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大幅下降?

後仨字55


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日發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同期,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減少2005.0萬人,下降10.4%。

看到這則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第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增長了100.7%,翻了一番,可是,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卻不增反降,減少了2005萬人,下降幅度達到10.4%,有點反常,也有點矛盾。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這種反差並不矛盾。首先,這是社會分工細化帶來的專業化水平提高的表現。要知道,社會分工越細,專業化水平就越高,過去那種大而全的企業就會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誕生大量為大企業服務的專業化企業,且這些企業的規模都不會很大,但專業技術水平很高。自然,也就讓法人單位增加了。第二產業法人單位增加,而從業人數增加幅度不大,甚至減少,就很正常。

其二,從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到現在,正是我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時刻,大量企業員工、居民、大學生等沒有選擇到企業上班,而是選擇了創業和投資等。由於都處於起步階段,所需要的員工等也比較少。因此,就出現了企業數增長很快,而員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的現象。形成中小法人單位增長很快、從業人員增長幅度較小的現象。為什麼號召要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就在於近年來小微企業的增長很快,對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貢獻很大。

第三,第三產業吸納的從業人員增長相當快。截至2018年末,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21067.7萬人,增加了4726.2萬人,增長28.9%。吸納人數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超過數高達近4000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影響到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穩定,帶來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的減少。譬如電商,就是這段時間快速興起、並快速吸納大量二產人員的重要載體。

第四,第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這是造成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出現減少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在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要求下,第二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低端製造、落後產能、低效率產品和技術等,都在逐步淘汰或被先進技術所替代,如機器人,就替代了大量員工,導致員工必須通過其他渠道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也會帶來第二產業從業人數減少的現象。

當然,第二產業在房地產市場過度發展、金融等虛假經濟發展過猛、產業資本大量向非製造領域轉移等因素影響下,也確實受到了一些傷害,導致第二產業的員工吸納能力減弱。加上外部經濟環境惡化,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吸納員工的條件變差,甚至出現部分企業關閉歇業等,也使得這些失業員工再在第二產業上崗的難度加大,只能選擇三產等進行就業,客觀上也讓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減少。


譚浩俊


因為房產價格逐步上漲,無形中抬高了社會用工成本。

企業一個月4500~6000,12個小時兩班倒,在管理不善業績不佳的工廠,生產過程甚至會危害身體健康,甚至管理不當引發失火。

餐館刷盤子的阿姨一天八九個小時,下午有休息,包吃住。最忙工作時間也就3個小時。

餐館切配好手一個月能拿5500以上。

路邊奶茶店,19元一小時兼職。

比一比就知道了,現在人算的是時薪,不是月薪。

工廠一個月休4天,26×12=312小時。

餐館一個月休4天,26×9=234小時,還沒夜班。

現在不要說奶茶店裡,就是服裝店裡都有95後00後的小男生了。

另外一個現在的街邊連鎖店是有員工入股制的,可以升店長,級別升了可以入股享受股息紅利。

那現在進工廠幹什麼?工廠老闆會給你分紅?會給你管理崗位?


流風小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比上個五年,也就是2013年末二產和三產的從業人員總共增加2721.3萬,也就是7.6%。而其中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減少2005萬,下降10.4%,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長4726.2萬,增長28.9%。製造業從業人員大大跑輸了第三產業,被認為工廠工人都去送外賣快遞,拍視頻當網紅了。

個人認為實際上二產從業人員下降如下三因素:

1、結構性轉型。我國貿易體現出巨大順差,而製造業總體佔經濟比重是比較高的。這就使得我們的產業對外依存度很高。凡事製造業大國,諸如德國日本,一般都是體現為巨大的外部依賴性。一旦國際市場需求發生波動,那麼對經濟體本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一個經濟體若想要穩健,最好的辦法是多元化。(如沙特伊朗的單一能源,阿根廷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都無法抗擊風險,而日本和德國最近的經濟下降很快,源自於全球需求的依賴)

2、工業機器人的替代。在2013-2017,我國工業機器人增長速度年均超過20%,2018年工業機器人進入寒冬,國內銷量下滑15%,全球銷量僅僅1%。這說明工業機器人也進入了一個飽和階段。201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是3.7萬臺,2018年已經達到13.3萬臺。這說明我國工業機器人已經進入一個峰值,而這種人工替代,最終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3、工廠束縛年輕人。這是容易找到的理由,很多年輕人寧願去小作坊,寧願去快餐外賣,也不願意去工廠兩點一線的過日子。相對來說強度過大,生活過於單調的工廠生活如今從業年齡逐漸增大。

