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本書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strong-lee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曾近有這樣的一個人, 不愛讀書,語文課成績可想而知,閱讀理解能力基本為零。但為了創業,竟然在一年之內讀完了300本書,並研究出一套實用的科學方法論。他就是日本大巖俊之。
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為創業所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後,在大量閱讀書籍及學習各種速讀法之後,告訴我們讀書要有目的性、如何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將內容牢記在心後要制定行動目標,實現它才是終極目標。

閱讀的目的無非就是獲取信息和消遣。 因此當我們選書時,就要有意識想到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價值,通過序、目錄、後記挖掘出作者精髓內容,像放大鏡,將中心聚焦在一點上,集中火力去閱讀。


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奇思妙想總是一閃而過,把我們的靈感和覺得作者有用的觀點要有意識地說出來和寫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輸出,所以要學會做筆記。


書中的重點內容可以用劃線、標記符號、註明文字、貼便籤、翻頁折角等標示出來,通過摘錄+摘要+感想的方式,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而最好最直觀的筆記方法便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就是將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不僅能讓我們把握書的整體佈局,而且簡單清晰明瞭。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書中也有明確的方法。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知道看完書之後,遺忘屬於正常現象,因此就要複習。我們都知道社會上存在一種“二八定律”,對於書也不例外,大巖俊之更說到一本書中只有20%的是重要內容,而在20%當中只有4%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出這4%的重要內容,然後集中火力去複習,就夠了。對於記憶,我們可以採用向他人複述、SMART法則、創建形象、整理成故事、便利貼記憶法等方法,這還是要看個人的喜歡。
網上有一個段子:怎麼看出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真他媽好看! ”
很多人總是在感嘆,為什麼學了那麼多,依然過不好,是因為沒有把學到的東西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上天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每個人每天24小時,上班、睡覺、吃飯、與朋友聚會時大多數人的常態,除去這些,時間也所剩無幾,為何有些人,卻能在這些看似整體而又零散的時間內高效利用,有些人依然碌碌無為呢。而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一天的時間更充實。首先得制定計劃,就像做菜一樣,我今天想吃魚香肉絲,先看看家裡的調料齊不齊,缺什麼就拿紙筆記下來,去菜市場,購買原材料,回家以後,便開始清洗、加工、翻炒、最後出爐上桌。雖說古語曰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但這指的是特殊情況,大多數情況下,生活還是會按照預定的軌跡運行的。
不管是生活或工作中,我們遇到的情況可以分為四種:緊急且重要(比如有治病、工作任務),不緊急但重要
(比如有學習計劃、保持健康),緊急但不重要(比如有開會、工作電話),不緊急且不重要(比如有玩遊戲、刷屏)。

明白這些之後,就可以根據SMART法則設定自己的目標,即一個具體的、可預見的、可達到的、實際的、有期限的目標。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半年之內成為一名合格的書評人,但我不懂什麼是書評,以為就是讀後感,瞎搗鼓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最本質的問題我都沒弄明白,所以寫不好。後來我放下自己所有的偏見,起點放到零,報名了土豆姐的寫作班,按照她的要求來看書、做筆記、交作業,突然發現也沒有想象中的難。每當自己寫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安慰自己,堅持下去,等有一天,可以有稿費的時候,我就可以旅遊,見自己想見的人,參加自己想去的線下課程,或者是很多漂亮的衣服,然後再存錢買房子……想到這些之後,又有動力堅持下去了。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我不知道半年之後我真的,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嗎?但我依然想要堅持下去,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有時候真的很枯燥,能夠換一種活法其實也是不錯的。


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真的是名不虛傳,從讀書到行動,講述了他多年實戰的經驗,還附有大量的實戰案例。對於記憶可以採用SMART法則和聯想記憶。知識轉化成能力,是一個過程,但更需要科學有效的方法。


火涅國度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從前,與好朋友之間的一句玩笑話:“朋友的朋友,終會變成我的女友”,最後這位朋友把我的另一位朋友變成了他的女友,現在還成為了他的妻子。

