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墓」(民間故事)

“忤逆墓”(民間故事)

洪武二年朱元璋命大明北伐軍兵分南北兩路,攻取山西。南路軍的主帥是徵虜大將軍馮勝,主攻目標為平陽府。

馮勝深知欲佔平陽府,必先攻取其南大門—曲沃。他決定派都指揮使王進打頭陣。王進年輕時曾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特賜他金帶一條。

誰知馮勝下了軍令以後,王進竟然低下頭,硬是不上前領軍令牌!眾目睽睽之下,馮勝好不尷尬,卻又無可奈何,因為王進有金帶護身,要懲處他必須向千里之外的皇上請示。馮勝正要選別的將軍擔當先鋒,身後的隨軍書吏悄聲提醒他,半個月前大軍剛入山西,皇上曾特派欽差賜給他一個解困救急的錦囊,並叮囑他只有在攻打曲沃時才可打開。馮勝猛然醒悟,急忙打開錦囊,裡面竟是一道聖旨。

馮勝忙帶領眾將跪接聖旨。書吏焚香淨手,念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軍攻打曲沃,可派遣都指揮使王進為先鋒官。欽此!”

眾將聽後無不震驚,對朱元璋的神機妙算欽佩不已,馮勝更是激動不已。起身之後,馮勝即命王進速接聖旨,只見王進渾身發抖,臉色蒼白,終於爬著上前,接過了聖旨……

馮勝終於鬆了口氣,又命偏將張子明輔助王進,共同攻打曲沃南門。一場血戰之後,明軍終於攻佔曲沃城,但王進戰死了!馮勝悲痛遺憾之餘,提筆寫奏摺,要為王進請功。馮勝剛寫了兩行字,張子明求見,稟報說王進並非戰死,而是舉刀自刎而亡!

原來,王進是第一個攻上城樓的,他手執大刀,銳不可當,一直衝殺到設在曲沃老縣衙的元軍大帳。此時的王進已經是一身刀箭之傷,再也支撐不住了,一頭栽倒在地,兩個親兵急忙把他扶起。就見王進推開親兵,跌跌撞撞來到老縣衙對面一幢荒廢了的宅院前,大叫一聲:“爹呀娘啊,不孝之子豬兒向你們請罪來啦!”大刀一揮,抹向了自己的脖子!

馮勝愕然,不由得停下了筆。張子明又呈上了一封染血的信,說是在王進的懷中發現的。馮勝接過一看,信的抬頭正是寫給他的。信中寫道:吾曾忤逆不孝,理應死無葬身之地。吾死後應掘一深井,系棺於鐵鏈上,天地不著。俟吾罪消孽完,鐵鏽鏈斷,棺木落水,幽靈方得慰藉……

面對這份血信,馮勝心頭沉甸甸的—細細一揣摩,王進的口音還真是山西本地口音呢,而今天王進自刎前口呼爹孃,遺信中又安排自己的身後之事,看來王進就是這曲沃人!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王進在信中說他曾“忤逆不孝”到底是何意?一番沉吟之後,馮勝傳來軍中畫師,畫了一張王進的畫像,高掛城門樓下,貼出榜文,以重金懸賞能說出王進身世的人。

畫像和榜文剛一掛出,便有不少曲沃本地百姓爭相揭榜—王進的畫像大家太熟悉了,而他的忤逆不孝在當地幾乎人人皆知。只是,王進原名不叫王進,而叫王豬兒!

原來,在曲沃老縣衙的對面,原本有一家生意很興隆的馬車店,掌櫃名叫王老成,待人熱誠,扶危濟困,又讀過書,寫得一手好字,在曲沃城中威望很高。王老成子嗣不旺,40歲時,他的妻子崔氏才生下一子,乳名便叫豬兒。夫婦倆把豬兒視若掌上明珠,對他百依百順。豬兒自小得寵,十分驕橫,染了一身惡習,吃喝玩樂樣樣俱能,長到十幾歲時,又開始和一些街頭少年混在一起,踢腳打拳,掄槍舞棒,偷雞摸狗,酗酒鬧事,擾得四鄰不安,八舍不寧。

由於王老成威望高,曲沃城內外誰家有紅白大事,必定請他寫對聯當主事。王老成每去一家,必定帶上寶貝兒子。豬兒打小特別愛吃餛飩,於是無論哪家請王老成,都特意做一些餛飩給豬兒一人吃。

有天西鄰一家辦喜事,特地來請王老成赴宴,正趕上豬兒不在家,王老成只好獨自前往。中午豬兒回來了,得知父親一人去赴宴,立刻怒從心起,從練武房拎回一把砍刀,放在磨刀石上磨起來,惡狠狠地說:“老傢伙竟敢不帶我,讓我吃不上餛飩,我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磨完刀便出門喝酒去了,崔氏躲在一旁,嚇得不敢說話。

王老成宴罷醉醺醺回到家,崔氏急忙上前,把兒子磨刀要殺父親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他。王老成哪肯相信:“天下哪有兒子殺父親的事?胡說八道!”崔氏不放心,硬是把王老成推到鄰居家歇宿去了。

崔氏知道豬兒不會善罷甘休,在炕上把王老成的被窩鋪好,又找來一個大葫蘆,裡面裝些紅水,放在枕頭上蓋好,就像王老成睡在那裡一樣。為了討好兒子,崔氏又給豬兒做了一鍋餛飩,心想兒子回來吃到餛飩,也許就不鬧了。

