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控制精力分配,而非時間,活在當下

人生不可重來,不可跳過。為此人們每當遇到困難或者厄運到來時,一定要有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幫助自己從容應對。

“我真的很幸運,醫生說我還能再活3個月。”

這是2007年國內很多企業老總手裡正在熱傳的一部感人著作——《活在當下》一書開頭的第一句話。

要學會控制精力分配,而非時間,活在當下

2005年5月的一天,57歲的尤金·奧凱利,這位美國著名會計事務所畢馬威的董事長、CEO收到了人生的一紙宣判書——醫生告知他患上了腦癌,並且已經晚期。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妻子時,他掐算自己活不到女兒初二新學期開學那一天了,也就是說,活不過9月的第一週。

然而,在他接過病情報告單的那一刻,從他腦子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竟是:“我真的很幸運”,這是一份“從天而降的禮物”。

也許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絕不是他的真心話。奧凱利要麼在開玩笑,要麼就是瘋了。誰遇到這樣的事情,人生都會急轉直下而走入淒涼。奧凱利說:

“因為這份禮物的降臨,我不得不去認真思考死亡的意義。”

“假如沒有提前100天預知自己的死期,那麼我又在忙碌些什麼呢?”

要學會控制精力分配,而非時間,活在當下

其實,這樣的人生態度發生在奧凱利身上是完全有依據的。

在他的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是告誡經理人的:

“如果不慎駛入了錯誤的航道,我會馬上改變航向,駛入新航道,而不會有任何負疚感。我不會噙著眼淚回望來時路,也不會由於彷徨走上新的征程。在我看來,明明已經不合時宜的事卻又偏要勉強,或者把明明是對但卻難以承受的強說為錯,這些做法都是無濟於事的。人們越是能夠儘快的把握現實,效果就會越好。這一技能在商業社會里尤為重要。因為商業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一樣,瞬息萬變,殘酷無情。”

在從醫生那裡接過“死亡判決書”後,我就輕聲地告訴自己:“這就是宿命。現在我需要在剩下的日子裡實現可能的目標。”

是的,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

要學會控制精力分配,而非時間,活在當下

這些年奧凱利的事業一直蒸蒸日上,同時他總是高標準要求自己,也希望員工都能高效的運轉。

但是,日復一日的放療使他從未如此深刻的體會到,其實並非事事皆能如願。而當未能遂願時,他發現“周圍的一些人就會變得氣急敗壞,在焦慮中度日如年”。他幡然頓悟:人應該“懂得接受,心悅誠服地接受一切”。他開始使自己安詳地面對一切。

每次放療之旅,也使他更加深了對別人,對不完美的寬容。他過去以為:人這一輩子總是發自心底地追尋自己的地位,總是把自己看作是對社會能做出貢獻的一分子。但是現在他清晰地意識到:“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你心中期望的那個高標準,或者大家根本就不在乎你是否這樣做到了。”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活在當下”!——“不能再以效率來衡量一切了”。

要活在當下,他說:“就不能過於注重控制時間,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精力分配!因為時光溜走根本不受我們控制,而我們卻可以駕馭自己。”

要學會控制精力分配,而非時間,活在當下

很快,這一觀念風靡全公司。所有的人都開始審視公司文化,為的是找出“我們最需要重視的是什麼”。財富、家庭、開心工作和工作以外的生活、良好的合作、有機會幫助別人......結果公司員工把公司文化的天平幾乎全都壓向了“養生之道”。由此,公司開始倡導員工改善休息和飲食習慣,倡導大家更好地追求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並付諸具體的措施。這期間,作為一個成熟的CEO,奧凱利從中已經欣慰地看到:恰恰是在追求“養生之道”和工作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中,員工實際更加精力充沛了,而不是渾渾噩噩地每天磨洋工。

奧凱利一再告誡企業領導:要控制好精力分配而非控制時間。讓每一天都成為生命中最歡呼雀躍的一天吧。

尤金·奧凱利在最後的3個月裡的確完成了所有他想做的事情,並留下了生命最後的記錄獻給那些還在工作著的經理人——《活在當下》。他要以此作為他送給人們的最美好的告別。

爾後,他於2005年9月10日從容辭世。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增刊——《王者的頓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