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脫離危險,想回老家看老太爺,父母說今後會多關注孩子

“媽……媽!哥喝藥啦!”2018年7月31日,女孩兒尖銳的聲音從內屋傳來。

孟東和王凡跑進內室,地上一個白色塑料瓶。“你喝什麼了?”光著膀子的老孟得知兒子喝的是百草枯,顧不上穿上上衣,借了輛滿電的電動車,赤膊著將同樣沒穿上衣的兒子孟凡森帶到了距離最近的醫院。

殺魚、去鱗、裝袋、收錢,再配上犀利的眼神,今年17歲的孟凡森,就是8年前因一段殺魚視頻走紅網絡的“殺魚弟”。如果不是選擇喝下百草枯,昔日網紅“殺魚弟”恐怕早已被互聯網遺忘。萬幸,經過半個月的救治,小孟已脫離了生命危險,下週或將出院。

“殺魚弟”脫離危險,想回老家看老太爺,父母說今後會多關注孩子

還記得8年前的“殺魚弟”嗎

“大家好,”8月14日11:53,新浪微博一個名叫“殺魚弟小孟”的用戶發出了一句話。當天13:55,網友的第一條回覆“脫離危險就好。”

這個名叫“殺魚弟小孟”的用戶,就是在8年前,因為一段殺魚視頻走紅的主人公:孟凡森。殺魚、去鱗、裝袋、收錢,在一段像素並不高的視頻裡,當時年僅9歲的孟凡森熟練的操作一氣呵成,像個十足的“老魚販”,與他稚嫩的小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網友們送了他一個花名:殺魚弟。

“殺魚弟”脫離危險,想回老家看老太爺,父母說今後會多關注孩子

視頻火爆之後,殺魚弟及其家庭更多的細節為人們所知:殺魚弟的父母生了6個孩子,而他是家裡的老大;孟凡森8歲時前往父母做生意的城市——蘇州,由於喜歡釣魚,家裡又從事水產生意,他就慢慢學會了抓魚、殺魚等本領;孟凡森的父母並不是沒錢供孩子上學,但“孩子不願意讀書”,初一隻上了一個學期,便開始在家裡幫父母殺魚、賣魚……

如果不是選擇喝下百草枯,昔日網紅“殺魚弟”恐怕早已被互聯網遺忘。2018年7月31日,兩個赤膊的身影衝入蘇州市立醫院,急診室的醫生見到了面色慌張的孟凡森,“大夫,我剛剛喝了百草枯。”至此,殺魚弟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隨後,醫生反覆詢問核實,確認他的確喝了百草枯後,緊急洗胃處理。“在路上,我就很害怕,”孟凡森的母親王凡說,由於沒做過農活,她並不知道百草枯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直到從醫生處得知:喝下百草枯的人,死亡率高達80%以上。

當時王凡心想:老大要死了……

百草枯混著冰紅茶喝下

孩子的救治過程中,夫妻二人三夜沒有閤眼。

“悔死了!”坐在病床旁的凳子上,孟東雙手捋頭。導致小孟混著冰紅茶喝下三四十毫升百草枯的直接導火索是100多斤魚,每斤2角錢,總共20多塊錢。7月31日,父親孟東與隔壁的主人講好,轉讓100多斤魚,事先談好了11.3元/斤的價格,而平日的價格是11.5元/斤,兒子不知道,跟人家結賬時糾纏起來。父母知道後,斥責他為何私自與人家結賬,兒子感到委屈,雙方大吵一架,然後兒子就喝了那瓶1個月前就買好的百草枯。

“就是覺得壓力大。”孟東每天夜裡一點多就要起床進貨,王凡凌晨兩三點要到店裡幫忙,孟凡森則在五六點過去。因為水產店的經營頗為辛苦,父母壓力也很大,爭吵是每天的“必修課”。父母吵架的壓力、家庭生活的壓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孟凡森憶起半個月前的情景似仍有痛感。今年17歲的小孟,想起自己的家庭,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無休止的爭吵,“父母每天都要吵架,如果上午不吵,晚上也要吵。”有時候父母吵得兇,小孟就連飯都不吃直接睡覺了。