除了別人的朋友可以變成自己的女友外,如何把別人(書籍的作者)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這裡面的套路,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中,僅用了160頁的篇幅就把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告訴了我們如何:讀得快、記得牢、用得上


大巖俊之,一位曾經銷售業績優秀的打工一族,在30歲的時候為了自身的職業轉型,被“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啟發,在完成1年300本書的過程中,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讀書法,並以此來作為創業契機,通過3年努力躍身成為一名指導教學的講師。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主要從3個維度告訴我們,讀到的知識是可以變成自身能力的:


1、讀得快:找準目標內容

閱讀速度慢的人,一般都會有一個通病,閱讀目的模糊,認為讀書就是要把一整本書,從第一隻字一直讀到最後一隻字。作者大巖俊之,提出“不要妄圖全部理解一本書”,並把經濟學的“二八定律”也應用在讀書上,一本書有用的內容只佔了全部內容的20%,而其中只有4%才是最最最為核心的知識內容

。試想一下,如果一本書是100頁,有用的內容只有20頁,核心內容卻只有4頁,讀4頁的內容是不是會比你讀100頁的更為快速而有效呢?


2、記得牢:勤加總結及標記

人類大腦本來的構造機制存在容易遺忘的特性,這一特性在100多年前,就經德國艾賓浩斯心理學家證實,並且提出了“艾賓斯記憶曲線”的現象。

每天我們接觸的事、聽到的話、看到的物和學習到的知識,都會刺激我們大腦來進行記憶,什麼信息會被長期保存下來,什麼信息會作瞬間訊息來處理呢?這個次、重要信息處理機制,全憑我們大腦裡的“海馬體”來決定。

那麼我們要怎樣告訴“海馬體”,這是重要信息,需要作長期記憶呢?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給我們介紹了他行之有效的1套方法:


閱讀時:筆記閱讀法

一本書籍閱讀的過程一般會有3步:梳理書的結構、分類有用信息、提煉核心內容;以上閱讀過程,如果不在閱讀當下寫下記錄,相信一週後,你將會忘記得乾乾淨淨。邊讀邊記,把書弄髒,打造一本屬於自己的專屬書籍,可以讓你在任何時候拿起書籍,都能聯想你閱讀時的所有情緒,讓你能以最快速地進入閱讀最佳狀態。

閱讀後:思維導圖總結法

我們看完一本書後,一般就會合上書,就算完成了,但把知識真正內化,還需要一個總結的過程。大巖俊之強調,讀到的知識如果想記牢,必須進行內化總結,他給出的方法就是:把1本書凝結在1張思維導圖裡,把書的內容牢記在心。具體做思維導圖的方法有很多種,選自己最為簡單易於上手的就可以,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內化和牢記知識,並不是畫出漂亮的圖案。

3、用得上:從容易的目標著手行動

很多人會覺得,“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我只能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行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整書160頁,大巖俊之花了約60頁篇幅來說明實行的方法,佔比達38%(其它章節佔比約20%),章節篇幅最大,這也從側面說明,只有我們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的付諸行動,才能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

那麼,我們要怎麼開始行動呢?大巖俊之的信條是:確立目標,從最容易的小目標著手,並且定下明天就可以開始執行的小步驟。這就是行動的開始,過程中,你還需要隨時審視進度,及時調整目標的合理性。


很多人會認為讀書無用功,那隻能說明他並不會讀書。高效的閱讀習慣,不僅能讓閱讀變得有趣、生動,更能幫助我們最大程度的吸收營養、獲取知識,並且內化到日常中,讓我們可以更柔韌有餘地經營工作和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來討論。


o貓小初o


對於這一想法,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應用,用著靈,不用則廢。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交流的就是如何應用的問題?

