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門道提醒:農曆正月十五

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句中寫道: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刑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和黃帝爭位。據《山海經·海外西經》當中記載:"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天者,顛也,顛就是人的額頭;刑者,戮也,割、刈的意思。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當炎帝還在統領天下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在阪泉之戰中被黃帝打敗,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種巨斧;還有一塊青銅方盾,古代稱為幹。

刑天左手握著青銅方盾,右手拿著大斧,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見刑天殺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黃帝久經沙場,經驗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揮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下來。落到地上的刑天之頭,順坡向常羊山腳下滾去。被斬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於失去眼睛,他沒有看見自己的頭就在他身處的常羊山腳下。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後會恢復原身再和自己交戰,就拿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劈去。隨著一聲巨響,常羊山被劈成了兩半,刑天那碩大的頭顱就勢滾進山谷。隨後,那兩半山又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裡面。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以殘軀書寫永不妥協的精神

刑天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知道黃帝已經把自己的頭顱埋進山腹,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他站起來,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著天空胡亂揮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兩個乳頭當做眼睛,張開肚臍做嘴,繼續與黃帝搏鬥。

刑天雖然失敗,但是他永不妥協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詩對刑天的這種精神大加讚頌,詩中雲:"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