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拿到恆大投資的賈躍亭並沒有鬆一口氣,量產的“賭約”迫在眉睫,近日又遭到法拉第未來(以下稱FF)前CFO公司起訴。命途多舛的FF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但是故事無論多麼曲折,仍然沒有解決兩個終極問題。

賈躍亭到底能不能回國還錢了?

FF的車到底能不能量產?

而這些曲折的情節,無非多加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還是有人相信賈躍亭?

————

我們先來試著討論一下第三個問題,為什麼賈躍亭魅力就那麼大?

支持賈老闆的基本都是業界大佬,個頂個的人精。霸氣如孫宏斌,在認真捋完樂視的賬目後,仍然堅信:“樂視是個好公司,老賈是個好老闆,我倆特別合!”更弔詭的是,明明之後的孫宏斌已經被“捲去”了165億,生生在發佈會上落淚,揚言“再花100億也救不回來這個無底洞”。而這種情況下仍然有大佬來接盤,還是地產界大亨許家印。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首先孫宏斌以及那些中小股東,包括那一小撮明星(李小璐、張藝謀、郭敬明等),我覺得可以理解為第一類,就是被賈躍亭“夢想”洗腦的。因為他似乎總是能證明自己的“遠見”,並說出動聽的故事。

故事從2003年開始,那年賈躍亭30歲,他敏銳地嗅到3G的商業前景,並想從平臺入手,做流媒體平臺。後來他聯合韓國LG公司,並買斷搭載西伯爾系統的LG手機的中國經銷權,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

這便是賈躍亭“遠見”的開端。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後來這家公司正式更名為樂視網。在2006年,以付費點播為主的樂視網在全網一片免費中面臨巨大競爭衝擊,但那時候賈躍亭仍然堅持購買正版,哪怕接近破產。很快,賈躍亭這一次的“遠見”又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影視出版方、投資人都沒有意識到網絡版權的價值,版權都是白菜價,這讓樂視得以用極為低廉的價格囤積了數千部電影、幾萬集電視劇的版權。而當廣電總局開始嚴抓盜版,版權分銷成為樂視網新的盈利業務,並且營收不菲。

隨著《潛伏》、《甄嬛傳》等熱劇的播出,網絡獨播權的身份讓樂視網飛速崛起,躋身主流視頻網站行列。2010年,樂視網成為第一家上市的視頻企業。這時候,賈躍亭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廣告。隨後,樂視進軍影業,並開始接觸硬件,投身智能電視領域。

硬件的加入便象徵著賈躍亭的“樂視生態”初現端倪,有了原始積攢的資本,他的目光便放的更遠了。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以電視為例,這是樂視的硬件基礎。樂視電視用不計利潤的低價格售出,並通過“樂視盒子”提供的版權歸樂視網的海量高清影視劇收取年費。它是一整個生態閉環,上游生產內容、到平臺收納內容、再到終端設備覆蓋和外部應用輸入。利潤不單從硬件獲得,還要再加上視頻點播付費業務、廣告收入以及與開發者共同推廣第三方應用。

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這個模式都是極具前瞻性的,也是賈躍亭獨到的“遠見”。或許這些“資歷”正是賈躍亭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

不過這個模式後來失敗了,賈躍亭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整個樂視生態圈,硬件是最晚佈局的。於是承擔所有流量的載體——樂視電視成了最薄弱的部位。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後來由於廣電總局對境外劇的限制等原因,樂視電視甚至樂視電視生態圈失去了最核心的賣點,利潤遭受巨大打擊。2014年樂視度過了一個艱難的“寒冬”,在公司稍有好轉之後,賈躍亭卻選擇高歌猛進,像個賭徒一般放出豪言,“2015年我們將顛覆傳統汽車。”

於是2015年到2016年期間,賈躍亭大刀闊斧瘋狂擴張,在佈局完手機、金融等領域之後,樂視的七大生態初步就位。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6年下半年樂視危機集中爆發,賈躍亭“跑路”美國“下週再也沒回來”

這麼一路看下來,有這樣簡歷背景的賈躍亭確有其實力,圈內人也都評價他有著這個浮躁時代所稀缺的某種企業家魅力。當時別說是投資人,樂視汽車吸引了谷歌首席法律顧問約書亞·麥圭爾、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和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等業界大咖的加入。雖然最後都鬧得一拍兩散。

————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而許家印又是怎麼回事呢?明明這個時候的賈躍亭已經被“人人喊打”了,怎麼還有人往上撲?

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順帶討論下開篇的第一二個問題——賈躍亭能不能回國以及FF汽車何時量產?