依然不應該放棄製造業

製造業依然是吸附勞動力最好的方式,我們也看到了,現如今的很多服務業建立在互聯網模式之上。未來外賣、滴滴和快遞幾乎確定是一片紅海。那麼這裡面就有個從業者容量的問題。第三產業很好,但是現如今內容還遠遠不夠。到2018年第二產業吸附的從業總人口是1.7億,而第三產業吸附的是2.1億。要關注到,還有很多的人口,並不在這個統計內。也就是說,第一產業的人還要不斷的湧入二三產業。不能放棄任何增加就業機會的可能性。也不要行政性的偏向於二產或者三產。都是就業,都一樣。


財經紙老虎


所謂第二產業就是指的製造業,製造業的從業人員最近幾年確實一直在減少。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相較5年前下降了10%。

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一直是依賴於製造業,而製造業也給社會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時代在發展,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從製造業從業人數下滑也可以看出經濟轉型的趨勢。

一、生產效率提高,淘汰過剩產能

在一二十年前,製造業還是屬於典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所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手工操作。

而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工業生產自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甚至發展至今,已經開始探索“無人工廠”的可能性了。

而且當前高端製造業還比較少,大多數集中在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低端製造業。賽道太過擁擠,市場上明顯供大於求。而這些過剩的產能也在被市場逐漸淘汰。

二、年輕人不願再待在工廠

不同於70後和80後,如今90後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願意去工廠打工。工資並不高,而且每天要忍受大量的重複性勞動。

90後出生的小孩家庭條件相對更加優越,受教育程度也更高。其父輩趕上了改革開放後的最大紅利期,大部分條件都不錯。所以即使不上班,不去工廠打工,在家裡也能生活的不錯。

三、服務業轉型速度加快

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出現,讓服務業大踏步的前進了。不論是滴滴還是外賣,收入都要高過在工廠上班,而且還非常自由。願意做的時候就做,不願意做拍拍衣服就走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還有誰願意去工廠這樣枯燥低薪的環境。

目前看來,整個經濟轉型相對還是比較成功,工廠生產力提高,不再需要那麼多工人。而社會服務業的發展,又正好承接了這一部分的職責。


小漁的創業信條


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大幅度下降是一個社會逐漸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像在以前第一產業曾經是人類社會的支柱一樣,第二產業就業也不會提供那麼多崗位了。

隨著製造業技術的不斷髮展,更多的自動化代替了人們的崗位,這從工業革命以來,這種不乏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所以說,更快的技術進步必然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流失,這是趨勢。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整體經濟增長的步伐會慢下來,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製造業帶來的增長,不會因為就業崗位的流失而下降,而是隨著自動化的提升,勞動效率增強,產值增加,這樣帶來的消費市場就能夠支撐更多的消費和更大的服務業增長空間。

任何發達市場服務業的規模都要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更大,這就是未來我國的增長點,第三產業將成為主要的驅動力,更多的服務業崗位和服務業需求即將湧現,移動互聯網也是這樣的範疇,所以說我們不需要因為第二產業的就業崗位下滑而感到擔憂,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



諮詢師天生


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營商成本過高!第一,第二產業就是製造業,需要的場地大,房地產的虛假繁榮造成高房價高地價,廠房租金水漲船高,造成中小企業負擔重;第二,房地產是基礎性商品,這幾十年房價漲了,工人工資漲,否則工人無法生存,高工資也限制了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竟爭力,很多工廠轉去東南亞,非洲等低工資國家;第三,製造業如此難以經營,房地產賺錢如此簡單,資本都流向賺錢的行業,製造業自行凋敝了!

綜上所述,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就減少了!


