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 红红的领花映着我开花的年岁。 虽然没戴上呀大学的校徽, 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 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一首军旅歌曲《当兵的历史》,描写了我最美好的青春,也讲述了过去我的家庭几代人对部队的热爱,军旅对于我的家人们不一样的意义。

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因为我从小出生在拥军的家庭里,牙牙学语时就对部队神之向往,很好奇从小听家里人说太爷爷因为抗战付出生命,爷爷因公负伤成为二等甲级残废等等和部队有关的故事。让我对部队打上一个个问号,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值得家里人赴汤蹈火,拼命。从小我就在心底里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直到十八岁那年,考上大学的我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父亲听说今年启动网上征兵,女兵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参军,再三让我进行考虑。一边是心心念念的部队,一边又是向往已久的军营,艰难的抉择,可是从小对于部队的疑惑早已从小苗发育成苍天大树,心想还是试试吧!

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新兵连训练图

都说女兵不容易,庆幸的是家里那么多年过去也曾去过一位女兵。总有一种想法,万一我也是幸运儿哪?况且听说大学可以保留学籍,可是军营却只有丁点希望!试试吧!就当免费体检,在一次次筛选中,看身边不停被筛选下去的女孩,我暗自鼓气,甚至开始最害怕的体育锻炼(因为以前出车祸,好几年都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可是没想到幸运女神降临,一路过关斩将竟然获得最终的胜利。

军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每天都有不停歇的训练,还要学着打扫卫生,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发生。但是笨手笨脚的我,总是对于卫生和训练束手无策,越来越自卑只有在每天对于旁人最“残酷”的时光(新闻点评时),才能找回些许自信。

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内心的苦累不敢与人倾诉,只能偷偷写下来。一天两天,长期以往,写作成了心中唯一的救赎。偶尔在窗口发呆的时候,总会想为什么自己进入部队会这么不适应,觉得军旅生活那么可怕。心态的问题,也许是源于自己对于军旅生活认识的太少了,军营总是有太多的面纱,尤其是女兵,唯一的认知也是源于身边人的讲解。

我想我要把女兵的生活写出来,揭开女兵神秘的面纱,让更多人正确认识部队是怎么样的?不能让更多人和我一样,害怕部队,觉得部队是龙潭虎穴。可是胆小的我文笔一次又一次被大家否定,绝望到想要放弃。

自卑再度缠绕,庆幸的是我身边的人没有放弃我,经常和我谈心。指导员一次次问我:“你写作是为了什么?你的初心那?没有那个人可以写的很好,刚开始你的文章是写的假大空,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比以前有进步。你难道想放弃你的梦想?你再想想,你连最讨厌的三公里都可以坚持下来,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现在能及格了。现在你说你连挚爱的写作都不行,只能说是你不够努力。”

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身边的战友帮助我修改,提意见。点滴的进步被大家看在眼里,单位的宣传科科长也指导她一步一步发展,抄报纸,写诗歌。白天黑夜不停的写稿,半夜睡梦中突然被灵感惊醒,在学习室写呀写!生怕惊醒了战友,所有人都我疯了,为了写稿着魔了。

随着稿子一篇一篇的发表,我没有得到满足,因为还有更多的人不了解女兵,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女兵。不是在局限于女兵=花瓶,女兵就是话务兵,女兵的各种谣言。

两年的军旅生涯如流水而逝,没能考上军校的我想了很多,想在写作上更近一步,只有学习,才有未来。于是我含泪选择放弃了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选择退伍,也放弃了别人眼中的好专业(电子商务),选择了心心念念的新闻专业。

回归大学,我蓦然发现未来还很漫长,很多人对于军人的认识都来源于小说,电视。回学校第一年,我加入了军嫂网,突然发现不仅是女兵大众了解的少,还有军嫂。现在有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当军嫂,宣传军嫂刻不容缓,她们是祖国钢铁长墙最有利的基石。

什么力量让一个讨厌军营的女孩,走上宣传军营之路

大一下学期,我想官方媒体还是有局限性,自己建个公众号,把大家想说不敢说的发出来,让更多人认识军人,为军人权益奉献!

公众号建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孤军奋战的我一个人每天都在努力写稿,可是看得人并不多。也有过心灰意冷,但是那么苦的军旅生涯都可以逆袭成功,现在有什么不行的。不断的尝试,发现走心才是王道,开始绞尽脑汁在编稿。

一天天努力,金子总会发光,我的公众号兵知心语被一点资讯的编辑发现,觉得有潜力,推荐到一点资讯。每天都在努力更新稿子,从零到两百多万的一点资讯阅读量,可能对于大V而言不算什么,可是我很幸福,激动的甚至泪流满面。因为这是有越来越多人在关心军人,点滴的付出不需要回报,军人的未来权益得到保障,才是我最想要的礼物。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的福建省第一个退役士兵组织,老兵公社。被同学推荐作为第一届分校区的负责人的我,意识到责任和使命并存,也越来越了解军人在退役后保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和同学的隔阂,退伍军人和同学年龄相差带来的代沟,军营和学校不能合理的转换。一次一次的努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退伍兵,帮助他们和同学打成一片。

组织表演让大家发现军人很酷也很苦,酷是用无数的苦换来的。撰写退伍老兵稿件《“老兵公社”助退伍大学生士兵融入校园》在中国青年报首发,众多媒体转发。

同时也不忘初心,经常联系部队,深入军营写稿,重新回味军旅生活。

未来,还有很远的路,等着我去努力。也许,我这一辈子都奉献给我最讨厌也是最爱的地方,军营。我想让更多人认识我所深爱的地方,有更多的人选择和我走上一样的路,为国防做贡献!未来我也会让我的孩子穿上军装,讲述祖辈过去的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