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 文 | 宋鴻兵

中國2018上半年出現十七年來首次貿易逆差。具體來說,商品貿易仍然是順差的,但服務貿易大幅逆差,致使總量逆差。

服務貿易逆差來自哪些方面?最大的一塊是海外旅遊,佔到整個逆差的70%。但其實入境中國的外國遊客比中國去海外旅遊的人數要多,那為什麼會出現逆差?最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出去不僅是玩,還要採購,甚至還有一些人到國外去投資,這是一種變相的資本外流。

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 中國旅遊團在東京銀座

第二大逆差項是運輸,佔到20%左右。出國旅行得坐飛機,還有貨運,這都會涉及到運輸。

第三大就是知識產權,佔比10%左右。各種專利權、版權,這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逆差,但是規模偏小。

服務業在現代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如果看全世界的主要國家,你會發現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基本上都佔到GDP的70%甚至更多。

中國在2015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50%,也就是中國現在也變成了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大部分。再過30、40年,我們GDP中間真正生產物質商品的佔比會逐漸下降,可能到30%左右,70%都會是服務。這是一個總體的發展規律。

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服務貿易最早出現逆差是在1992年,1995年之後就連年逆差,而且規模越來越大。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未來經濟發展要轉型,產業要升級,是什麼產業在轉型升級?我相信大部分人腦子裡想的都是實體經濟,就是商品的生產。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服務貿易的升級,而服務業實際上是未來GDP的大頭。

中國未來發展的總戰略,我認為應該是從世界的工廠轉變成世界最大的市場。什麼叫最大的市場?賣的是什麼東西?

未來主要賣的不是物質的商品,而是服務。而如果你服務貿易的逆差越來越大,從90年代每年幾億美元,2017年發展到2554億美元,如果算上漏掉的部分,數額會更大。那這不就出大問題了嗎?

在你最具發展潛力和對經濟結構轉型最重要的戰略性領域中間,服務業赤字這麼大,那就會影響未來發展的整體佈局。

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我們出國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了?旅遊、醫療、保險、養老、教育,基本上到國外旅行有大量的資金是花在購買國外服務上的。比如說教育服務,包括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總規模是170多萬人,而全世界在中國留學生的規模只有不到40萬人。你的教育服務出現了嚴重赤字,而這沒有進入貿易逆差的統計範圍。教育在赤字,旅遊在赤字,醫療在赤字,如果其它東西再赤字,你經濟上最重要的服務業市場就都出問題了。

大量到海外去旅行的人把數千億美元的資金花到海外去購買服務,這就意味著你的製造業、服務業市場,損失了一大塊購買力。你本來是想從淺水市場發展成深水市場,但如果你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洩露,湖水灌到其他國家去了,那麼你怎麼轉型成深水市場呢?這顯然就有問題。

服務業成了國民經濟的主體部分,是國內消費的主要部分,如果我們談產業升級而不談服務業升級,那不是白談嗎?

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我們現在都在講中國消費要升級,其實在我看來,未來主要升級的部分,或者叫消費升級的主戰場,不是製造業,而是服務業。服務業升級決定了國家轉型戰略的成敗,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服務業最後會佔國民經濟的大頭。

服務業跟製造業最本質的差別,就是它有非常典型的地方性。我在這裡上大學,在這裡看病,在這裡養老,沒有辦法出口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所以服務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是100%留在本地的。這就是為什麼服務業是發達國家最重要的領域。

中國應該把服務業定位成未來消費升級和整個國家產業轉型的戰略性方向。但我們現在缺少有世界級別吸引力的文化,這是我們要升級服務業的根基。

宋鴻兵:貿易逆差資本外流,中國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服務業市場要想成為全世界服務業的中心市場,就必須要做到有世界級別的吸引力。服務業怎麼轉型升級?怎麼提高全球競爭力?這是我們鴻學院要研究的問題,是我們推動東方文藝復興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微課堂《宋鴻兵解讀中國經濟模式轉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本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