對於如何應用,我的結合自己的方式,總結如下:1、瀏覽通讀書本;2、選重點細讀;3、黃金三分法記錄筆記;4、經常應用。

1、瀏覽通讀書本;

面對知識爆照的現代社會,知識量爆棚,各類書本數不勝數,因此對於讀書,我們首先要最的就是快速通讀,認為有用的或者說值得讀的,再進入到細讀階段,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提高我們的效率。

2、選重點細讀;

經過前面的細讀之後,對一本書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個時候就要進入到細讀階段,但是整本書內容太多,俗話說:“貪多嚼不爛”,因此就選取一到三個章節,認真地細讀,並做好筆記。

3、黃金三分法記錄筆記;

選定重點讀的內容之後,我們就要進入到摘選適合自己的重點內容,同樣的最忌諱面面俱到,因此我們隊重點讀的內容最多提煉3個最適合自己的內容,然後簡要摘選,進而經過自己的思考理解,轉化為一個適合自己的可行的行動指南,只有這樣的內化,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這裡推薦大家可以應用黃金三分法進行記錄筆記(事實--解釋---行動),篇幅關係不一一展開,發上幾個自己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4、經常應用

應用是最重要的環節,前面做了這麼多工作,缺失了應用,就不可能將書本知識轉危為自己的能力的,因此常用常思,不斷內化,才是真正將書本知識轉為為自己的能力的唯一途徑。

希望能搞給大家一點小小啟發,歡迎隨時關注交流,點贊點評,謝謝大家。


乙丙丁990


在把一本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之前,問一下自己想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溝通能力、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抑或職場競爭能力?

如果想把一本書的知識轉化為溝通能力,建議閱讀《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一束不僅僅告訴我們怎樣可以避免異化溝通,更加吸引人的在於它告訴你溝通背後經常會犯的錯,為什麼會犯錯和如何避免。

溝通有四大關鍵要素——觀察、表達、需求、請求。

1、觀察

我們很多時候會將評價和觀察混淆。譬如:我覺得他很懶!這就是評價。如果你在溝通交流的時候,經常有評論別人,帶著“懶惰”“浪費”“兇巴巴”這些具有評判的詞語跟人家溝通會事倍功半。

我們要學會不帶偏見去觀察對方,不偏不倚地表述:他講話聲音分貝比一般人要大;他這週中午午覺睡了三個小時;他在網上買了幾千塊的物品……

2、表達

溝通的核心就是如何表達。我們經常會看到情侶間吵架有這麼一個現象:男方因為公司領導突然命令加班,無法參加女友的生日派對,女方就會說:“你覺得你不愛我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自己臆想的想法作為溝通的方式,導致溝通中出現很多矛盾!我們應該區分“想法”和“感受”。

如果當時女方說:“你沒能來我的生日派對,我感到很傷心,因為我很希望和你見證這美好的時刻。”這樣的表達,就能避免兩者的爭吵。最起碼能夠進一步溝通交流。

3、需求

由於生活習慣或者溝通習慣,我們普遍會先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先表達我們內心的需求,導致溝通障礙。譬如:老婆讓老公出門時候隨手記得扔垃圾,結果老公忘記了,老婆說:“我都跟你說了,你究竟有沒有聽懂,怎麼跟木頭一樣啊……”這樣屬於無效溝通,因為老婆並沒有表達她的需求,只是在抱怨和指責。

正確去表達自己需求能夠緩解彼此的溝通隔閡和矛盾。舉個例子:老公很喜歡通過吸菸來緩解壓力,老婆要避免說一些把預測當事實的事情(如果你再吸菸,很容易會得肺癌),我們應該說:“你每天吸菸,我擔心你的身體健康。”

4、請求

明確談話目的,提出具體需求,這樣對方才不會模稜兩可。畢竟對方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無法知道你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什麼樣的溝通是沒有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希望你尊重我”、“我希望你理解我”“我希望你經常做飯”……這裡只是簡單說了自己的需求點,卻沒有具體信息表達,怎樣才是尊重你?他具體做了哪些行為讓你認為他不尊重你?“經常”做法,這裡的“經常”是一週幾次?沒有具體天數。

綜上所述,溝通的正確句式:不偏不倚表述你所觀察到的行為+表達你此刻內心的感受+說出你真正的需求+說出你渴望對方的做法。


涅槃陟


下面是來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的4步把書本知識轉換為能力的方法

第一步:高效閱讀

1、確立讀書目的。要提高讀書的效率,首先就要確立讀書的目標。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會更加專注,閱讀後更容易有所收穫。

