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區塊鏈遊戲是這樣?

萬萬沒想到區塊鏈遊戲是這樣?

8月6日,為期4天的第十六屆ChinaJoy(以下簡稱CJ)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下帷幕。作為頗具影響力的全球數碼互動娛樂活動,每年ChinaJoy都會吸引各大遊戲企業參展。而區塊鏈技術與遊戲的結合,則可以說是今年展會最大的亮點之一。

本次CJ首設“區塊鏈技術與遊戲開發者大會”,由ChinaJoy、Cocos-BCX、DappReview、INBlockchain聯合發佈了《2018區塊鏈遊戲產業白皮書》,眾多區塊鏈遊戲開發者以及公鏈開發者紛紛登場,展示產品,回顧前瞻。

其實區塊鏈遊戲已經不是第一天被看好了。此前,人民創投聯合鏈塔智庫BlockData共同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行業白皮書》中就預測,未來區塊鏈技術將會在各個領域滲透,尤其是在遊戲、金融領域與企業服務領域。

區塊鏈遊戲被看好的原因

區塊鏈與遊戲可以說是天然契合的領域。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如分佈式賬本、智能合約、共識機制在遊戲中有極強的應用前景。

要說區塊鏈遊戲與現在的主流遊戲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它能讓你真正地掌控虛擬資產的“產權”。

傳統遊戲你的賬號與裝備是不是隻在遊戲中才有價值?運營商是不是能刪號改數據,遊戲停服或者關閉跑路,你的賬號裝備是不是就完全的沒有了?而你對這種不公平的權限只能默默承受甚至習以為常?

在中心化遊戲中,玩家只享有虛擬資產的“使用權”。區塊鏈遊戲中又是另一番光景。

首先是遊戲資產。通過把遊戲中的虛擬資產“上鍊”,使其成為獨立的、真正屬於玩家的“虛擬物品”。就像你從店裡買到的東西,那就完全屬於你了。

其次是運營。這也是區塊鏈遊戲最大的特色:將遊戲規則寫入“智能合約”,上鍊之後合約程序自動運行,用區塊鏈技術保證完全不受人為的干擾,即便是開發者也不能為所欲為。

“確權”二字就是區塊鏈遊戲的核心。

遊戲規則寫入智能合約,開發商無法更改,遊戲資產的所有權和自由流通,重構開發商與玩家關係——區塊鏈遊戲的意義和優勢,是業內普遍認可的,這也是區塊鏈遊戲產業的理想形態。

當然,真實現狀又是另一回事。

萬萬沒想到區塊鏈遊戲是這樣?

區塊鏈賦能遊戲產業

首先,區塊鍊形成了分佈於全球的有高付費意願的用戶群體。

2009年至今,遊戲滲透率已經很高,很難再通過商業模式創造用戶紅利。這個階段,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的提高成了運營關鍵。

與其從每個玩家身上均衡地獲取利益,現在更多的遊戲是由20%的玩家撐起80%的收入,廠商則要在ARPU和遊戲平衡性對生命週期的影響之間微妙地掌握平衡——“充錢就能變強”和“充錢才能變強”,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充錢帶來的差距不大,那20%的用戶沒有大量充錢的動力,充錢帶來的差距太大,剩下80%的用戶就容易流失,使遊戲流量和熱度降低。

而區塊鏈本身擁有的用戶群體,以及區塊鏈遊戲自帶的資產性質和交易目的,在遊戲市場用戶紅利被挖得所剩無幾的情況下,為遊戲的ARPU提供了更多的挖掘空間。

通過白皮書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8年1月到5月,DappReview監控了總計339個以太坊上的遊戲類應用,參與的玩家數量總共11萬個以太坊地址,總計產生了23萬ETH的交易流水。

此外,區塊鏈行業發展尚處於初期,儘管出現了ETH、EOS等頭部項目,但最終的生態格局還遠未穩定,對於新進入者是一個機會更加公平的市場。

在全球範圍內,區塊鏈的用戶數已經達到3000萬,而區塊鏈遊戲在2017年末開始出現,並在2018年初雨後春筍般的湧現。作為一個全球範圍的新興市場,區塊鏈給了遊戲廠商一個相對公平的新起點,讓遊戲行業創業者擁有了規避傳統遊戲行業壁壘的可能。

區塊鏈+遊戲是將區塊鏈滲透至遊戲產業中的過程,而區塊鏈遊戲則是遊戲產業中新興的小眾分支。

去中心化的運營模式,相比起目前中心化的模式來說,遊戲大佬們並不一定喜歡——中心化的運營模式下,運營商可以通過後臺對數據進行修改來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在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之下,運營方的權力顯然是被削減了的,要他們將現有的遊戲的控制權交出,靠交易手續費賺錢,約摸著他們是不願意的,畢竟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不可預期的結果。

所以哪怕是騰訊這樣的遊戲寡頭,也只是試水性地出一款“區塊鏈遊戲”,而不是“區塊鏈+遊戲”。

萬萬沒想到區塊鏈遊戲是這樣?

此前舉行的GDC2018上,由暴雪、拳頭、Epic等知名遊戲公司牽頭的公平遊戲聯盟(Fair Play Alliance)正式宣佈成立,數十家業內公司參與其中,聯盟的目的主要是對抗外掛、掛機、種族歧視、惡意言語騷擾等惡劣遊戲行為。玩家在某個遊戲中有不當行為,將影響到他在聯盟內其他遊戲中的權益,這種體系其實使用區塊鏈就很容易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