,雜草、枯葉隨處可見,多年的雜草沉積腐爛後,空氣中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這裡每天的天氣十分多變,狂風、暴雨、飛雪、烈日輪番出現。不知什麼時候腳下的腐草就會突然下陷,又不知什麼時候面前會冒出一個爛泥坑,稍不注意,就會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甚至有被吞沒的危險。

兩天以後,就快要走出草地到班佑了,紅一團又接到命令:為防止國民黨軍突然襲擊,放慢行軍速度,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前進。

8月27日,楊得志率領紅一團隨紅軍大部隊踏過了一望無際的茫茫大草地。隨後,紅一團繼續北上,於9月18日,抵達甘肅哈達鋪。10月19日,抵達革命根據地陝北吳起鎮,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跟毛主席吃辣椒拌梨

1935年9月18日,紅一方面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楊得志的“紅一團”和第三團的一個營編為第一縱隊第一大隊,楊得志任大隊長,蕭華任政治委員,耿飈任參謀長。

9月29日,楊得志奉命率部急襲通渭城,一舉殲滅國民黨軍魯大昌部和保安團300餘人,佔領了這座萬餘人口的縣城。通渭縣城四周都是一片片黃土坡,見不到幾棵樹;路上只有馬車和行人,黃土飛揚,嗆得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一大隊剛入城不久的一天,毛澤東騎著一匹白馬、帶著兩個警衛員趕來。蕭華急忙問楊得志:“毛主席來了,搞點什麼歡迎他呀!”因為事先不知道毛澤東要來,真不知道怎麼接待他好,想來想去,當時通渭城街上只有賣梨子的。於是,楊得志趕緊讓人上街買些梨子來。剛洗好放在一個鐵盆子裡,擺在一張並不牢固的桌子上,毛澤東就到了。由於長征以來,紅一團大部分時間作前衛,見毛澤東的機會極少,這次一見,楊得志感到主席那高大的身軀顯得有些單薄。

毛澤東關切地詢問部隊的情況,楊得志一邊回答,一邊請他坐下吃梨子。毛澤東一邊吸著煙,一邊看著鐵盆子裡的梨子,高興地說:“梨子呀,好東西,你們有辣椒粉嗎?”楊得志一時摸不著頭腦,一邊點頭答應:“有!”一邊讓人快去把辣椒粉拿來。

接過辣椒粉的毛澤東望著不解的楊得志說:“你這個湖南人吃沒吃過辣椒粉拌梨子呀?”楊得志憨憨地回答:“沒有吃過。”

“哎,好吃得很哩!”毛澤東一邊說,一邊把辣椒粉撒到切好的梨子上一拌,“不是說有酸甜苦辣四大味嗎?我這一拌,是酸甜辣,沒有苦囉。來,你們都嚐嚐看!”毛澤東說罷,很有興致地吃了起來。

毛澤東同大家邊吃梨子邊議論。從井岡山到長征路上,紅軍不僅要同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作戰,而且要同王明的“左”傾路線和張國燾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行為作鬥爭,還要面對雪山、草地等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挑戰。紅軍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是無法想象的。

楊得志看毛澤東吃完梨子了,就請他給大家講形勢,給部隊作指示。毛澤東說:“你們這個一大隊的前身是紅一團,紅一團在這次大轉移中是立了功的。你們一直走在我前面,情況瞭解得比我多,要講,應該你們講嘛!”他停了停又說:“不過,我今天要超過你們,走到你們前面去咯!”

送走了毛澤東,楊得志、蕭華等久久不能平靜。大家議論著,毛澤東此時此刻興致勃勃地來到一大隊,不光是想了解紅軍指戰員的思想情緒,他用辣椒拌梨,巧妙地道出了紅軍苦盡甘來的大好形勢,激勵紅軍指戰員乘勝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