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刊」百歲女紅軍王定國:國在心上,九趾走過的長征路(營山縣院)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紅 軍

他們吃過草根,他們啃過樹皮

他們殺過敵人,他們流過鮮血

他們從不低頭,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新時期,標誌著中國新型的人民軍隊的誕生。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 營山縣 ★

營山縣1933年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之一,具有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軍人,有楊世榮、鄧天福、杜華安等,還有時年106歲,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高齡女紅軍——“王定國”。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跟著營檢君一起去看看營山“百歲女紅軍”王定國的故事吧~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營山“百歲女紅軍”王定國

國在心上,九趾走過的長征路

1913年,王定國出生在四川省營山縣安化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那時王定國還不叫“定國”,而是一個南方女子溫婉雋秀的名——“乙香”。循著嫁人、生子的包辦婚姻人生軌跡,偶然接觸到共產黨“沒有壓迫、平等自由”新世界的她,決絕的剪掉長辮,放了小腳,改名定國,將“國”字寫進人生,隨即投身於革命的洪流。

1935年,呼嘯的炮彈拖著長長的紅光劃破黑暗的夜空,隨即沉入嘉陵江。王定國躬身貓在一艘小船裡,身旁的槍林彈雨一波一波傾瀉而下......強渡嘉陵江,紅四方面軍揮師西進,艱苦卓絕的長征開始了。

王定國的長征,是“咬著牙”走完的。1936年2月,王定國跟隨部隊翻越橫亙在丹巴、道孚之間海拔5000米的黨嶺山。風雪無情地向著飢餓、寒冷和疲乏的紅軍隊伍撲來,戰士們無法前行,便用棉被緊裹,抱團取暖。暴風雪過後,王定國發現露在被子外面的一隻腳早已凍僵。當時瘦到只有50多斤的她趕緊用手搓腳,一不小心就把一根凍僵的腳趾碰斷了。

“用手一撥,趾頭就掉了,既沒流血也不疼,主要是不影響趕路……”談及當年斷趾的情景,王定國輕描淡寫的說。近兩年的長征路,被流彈打傷,被子彈擊中,而王定國只是用鹽水簡單沖洗、包紮一下照樣行軍,長征的萬千里路程,她用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支撐著自己走過。

今年106歲的王定國,精神矍鑠、神情溫和,齊耳的銀髮認真的梳在腦後。歷經百年歲月洗禮,埋藏在她眼裡的並非飽經世事的滄桑,而是一如既往的堅毅。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營山老紅軍王定國的九趾長征路,於她而言,是一生難忘的紅色革命記憶。於我們而言,是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傳承,更是一種新時代為國為民、忠誠堅定的信念,是一種不畏艱難、永久奮鬥的決心。

近年來,營山縣人民檢察院傳承革命前輩王定國同志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集體團結、艱苦奮鬥的長征精神,形成以“厚德、尚法、務實、為民”的八字院訓,文化育檢,正心修身,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營檢人”。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營山縣檢察院一樓文化長廊

通過建立檢察文化長廊、開設營檢論壇等方式,把紅色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鍛造出了一支本領過硬、作風優良的營檢隊伍,為建設新型基層檢察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院已連續二十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多次獲得全縣先進集體、先進基層單位等榮譽稱號。2017年,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文化建設優秀院。

「八一特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国在心上,九趾走过的长征路(营山县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