2、摘取關鍵信息。在正式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應花幾分鐘的時間確認三項信息:序言、目錄和後記。通過這三部分大體可以瞭解這本書的基本信息、內容要點和大綱,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的內容。對於大部分書籍而言,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也就是說一本200頁的書,重點的部分只佔30—40頁左右。知道這點以後,我們在瀏覽全書框架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哪部分重點閱讀,哪部分可以粗略地閱讀。

3、確立時間意識。對於商務類的書籍,我們沒有必要逐字從頭讀到尾(因為幾乎沒有一本書全是新觀點,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老觀點),只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確立時間意識,效率會迅速提高。

4、有意識地“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反而更容易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掌握一本書內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講述”或者“寫下來”。如果每次都要找人講述,恐怕朋友也沒那麼多的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些自媒體的寫作平臺註冊帳號,然後把書中的內容以文章的形式總結出來給大家看(或許還有意外的收穫哦)。

第二步:巧記讀書筆記

1、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在書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勾畫和書寫;另外把你認為重要的記錄到本子上,也可以是電腦上),以備份查閱。

2、做好讀書批註。要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讚美的,批評的,聯想到的以及那時產生的思緒和靈感。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要有懷疑的精神。這是屬於讀者的話語權利,這也是培養自己創造精神的一種途徑。

3、系統結構式,以知識框架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是個好習慣。這裡其實我覺得挺重要的:不僅對於這本書,乃至於你讀所有的書,甚至一切接收信息獲取經驗,都最好有一個自己的大的“知識樹”這樣你能以一個宏觀的角度,當你有新的知識時就把它加入到這個“樹”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程度。(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多次)

4、寫評論文章或者讀書隨筆。 這要求高於一般的讀後感。在習作裡,你可以評價作者、分析作品,也可以引發聯想、提出觀點。

第三步:重溫書籍

對於讀過的書籍、內容,要經常去鞏固。一方面是溫習你的讀書筆記,二是重讀這本書(針對一些好書非常有必要,每次讀你的理解和感悟都會不同)。 再好的知識、觀點,如果你記不住或者短期內沒用就遺忘了,那下次再接觸再學習需要花費的時間就等於是重學。經常花點時間溫習已學的知識,才能做到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靈活運用。

第四步: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

很多人認為將知識轉化為力量是一個很空的話題,其實不然。將知識轉化成力量的途徑,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塊:一是理解和記住這些知識;二是在理解和記住的基礎上實踐這些知識、觀點。

針對文學類的書籍,你需要做的就是:體會書籍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理解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蹟、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包括一些優美詞句,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

針對一些具有指導性、方法型、可實操類的書籍,在閱讀之後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簡單的這樣做:第一步,設立行動目標;第二步,思考書籍觀點的可行性,分析現狀和目標的差距;第三步,寫出具體的行動方案;第四步,把計劃、任務細化到每一天去實際執行、檢驗。當然,理解和記住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知識點,甚至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內容來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m.jint.cn)/ 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每天學習一點


如何把一本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呢?教育大象認為非得要有行動力不可。



我們通常認為,對個人而言,行動力就是自制力;對個人團隊而言,就是領導力。行動力擅長“速度和動手操作”。

你看見了什麼的理論,你要用怎樣的速度來實踐它 ,並且動手操作記錄整理。而且能夠考察你在實踐當中的操作有什麼問題,與理論所說的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以及這些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並且能夠彌補差距,這樣你就具有了研究能力。



我們根據“旗幟行動力系統”對個人行動力指測試數值,個人行動能力可劃分為四個等級:

