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人民调解治“急症”也治“未病”

法制日报记者 黄辉

江西赣州,千里赣江第一城。

在这里,创造了中央苏区时期许多“第一等工作”;从这里,走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近年来,在这片红土地上,江西省赣州市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创造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一个又一个“第一等工作”:连续6届被评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连续4届荣获“长安杯”。

秘诀是什么?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其中之一,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发动和依靠群众,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首问负责、一站服务、三治并举、就地解决”,将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老师傅”调解员

耐心沟通定分止争

剪不断,理还乱。

江西理工大学教师吴刚(化名)的心里烦透了。离婚已3年,法院都判决了,但由于对财产分配有分歧,前妻动辄到学校大闹,甚至冲进教室,将正在授课的吴刚揪出来扇耳光。

校方不堪其扰,却又束手无策。

南外派出所“老师傅调解室”调解员陈敬东接手这起纠纷后,决定召集双方当事人和校方代表,进行现场调处。

没想到,女方一进门就发飙:“昨天通知我来开会,听说还有公安局的过来。来吧,谁是公安?把我铐走就是!”

“不是那么回事。”校方代表连忙解释。

“有事说事,没事我走人!”女方撂下一句话,起身就要离开。

这时,身着便衣的陈敬东按捺不住了。他边说话边拦住对方:“我是一名退休老公安,但我没有把你带走的意思。今天既然你来了,就请听我讲五分钟,满意就留下来,不满意你随时走人。”

“尽管你们离了婚,但毕竟夫妻一场,一日夫妻百日恩……”就这样,干过多个警种、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陈敬东,从婚姻家庭讲到生儿育女,从家常伦理讲到人生感悟。

六旬老人情理交融的一番话,让现场渐渐安静下来。随后,便听到女子掩面抽泣的声音。

最终,在陈敬东的耐心劝导下,双方摒弃怨恨,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南外派出所“老师傅调解室”由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警察、老法官、老律师等“老师傅们”组成,自2013年8月成立以来,共调解复杂矛盾纠纷1044起,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236个,辖区内信访案件同比下降81%。

“在赣南的客家风俗里,‘老师傅’是对道德高尚、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老者的尊称,备受社会尊重和爱戴。”章贡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小东说,章贡区目前已选聘了279位“老师傅”调解员,确保镇(街道)至少两名“老师傅”,村(社区)、行政调解单位至少1名“老师傅”,实现了“老师傅”在全区调解职能单位的全覆盖。

“这些‘老师傅’社会威望较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懂法律、懂政策、懂业务,乐于参与社会治理。”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肖福云告诉记者,如今,“老师傅调解室”已突破地域局限,在赣南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村民有纠纷

从找书记镇长到找老邱

雨过天晴。

一大早,崇义县横水镇左溪村桥头组68岁的胡裔传匆匆吃了几口饭,搭了个便车就往10公里远的镇综治中心赶。

老胡紧皱眉头,他是真着急。

前些日子,大雨下个不停。由于乡村公路的水渠涵管堵塞,快速上涨的洪水改变流向,将老胡家的门前围墙及多处堡坎冲垮。

“来来来,先喝口水,慢慢说。”老胡一进门,横水镇综治中心“邱联钧调解工作室”的老邱便递上一杯茶,招呼其坐下。

老邱名叫邱联钧,今年57岁,自卸任横水镇大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后,在横水镇政府“以奖代补”支持下,成立了崇义县首个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6月15日上午9点,《法制日报》记者来到“邱联钧调解工作室”采访时,老邱正和老胡聊着这起纠纷。

“你家的事,村干部已向镇里反映过了。”待老胡平静下来后,邱联钧拿出一块写字板,以图解的形式将乡村公路、水渠涵管、老胡家房屋一一标出。

“当初涵管施工确实有点问题,另外你家的入户路修得比较低,也是导致洪水侵入的一个诱因。”听罢老邱的分析,老胡连连称是。

经与镇里沟通,老邱建议,堵塞的涵管由原承包商负责疏通,老胡家也要“投工投劳”,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

“我没意见,只是要回家再和儿子商量一下。”离开时,老胡紧皱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

横水镇镇长曾俊辉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村民有了纠纷,都直接找书记、镇长。现在可不一样了,老邱帮我们‘挡’了不少事,‘有纠纷找老邱’已成为当地村民的口头禅。”

“调处矛盾纠纷,好比中医看病,先要找准病根,然后对症下药。”在基层一线与群众打交道30多年的老邱,摸索出了一套矛盾纠纷的“中医疗法”。

所谓“中医疗法”,即善用一张信息网、一个会诊团、一个调解组“三个一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调处精准化;巧用诉调对比成本分析法,实现委派调解高效化;活用心理疏导调解法,实现综治中心效能最大化。

“和老邱调解室一样,瑞金市的‘夕阳红’服务团、定南县的‘自家人’调解队、大余县的‘访前法律工作室’等,都已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赣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明经科说,近3年来,该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5万件,调处成功10.76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3.56%。

“三治”治“未病”

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

三康庙社区位于赣州市西郊路18号。

每到傍晚,宽敞洁净的社区广场便传来欢声笑语,一派祥和景象。

要知道,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今年67岁的社区居民张德才用一首打油诗再现了当时的情景:“门前房后是菜地,楼道线路像蛛网。私搭柴棚无人问,道路坑洼无人修。”

如今,在张德才眼里,社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为民办事好领导,走家串户为改造。风雨无阻办实事,收集意见千万条。”

在三康庙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汪晓蓉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只见400多平方米的一楼建筑,建设了集接待窗口、调解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于一体的综治中心,设置了多功能厅、群众阅览室、配套居家养老中心、棋牌室等多个活动场所。

汪晓蓉介绍说,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推动社区由“脏乱差”变成“美如画”,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华丽蝶变。该社区先后在全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中被评为“示范社区”。

“《黄帝内经》中写道,上工治‘未病’。”汪晓蓉说,社区借用这个理念,做好未雨绸缪文章,突出治“未病”。该社区在加强居民自治、德治的基础上,坚持以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法治“夜市”咨询台、法治文艺宣传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使群众在学中乐、乐中学、学中用,养成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娶妻请到石城来。”在赣州东北部的石城县,请客不收礼已成为新风尚。石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晓明告诉记者,石城念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经”,男方娶妻基本不用彩礼,甚至不要彩礼,这就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因彩礼、随礼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具有赣南苏区地域特色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新途径,让社会治理扎根于深厚的群众土壤之中。”肖福云告诉记者,只有关口前移、力量下沉,才能从源头上防范矛盾风险的发生,才能有效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升社会稳定风险防控能力,这正是赣州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