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的妻子(民間故事)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輾轉反側的於燕平拉開燈,把目光停留在牆上的相框裡,他還是那副憨厚的表情,還是那雙剛毅的眼睛。“你睡不著了吧?又來找我扯上幾句?”

於燕平伸手摸出一片安定,用手掰了一半送進嘴裡。多年來,她幾乎每天晚上都要靠藥入睡。25年了,這個半月牙狀的藥片正一點點吞噬著她的青春,咀嚼著她的思念,也撕扯著她的心……

她的目光恍惚間又回到那年春天,1983年的春天。那時的於燕平28歲出頭,是某團的一名軍醫,亭亭玉立,恰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蘭。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經人介紹,她和師偵察科的參謀付平山在師部操場見面了。於燕平第一眼就看見了那雙眼睛,微笑裡透出堅強,讓你很想多看一眼,卻又不敢和他對視。

操場邊,一朵朵白玉蘭羞答答地開放了。突然,付平山看到球場中間有個籃球,他漂亮的三步上籃,球球命中。連球場外的戰士都跟著叫好。

付平山沒有想到,自己球投得很準,卻一個也沒投到於燕平的心裡。於燕平心裡很矛盾,當時,駐地宣傳部部長的弟弟正在追求她,對方是一所重點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在北京上班。而付平山家在天津塘沽,姊妹8個,靠出海打魚為生。如果說付平山碰到了“情敵”,他和對手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然而,有件事讓於燕平掂出了付平山的特殊“重量”。一天打球時,營長張明義剛發的軍用膠鞋擠腳,付平山把自己的鞋子換給了張明義,沒想到,一場籃球打下來,付平山的雙腳因為鞋子夾腳磨得血肉模糊,連襪子都脫不下來。那天剛好是於燕平值班,她用棉球一點點擦拭著付平山的傷口,一抬頭卻和付平山的眼睛碰了個正著,那雙眼睛沒有絲毫畏懼,仍是微笑著看著她。

一雙鞋子讓於燕平若有所思。一個人能把自己最合適、最需要的東西無私地讓給別人,寧可忍受折磨也不後悔,這種精神境界足以摧毀所有的“重量級”選手。

日子“嘩嘩”流走,於燕平開始關注付平山。“大付”的忠誠厚道、知兵愛兵,讓她由挑剔轉為欣賞。那朵美麗的白玉蘭在於燕平的心中突破堅冰,悄然綻放。1983年9月1日,兩人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家屬大院裡,一株株挺拔的白玉蘭花開花落,花落花開,日曆翻到了1986年8月。女兒3歲了,一家人安然享受著幸福平靜的生活,誰也想不到,一場戰爭正悄然來臨。

一天下午,付平山匆匆忙忙地趕了回來,一身汗味,滿臉憔悴。軍裡要組建偵察大隊上前線,偵察連長因有病住院,付平山積極要求代理連長上前線。

1986年9月20日下午,是付平山向前線開拔的日子。“平山,放心地去吧,老人和孩子我來照顧。”於燕平哪裡曉得,為了這句承諾,她將要用一生兌付。

列車就要啟動了,付平山深情地回頭轉身,向著愛妻敬了一個軍禮,於燕平也舉手,回敬了一個軍禮。“當時我是百種滋味在心頭呀,每當回憶這個場景,我還是那樣心情複雜,當時真該給他一個擁抱……”時至今日,於燕平眼裡仍會泛起點點淚光。

蒼天無情,夫妻一別,竟成永訣。關於付平山英勇犧牲的壯舉,“付平山烈士網上紀念館”裡有這樣一段記錄:在一次抓捕戰鬥中,他為尋找走散的戰友,孤身一人深入敵人陣地,與敵周旋6天5夜,其間斃、傷敵各一名,寡不敵眾,1987年1月1日壯烈犧牲。追認革命烈士,一等功臣。