入門級行動力的人有想法,可是工作主動性差,害怕冒險,懼怕工作中所面對的困難與挫折;容易受惰性和不良風氣的影響,沒有自信;奮鬥目標不堅定,缺少行動動力。

初級的行動力的人 敢於主動請戰,承擔相應的工作與職責;敢於用“嘗試”的方法解決問題,不懼怕困難與挫折,對自己比較有自信;樹立了相當明確的目標,並開始試著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中級行動力的人敢於打破固有模式,敢於用新辦法、新思路對原有工作創新和解決問題;敢於立即採取行動,不怕失敗打擊;總能按時或者提前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積極應對工作壓力,在工作中不怕困難與挫折,敢於不斷嘗試;已經能有效運用行動工具,掌握了實現目標具體一些方法。

高級的行動力的人具有強烈的企業家冒險精神,非常願意通過不斷嘗試創造從無到有的結構;面對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毫不畏懼,堅持走自己的路,有足夠的行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管理的目標。

教育大象認為只要有行動力,一切都沒問題。相信自己,開始行動吧!


教育之象


你的問題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理論聯繫實際”。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至少分為兩步:

第一,用不斷舉實例的方法,讀透書中知識

天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說他有一套方法,當他遇到新知識想要搞明白時,他就會用這套方法,而且很好使:

不斷的舉實例。

比如,遇到一個數學定理,當他看到這個定理的各項條件,他便會構想符合這些條件的情況。

以數學上的“集”概念為例,說到 “集”時,他便想到一個球,兩個不相容的集便是兩個球。然後視情況而定,球可能具有不同的顏色、長出頭髮或發生其他千奇百怪的狀況。

你可能會說,書上也有例子。但那是別人的例子,是別人對理論的解釋,並不代表你也可以用同樣的理論來解釋現象。


舉實例的過程正是鍛鍊你將抽象知識與實際結合的過程,不能忽略。

所以,在讀書的時候,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理論,總要是問自己: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哪些現象?

第二,思考知識的多種用法

讀書時,考慮“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哪些現象?”,是為了讀透知識,在知識讀透之後,下一步就是運用了。這個時候就要問:

這個知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比如一本心理學的書籍中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的大腦喜歡視覺化”。就這樣的一句話,你可以讀很久。你要考慮,這個知識點可以用在哪裡?

如果用在說話上,比如求婚的時候,一般人是說“我想永遠和你在一起,嫁給我吧”。

如果運用視覺化,就是製造一個情景畫面,可以怎樣表達呢?

可以這樣說:“我希望無論是現在、一年後、十年後、五十年後,和我牽著手漫步在海邊看日落的人,始終是你。”

對比一下,後者更能打動人,更富有情感吧。

這樣,這個知識就是切實的運用到了實際中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鋅在讀書


想想自己之前是怎麼讀書的呢?雖然從認字以後就開始讀書,也讀過了不少書,看書的速度也不慢,理解能力也不差,但讀過之後呢?有沒有把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行動聯繫起來呢?

如果你還只是停留在摘抄讀書筆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在jint看來那不算真正的閱讀,至少離高效閱讀還有段距離,如何速讀?如何高效閱讀?跟著我往下看。

一、如何閱讀?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有詳細的介紹“如何高效閱讀”、“如何邊讀邊記?”、“怎樣理解消化讀到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行動?”

可以說這四部分的內容按照我們一般的認知規律,貫穿了閱讀的始終。解決了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怎樣讀和讀完怎樣做的問題,我們平時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或者被談及的問題,這本書都做了非常明確的解答和方法的指導。

二、如何高效閱讀?

1、確立讀書目的

要提高讀書的效率,首先就要確立讀書的目標。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因此也會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穫。

2、摘取關鍵信息

在正式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應花幾分鐘的時間確認三項信息:序言、目錄和後記。通過這三部分大體可以瞭解這本書的基本信息(書名、作者、出版社)、內容要點和大綱,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的內容。對於大部分書籍而言,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也就是說一本200頁的書,重點的部分只佔30—40頁左右。知道這點以後,我們在瀏覽全書框架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哪部分重點閱讀,哪部分可以粗略地閱讀。

3、確立時間意識

對於商務類的書籍,我們沒有必要逐字從頭讀到尾,只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確立時間意識,效率會迅速提高。

4、有意識地“輸出”

用輸出倒逼“輸入”,反而更容易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掌握一本書內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講述”或者“寫下來”。如果每次都要找人講述,恐怕朋友也沒那麼多的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些自媒體的寫作平臺註冊帳號,然後把書中的內容以文章的形式總結出來給大家看。

三、如何巧記讀書筆記?

