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的價值與鑑定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釐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開鑄“康熙通寶”,第二年改元后才推行全國鼓鑄,康熙通寶錢的製作雖談不上精美,但厚重圓大,質勝前代。 康熙通寶的種類只有兩類,即分背滿文寶泉、寶源和背滿漢文局名。第一類是仿順治兩個滿文(一個“寶”字加一個局名),計兩種:第二類為滿漢文對應(一個漢字局名加一個滿文局名),計20種,分有“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兩類康熙通寶(不包括羅漢錢)共計鑄錢22種,稱之為“康熙套子錢”。

藏界曾有這樣的說法,甘肅鞏昌鑄“鞏”字錢,山西鑄“西”字錢,順天府密雲鑄“密”字錢。但專家卻認為:“背鑄鞏西密,實物極罕見,真假難辨別”。此外,還有福建寶福局所鑄紀年的庚子錢,專家又認為:“一套12枚,枚枚是珍品,鑄時傳於今,圖錄未見齊,望影去追求,徒勞費心機。”

所以,今天常說的康熙“套子錢”,一般是指22錢局鑄的錢,稱之為“小全套”。

集全康熙“小全套”也不容易,如大“廣”、大“臺”就非常難求,有“小廣常見品,中廣求也難,大廣屬珍品”和“小臺能顯眼,上品是大臺,用心去辨別,臺有真和偽”之說,有了大“廣”大“臺”後,集成“小全套”還不夠要求,還要在康熙通寶的“通”字上下功夫。“通”有單點、雙點之分,要集成雙點“通”的套子錢才是最理想的,但關鍵在背“東”雙點“通”一錢。俗話說:“背‘東’雙點‘通’萬品難尋到,有者是珍品,請君記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