許家印是何人?當年出手足球買下恆大的時候讓很多人費解,可後來恆大用實力創造了中國足球歷史上罕見的成就。很明顯,他是一個極富有遠見和判斷力的人。當年通過恆大足球,恆大品牌的知名度翻了好幾倍,營收也是屢創新高,可謂穩賺不賠。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歷史重演一般,許家印又出手了一個我們看不懂的領域。當然,許家印想做汽車很好理解,恆大曾提出多元化戰略,意圖去地產化轉向物聯網化的多產業發展,在快消品、文體、能源等方面均有佈局,或者可以理解為“恆大生態圈”。如今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得到國家大力扶持,也是未來的“風向標”,許家印加入其中並不稀奇。

但為什麼會選FF呢?主要是兩點,

一是性價比高,二是可控性強

恆大投資FF有些細節需要注意。

今年6月25日,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而時穎以20億美元收購了Smart King公司的45%股權,Smart King公司則全資持有FF香港和FF美國。時穎收購Smart King公司其實就等於收購FF公司,FF公司也成功獲得20億美元的融資

所以,恆大集團等於以67.46億港元間接成為FF的第一大股東。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有意思的是,投資方恆大健康在花了67億港幣買回估值67億港幣的資產之後,市值增長了260億港幣。連樂視網也一掃下跌的陰霾,開盤即一字漲停。

目前,時穎收購Smart King公司的20億美元現已支付8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剩餘12億美元投資將於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之前各支付6億美元。也就是說,沒有直接把錢一次性全押進去,而是看情況慢慢付的

但是!

FF公司能拿到全款必須有一個前提,如果賈躍亭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交付FF第一批量產車輛,就意味著出現了違約情況,也就是說,賈躍亭將失去對Smart King的控制權

很明顯,這是場徹頭徹尾的生意,關乎資本運作,投入產出比早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諷刺的是,賈躍亭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仍然是那副心懷天下的姿態,同時還diss了一番商業行為,“你是不是真正地去推動產業的進步,還是說就是一個簡單的商人行為。毫不誇張地說,

中國現在所有跨界造車的,都是商人行為。”

另外,許家印似乎並不太想跟賈躍亭扯上關係,對外宣傳幾乎隻字不提這位“老賴”,並且在很多舉動上都有種“去賈躍亭”化的感覺。

8月14日,恆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在廣州市恆大中心揭牌,意料之中的沒有賈躍亭的身影。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這家公司在8月7日註冊成功,註冊資金為20億美元。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為恆大集團副總裁彭建軍,監事為劉浩,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為法拉第未來的董事長,此外還吸引了原廣汽豐田董事長及副董事長擔任總裁及COO。

可以看出,FF已經在漸漸的“改姓”恆大了

這時候再回到那個問題——賈躍亭還能不能回國?

賈躍亭承諾過,會盡快把賬還了,但他現在很顯然沒還不了。如今FF的量產迫在眉睫,這次更是生死一搏,產不出來,賈躍亭就徹底敗了。所以,至少到明年,賈躍亭回不了國。因為回國就象徵著還債,他什麼都做不了。

那FF91到底能不能量產呢?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從之前FF91洩露出來的材料單上可以看出,這臺車,單車物料成本就高達70萬元,平均售價定到80萬一臺都完全不賺錢,邊際利潤區區幾千塊錢,參考同級別車型定價,國內上市起碼150萬起。一輛起步價達150萬的小眾跑車,一年撐死能賣幾百輛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FF截止去年有900名員工,兼顧第一輛車的研發和製造,一個稍微正常一點的弱小的獨立自主造車的汽車公司,至少也得2000人起步。特斯拉目前4萬多人,其中近半數是研發以及工廠員工。過去十年,平均每3年推出一款新車。

好了,你說現在不一樣了,有了恆大這顆大樹,人和錢都不是問題。的確,在恆大法拉第未來的揭幕儀式上,夏海鈞承諾,10年後,FF的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作為參考,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僅年產50萬輛,並在2年後動工。

不知道10年後技術會有多高的迭代,但至少現在看起來,500萬輛的數就跟鬧著玩一樣。這群運作資本的領導似乎更擅長講故事。

而早在今年2月,FF在廣州南沙以3.64億元拍下了一塊地,並規劃了10萬產能,而且計劃在2年內建成投產。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一臺小眾高端跑車,產能10萬,到底賣給誰呢?還是說產的是別的?不管怎麼說,年產10萬輛放在FF91上基本不太可能

現在距離賈躍亭承諾的量產約定最多7個月,而北美的FF工廠還在尋找承包商,南沙的工廠剛圈下土地,2年後才開始投產。我很好奇,賈躍亭的FF91怎麼量產?至少在2019年一季度是懸了。

或許這一次,熱衷於資本運作的賈躍亭遇上這行的老手了,到底誰被誰“騙”還真說不準

————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給賈躍亭投錢?

賈躍亭曾在採訪中表示,“FF生來就是希望能夠做領先特斯拉一個時代的產品,做特斯拉下一個時代的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來變革這個產業,這是我最核心的使命。”他總是能把故事說的很動聽,甚至把自己講的熱淚盈眶。

但是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資本運作的故事。我並沒有看到什麼顛覆,什麼變革。一次次相信賈躍亭又一次次失望而歸的股東也好、吃瓜群眾也好,如果還在堅持討論他的執著和夢想,是不是家裡都有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