半夜,豬兒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崔氏聽到響動,趕忙給兒子端來一碗餛飩。豬兒三口兩口吃完餛飩,崔氏接過碗,又去廚房給兒子再盛一碗。趁這空子,豬兒提刀來到父親房中,藉著月光,看見“父親”穩穩地睡在床上,乘著酒興,舉刀朝父親的頭猛劈下去,只聽“咔嚓”一聲,紅水迸出,把隨後跟來的崔氏驚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清晨,王老成回來,看到被砍成兩半的葫蘆,頓時兩眼發直,一下癱倒在地上。更想不到的是,豬兒從此一去無蹤!此事傳揚開來,官府畫了王豬兒的圖像,張榜通緝,因為他犯了大元律法中十惡不赦的忤逆大罪!悔恨交加的王老成一病不起,很快便去世了,崔氏悲痛之下變得瘋癲癲的,整日唸叨著“豬兒、豬兒”四處尋找兒子,最終下落不明……

聽罷王進的身世,馮勝感慨萬千,也終於明白了這麼些年王進身上的不少難解之謎……被官府通緝、有家不能回的王豬兒,只得背井離鄉,投軍當兵,改名王進,飽受風寒飢餓之苦,這才想起家中的溫暖,父母的恩情,痛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由於揹負著沉重的良心債,每臨大戰,王進都勇猛向前,“但求一死”,以向父母贖罪!而如今重返朝思暮想的家鄉,對父母的愧疚之情使他無顏面對鄉鄰,說什麼也不願再當先鋒打頭陣,但皇上的詔書又把他逼到了懸崖絕境,最終懷揣著救贖靈魂的遺書,自刎在家門口……

馮勝重又提起筆寫奏摺,不僅為王進請功,還把王進當年的忤逆之事寫了上去,最後詢問王進的後事如何辦,恭請皇上定奪。不幾日,一名欽差太監從金陵飛馬來到了馮勝大營,傳達朱元璋口諭:謹遵王進遺信,就地建墓立碑,碑後刻“忤逆”二字,警示世人。馮勝有點意外,問那欽差太監道:“王進有過當懲,但他的功勞就不賞了嗎?”

欽差太監道:“當然要賞。皇上已賞賜王進之母崔氏為一品誥命,這可是天大的榮耀!”馮勝大詫:“崔氏這麼快就被找到了?”欽差太監點了點頭:“早就找到了,而且是皇上親自找到的!其實,皇上給你送錦囊之時,就已經知曉了王進當年的忤逆故事……”

原來,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對在外領兵打仗的將官們並不放心,便把將官們的家眷全集中在皇城金陵居住,自己隔三岔五微服私訪,表面上是噓寒問暖,實則是打探將官們是否有不法行為。一天,朱元璋領著侍衛來到了王進家中。一進王家院中,便聽到廚房後有“哼哧哼哧”的豬叫聲,隨即又看到一個腳步蹣跚的老太婆端著熱氣騰騰的豬食盆前往豬圈餵豬,邊拌食邊唸叨:“崽崽豬,豬崽崽,大大小小都過來。快快過來吃餛飩,吃罷餛飩殺父親……”

朱元璋大吃一驚:王進家中居然用餛飩餵豬,太奢侈了!他飛步上前,手往豬食盆一撈,發現並不是什麼餛飩,還真的是豬食,只不過是爛菜葉裹住的剩飯殘羹,熱水一澆,乍一看像餛飩而已。

此時,聽聞皇上駕到,王家大小全來接駕,呼啦啦跪了一片。在朱元璋的一再追問下,餵豬的老太婆再也忍不住了,放聲大哭:“我……我姓崔,是王進的老孃,王進就是我的豬兒!”隨之語無倫次地將當年王進殺父忤逆的事情說了出來,最後哭訴道:“我到處尋找我的豬兒,各地都找了個遍,找了整整25年!直到去年終於在這兒找到了他,可他已是威風凜凜的將軍了。我不敢、也沒臉同他相認,恰巧他們家廚房裡要招一個幹雜活兒的人,我千託萬請終於走進了兒子的家門!如今豬兒出征在外,我牽掛萬分,剛才餵豬時,看到豬崽便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豬兒,想起了當年他殺父的那一幕。我只想問問他,為啥吃了餛飩還要殺父親呢?”

一時間,在場的人都震驚萬分,院中靜得聽得見落針聲。朱元璋一聲長嘆:“子不教,父之過!”言畢,抬腳離開了王家。

聽了欽差太監的一席話,馮勝恍然大悟:怪不得皇上能明察萬里!但略一細思,馮勝又皺起了眉頭:“只是皇上的那一道聖旨,雖然解脫了本大將軍的一時之困,但也把王進逼上了絕路……”欽差太監輕聲一笑:“皇上早算準了這一點,王進他是不得不死!”馮勝一驚:“此話怎講?” 欽差太監壓低了嗓音道:“我大明剛剛立國,只有東南半壁。為爭取天下人心,皇上一登基便自稱孝子皇帝,詔告天下要以孝治國。如今平定山西,若是讓身犯忤逆大罪的王進衣錦還鄉,眾口傳揚,豈不是失信天下?現在王進戰死,皇上一面賞其功,厚封其母,皇恩浩蕩;一面揭其忤逆之罪,建忤逆墓警訓世人,可謂兩面有光……”

聽罷欽差太監的話,馮勝心中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