5天后,付平山犧牲的消息正式傳來,於燕平只覺得頭“轟”了一下,醒來時躺在自家的床上,身邊多了兩個通信營派來的女兵。

“平山呀,你不可憐我,也該可憐年邁的老孃和年幼的女兒啊……”於燕平撕心裂肺。對於燕平來說,女兒少年喪父、自己中年喪夫、母親老年喪子,悲劇像一座大山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她才30歲出頭啊。

付平山走了,於燕平的天塌了。然而,日子還要繼續。

“娘上了年紀,還有病,平山的事不能告訴她。”於燕平的話得到了全家人的默許。付平山的父親10年前去世,70多歲的母親患有腦血栓,一直癱瘓在床上。兒是孃的心頭肉啊,怎麼才能瞞過老人呢?於燕平想了一個晚上。

一週後,於燕平開始用丈夫的口吻給母親寫信:“娘,請原諒兒子不孝,最近部隊訓練任務重,忙完了一定去看您老人家……”寫著寫著,她感到不是在給母親寫信,而是在對平山深情地訴說。在這樣的恍惚幻覺中,於燕平寫不下去了,她趴在桌子上放聲痛哭。哭著哭著,她突然覺得平山的眼睛在看著她,她聽到平山在責怪她:“燕平,你不能趴下,你還要替我盡孝呢!”於燕平擦乾眼淚,重新攤紙落筆……這樣的信,她每月都要寫一封,每一封編造的謊言都不重樣。

除了寫信,她還模仿平山的筆跡給母親寄錢,以至於母親每次稍有懷疑,於燕平就拿出“付平山”的簽名:“看看,平山寫的字!”老人“唉”了一聲,轉過頭,閉目養神去了。

每一次回家,於燕平都要搜腸刮肚編一套平山不能回家的理由,有時,她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只能背過身,擦掉眼淚,繼續把謊話編圓。對於燕平來說,每見一次母親等於再揭一次傷疤,每次以丈夫的筆跡給母親寫信無異於在自己的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有一天,老人終天在一次次的等待、焦躁、猜疑中發火了:“平山到底在哪裡?心裡還有我這個娘嗎?!”她把手裡的柺杖使勁地向地上一戳,吼了一聲:“你們都出去,讓麗麗進來!”

孫女進來了。“麗麗,奶奶給你糖吃,你告訴奶奶,你爸這麼多年到底咋了?”老人的天津話裡帶著顫音。

“奶奶,爸爸好著呢,還在單位當了領導,前幾天又到很遠的地方開會去了。”付麗雖小,卻受過於燕平專門“培訓”,以至於老人怎樣問,麗麗總要說一句“爸爸好著呢”。從此,老人再也沒有詢問過兒子的事。

日子如家門口的小河水,流走了一天又一天,沖走了一年又一年。每到逢年過節團聚之時,老孃總要吩咐給平山擺一雙碗筷,平山成了這家人最大的思念。

善意的謊言一說就是8年。8年來,於燕平以丈夫的名義寫了102封信,寄出了97張匯款單。1995年10月,老人進入彌留狀態。

“別讓娘留下遺憾了。”於燕平徵求幾位大哥的意見,決定把付平山犧牲的事告訴她。於燕平把嘴貼到母親的耳朵邊,抽泣著說出了藏在心中8年的秘密:“娘,您生了一個好兒子,平山8年前就在戰場上犧牲了……”此時,老人眼角滲出一滴老淚。然後,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三口之家的頂樑柱塌了,擔子壓在於燕平柔弱的雙肩上,一個弱女人帶著個年幼的孩子,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一天夜晚,外面暴雨如注,女兒一連幾天高燒不退。於燕平沒有驚動任何人,披上雨衣,抱著麗麗擠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第二天下午看完病後,又抱著女兒回到了定州。

事後,有人對她說:“你完全可以讓部隊派車送呀,付麗的病真要耽誤了,你怎麼向平山交代?”