因為壓力過大,加上與隔壁水產店以及父親的爭吵,7月31日,孟凡森喝下百草枯。在蘇州救治4天后,小孟平穩度過了第一個危險期,醫生建議他們轉到中毒救治率較高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生說,那時候是轉院的最佳時機,第一個危險期過去了,第二個危險期還沒到。”二話不說,夫妻倆花了8000塊打120救護車轉院到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小孟被送至齊魯醫院時,處於病危狀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菅向東發現小孟當時已進入急性腎衰竭的尿毒症期。“我們迅速啟動了一系列急救措施,”菅向東主任說,包括全胃腸洗消、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等。

“殺魚弟”脫離危險,想回老家看老太爺,父母說今後會多關注孩子

出院後想回老家看老太爺

8月12日,小孟可以在父母的攙扶下下床走幾步了;13日,在病床上躺了半個月的小孟終於走出了病房樓,呼吸到樓外的空氣;14日,和前段時間極少開口說話、時常顯得非常難為情的狀態不同,小孟滿臉都是笑容,他可以自由上下床鋪、自由行動了。

“今天早上查房時和他進行了交流,也進行了查體,發現他的病情恢復得比我想象的要快一些,各項指標恢復得較為理想。”菅向東主任表示,他囑咐孟凡森要堅持功能鍛鍊,目前按照計劃和他的康復情況,再需要一週就能出院了。“出院前,我還會為他做全面檢查,評估下病情,出院時再給他帶一些藥物。”菅主任建議小孟在一個月後再回門診複查。

“出院後,我想回老家看看老太爺。”8月14日,颱風“摩羯”波及山東11個城市,濟南風大雨急,午時,雨後初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華美樓地下一層,17歲的孟凡森望著玻璃窗外剛剛露出明亮的天空,露出了半個月來的第一個笑容,“就是想對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說,一定要聽父母的話!他們不會害我們的。如果我在喝藥前,是現在這個心態的話,也就不會喝藥了。”

從小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的後悔。事實上,早在喝藥之後不久,他就已經後悔了。“這十多天,父母常說‘我們吵,你不要在意’‘你媽是個急性子,我們吵完就沒事了,你該吃飯吃飯’……我覺得都有道理,但當時就覺得處於一個整天爭吵的環境中,真的很想死。”說著,眼中似有潮溼,小孟立刻抬起因常年與水產打交道而有些腫大的手掌,悄悄在眼角抹了一下,溼潤處襯得手上的各種瘡傷更明顯了。

“殺魚弟”脫離危險,想回老家看老太爺,父母說今後會多關注孩子

父母稱今後會多關注孩子內心

兒子的自殺也讓夫妻倆反省起家庭生活。

近兩年,早期在湖裡捕魚落下的腰椎疾病加重,疼痛侵蝕著孟東的身體,他變得愈發易怒,“每天累得喘不過氣來,經常碰上幾個刁難人的顧客,心裡有火不發洩憋得難受,習慣了”。這幾個月,妻子腎臟不好,血壓增高,兩人為買賣上缺斤少兩的小事吵得更加頻繁。

不論是孟東還是兒子孟凡森,在眾人眼裡都是出了名的暴脾氣,拌嘴的時候互不相讓,屋裡屋外都能聽見。

“我們以前只覺得孩子多了,家裡熱鬧,有人氣。養孩子管他吃喝就行了,沒想到……”小孟的媽媽沒想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此艱難,“孩子們其實都很孝順、很懂事。”她說大兒子也是因為懂事,才將攤位的工作漸漸承擔得越來越多,但是她和孩子爸爸沒有考慮到孩子還小,這樣一個攤子的勞作重心壓給孩子,他到底會有多麼大的壓力。“以後,我們會多關心孩子,關注他的內心。” (記者 董昊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