1、做筆記前的準備工作

在讀書的時候,通過做筆記會幫助我們更好地整理知識和信息,強化書中的重點內容。在正式做筆記之前,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用“劃線”、“標記號”、“標記註釋文字”、“貼便籤”、“將重點的書頁折角”等方法找出重點部分。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貼便籤”主要是寫上一些關鍵詞,以便日後看到這個便籤立馬就知道這頁講了什麼內容。“將重點的書頁折角”,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折兩次。

2、讀書筆記的製作

首先,在筆記本上寫上書籍的基本信息(書名、作者、筆記製作日期、讀書開始日、讀書終止日);

其次,整理書中內容:直接摘錄對你有用或者你認為最重要的句子,不要過分摘錄,要控制在3—4行左右,並註上頁碼。

最後,寫下自己的感想。

閱讀過程中,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想法,這份筆記才能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日後可以隨時查看某年某月當時看這本書時的想法。

3、思維導圖筆記法

思維導圖區別於傳統的線性筆記,應用非常廣泛(jint速讀記憶軟件有專門的思維導圖訓練部分),可以有效地進行思維發散,產生創意,在短時間提煉和總結大量的信息,很好地輔助提升記憶力,也非常適合整理讀書筆記。

工具準備:空白紙;彩色筆;書籍;

製作方法:

(1)在思維導圖寫上基本信息(書名、作者、出版社等);

(2)確立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目的;

(3)從中央向外延伸的所有分支用不同顏色表示;

(4)根據閱讀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寫出“答案”;

(5)添上讀完書後的所感所悟;

四、牢記讀到的內容

便貼法;首字母法;複述;形象聯想記憶法;

五、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1、設立行動目標

2、思考現狀和目標的差距

3、寫出具體行動,細化到每一天執行

六、實踐書本的內容

光想著多讀書,最後什麼都沒留下可不行,讀懂了,想好了,做才是關鍵。

讀完了書,立即按照書中的方法畫本書的思維導圖,雖然畫的還比較粗糙,關鍵詞需要提煉,還需要塗色,待日後不斷改進和完善。期待讀完文章的你,也開始行動起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


ynpr719


正如陸游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帶著目標主動閱讀,找到重點。

讀一本書前,應該帶著主動意識,想想你希望通過這本書中獲得什麼?

如果你帶著目的去閱讀,有了主動意識的關注,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也更容易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閱讀是要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攻擊”、“擊中”關鍵知識點,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填補自己的知識體系漏洞。“跳開”、“繞過”與目標無關的內容與章節,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內容。

第二,學會做讀書筆記。

或許你沒有注意,一個關鍵詞總是能夠觸發一連串的記憶。

要養成拿著筆讀書的習慣。一個是可以用以輔助閱讀,這樣可以減少1/3的閱讀時間(經科學研究證明,人在閱讀時,尋找下一行第一個字會浪費1/3的時間,也就是每當我們閱讀3個小時,就要浪費1小時在尋找下一行上);另一個是可以隨時在書上做標記,寫心得。

第三,善於總結。

在看完書之後,能夠看著目錄將書本的內容複述一遍是很好的總結方法。找準這本書的主要線索,方便於你理解透徹這本書。

如果能做到這幾步,把一本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也就不遠了。


投資家網蔣東文


把一本書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徹底的消化自己所學的知識。再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出經驗,再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沒有大量的實用經驗,再好的理論知識,也轉化不成技能。

現身說法,我學開汽車的時候,練S彎道的駕駛,教練說了很多注意點,可對從沒摸過車的我,根本記不住,一頭霧水,後來教練去休息了,我一個人上去,慢慢的練,很快就掌握了教練所講的觀察點兒和打方向盤的圈數,操作的手感。練多了還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稍微的修正。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駕駛方式。

同樣,在學校的物理、化學課上,也最好是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做幾遍實驗,這樣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化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