“如果我向組織伸手,就更沒法向平山交代了。”於燕平認定的理兒八匹馬也拉不回來。

讓於燕平感到幸運的是,女兒很懂事,從沒惹媽媽生過氣。於燕平患有嚴重的風溼病,犯病時走不了路,手痛得菜刀都拎不住。有年冬天,大雪飛舞。當於燕平要做飯時,發現煤氣沒有了。就在她一籌莫展時,麗麗放學回來了。“媽,走,咱倆換去!”說完,小付麗和媽媽合力把煤氣罐抬起來放到自行車的後座上。

屋外,母女倆一個扶著自行車把,一個推著自行車後座。鋪天蓋地的大雪很快讓母女倆變成了雪人,路燈下,一大一小兩行腳印是那麼孤獨。

付麗,這個從沒有享受過父愛,甚至對爸爸沒有什麼印象的女孩,5歲就會洗衣服,6歲就學會了做飯,7歲就能一個人去換煤氣。

有一件事,讓於燕平想起來就傷心流淚。那是付麗在讀小學6年級時,有一天放學一進家,看到於燕平犯了頭疼病,躺在床上起不來。付麗來到媽媽床前說:“媽,您別動了。”不一會兒,她端來一杯水,找了兩片止痛片。“媽,水不熱不涼,您吃藥吧。”於燕平感到很奇怪,這丫頭怎麼一下子就把開水涼好了。

“我倒了半杯開水,又去水龍頭接了半杯涼水……”女兒沒說完,於燕平的淚嘩嘩地流了下來。

“那你吃什麼啊?家裡只有饅頭了。”於燕平傷心地問。

付麗想了一下說:“您甭管了,咱家院裡不是種黃瓜了嗎?”

於燕平說起往事,好像發生在昨天。“我躺在屋裡就聽見廚房響起了拍黃瓜的聲音,過了沒一會兒,她就把拌黃瓜和饅頭端來了,我一看,黃瓜裡黑乎乎的倒了很多調味料,然後她一個人坐在門外的石凳子上吃了起來。”從此,當於燕平犯病時,付麗吃得最多的就是這道菜。

沒有男人的家庭多麼艱難啊。大夥看到於燕平拉扯著孩子,還要上班、孝敬老人,很不容易,就勸她再組織一個家庭。可在於燕平心中,平山雖然走了,他的氣息還在,他的音容笑貌在牆上的鏡框裡掛著,每天都在微笑著注視著她們,她真的不想再讓一個陌生人打破這種寧靜。

女兒也深深地理解著媽媽,可能是怕媽媽傷心,這麼多年,付麗從沒向媽媽提及爸爸。直到上初中時,老師要求學生填學籍表,在“直系親屬”這一欄裡,付麗犯難了。

“就如實寫吧,父親付平山,烈士。”於燕平說完,母女倆已泣聲一片,這也是她們20多年來唯一一次談到家中這個唯一的男人。

清明前,於燕平來到天津塘沽烈士陵園給付平山掃墓,她把一束怒放的白玉蘭放在墓碑前,輕聲地和平山嘮著家常:“平山,女兒軍校畢業了,入了黨,成了家,是一個很優秀的牙科大夫。我們都戰鬥在你曾經工作過的部隊,你就在天堂裡安息吧……”

2008年底,於燕平退休了,她心中依然有一份美麗的牽掛。“退休了,我選擇迴天津,想離他更近一些。”牽掛持續了25年,還會延續一生,為了了卻這份牽掛,於燕平在天津買了一套房子。

又是一個白玉蘭怒放的季節,在部隊的一間公寓房裡,於燕平和女兒付麗在收拾著行李,準備搬家了。“家其實很簡單,平山的這個箱子搬到哪裡,哪裡就是家了……”在於燕平的床邊,放著一個早已斑駁褪色的箱子,裡面裝著付平山的遺物:一件毛衣,一張解密的作戰地圖,一把偵察兵專用的尺子,還有剛從牆上摘下的付平山的照片……

在照片上這雙眼睛的注視下,於燕平一路走來,一路艱辛。1993年、2000年先後被北京軍區和武警部隊表彰為“巾幗建功先進個人”,2006年12月被全國婦聯評為首屆“中國百名優秀母親”。

“晨夕目賞白玉蘭,暮年老區乃春時。”白玉蘭永不凋零,這是於燕平一生的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