財經正義


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林牧漁,第二產業則是加工製造業。


2019年11月20日,國新辦就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公佈,個體戶和法人單位數量大幅增加,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有較大降幅。2018年末,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相較2013年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減少2005.0萬人,下降10.4%。


如果一家小企業僱傭10位員工,2005萬人意味著200萬小企業消失了,這不是簡單的設備升級規模化生產所能解讀的。


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大幅下降,個人分析有如下五點原因:


一、時代在發展,有了更多就業選擇,相較於第二產業更具優勢

資金會向回報高的領域匯聚,而人也會向收入更高的方向遷移。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下降,但是城鎮登記失業率並沒有大幅增長,無疑說明在這些從業者有了新的選擇。

不管是直播、自媒體、小視頻、跑滴滴還是送外賣、快遞,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的同時,新的職業也在不斷湧現。

加工製造業工作時間長,工作枯燥乏味,上升空間小,福利待遇差,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低。當有更好的選擇時,這些人就會去嘗試尋求更高的收入。


二、生產率提升,規模化生產日益普及,工業機器人應用,從業者需求數量減少

第二產業不斷引進新的設備,改進工藝,生產率得到提高,而用人數量明顯降低。與人工相比,部分生產環節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效率更高,出錯率更低,成本大大降低。一次購置,不需要工資,不需要繳納社保,省心省力。

當大企業升級設備後,成本得到降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優勢自然下降,必須採取同樣的辦法才能保住市場。而競爭失敗的企業,自然只有關停一條路。


三、金融行業輕鬆獲得高額利潤,加上房地產行業動輒消耗半數新增貸款,第二產業部分企業生存困難

第二產業中多數都是中小民營企業,而這些企業面對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很難得到真正徹底解決。相較於國有資本不超過5%的貸款成本,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動輒10%以上。更高的資金成本,意味著更微薄的利潤。

銀行為了輕鬆賺錢,天量信貸都投放進了房地產市場,助推房價上漲。而一些非民營企業動輒獲得千億甚至萬億授信,即使壞賬也不用擔心。相比之下,民營企業不僅貸款困難,還容易遭遇抽貸,加上互保牽連,大量經營狀況還不錯的企業被夭折。


四、房價快速上漲,環保要求提高,第二產業成本大大增加,部分企業選擇外遷,部分企業關停

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是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減弱的過程。資金是有限的,設備需要一點一點升級。當場地租金越來越貴,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再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相當多的企業被迫關停。

當成本優勢不再,某些大型企業選擇到東南亞辦廠,而部分供應鏈企業只能跟隨遷移,無疑減少了國內用工數量。


五、產能過剩明顯,當國際環境發生變化時,部分出口相關企業會受到較大影響

國內市場難以消化全部產能,而出口企業生存狀況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當國際需求減弱時,部分企業如果不能找到替代市場,就只能縮小規模或者關停。


個體戶和法人單位數量大增,而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大降,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從業者無奈之下選擇了創業。一定程度上講,部分個體戶是隱性的失業者,沒有穩定工作,甚至沒有穩定收入,還有相當多的處於虧損狀態。


直播、自媒體很火,抖音快手很有趣,在一波紅利期之後,這些新興領域真的能夠穩定提供就業崗位嗎?


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是真正創造財富的源泉,數字經濟服務經濟要發展,高收入的行業需要適當增加稅收,反哺第一第二產業,這是穩經濟,穩就業的重要選擇。


財智成功


2019年11月20日,國新辦就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公佈,個體戶和法人單位數量大幅增加,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有較大降幅。2018年末,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相較2013年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減少2005.0萬人,下降10.4%。資料顯示,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林牧漁,第二產業則是加工製造業,第三產業則是服務業。

對此,專家們認為,第二產業從業人品有較大降幅主要有二大原因:一是,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以及很多行業去產能的影響,第二產業生存不易,5年內從業人員有較大跌幅也在意料之內。二是,過去第三產業不發達,人們都擠在第二產業謀生,現在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第三產業提供的大量工作崗位,吸收掉了所有的第二產業的人員,這也是大勢所趨。

而我們認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人數大幅減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構成:第一,過去中國對外貿易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順差,當時每年都會有大量商品出口,所以需要大量生產製造業人員。而隨著國際貿易摩擦不斷,中國商品出口受到不小的影響。而由於國內消費市場又消耗不掉這麼多的存貨,所以很多製造企業倒閉,從業人員數量減少,肯定在所難免。

第二,工業機器人來了,將替代人工操作。過去由於工作崗位基本上是重複勞動,簡單枯粗燥,工人長期從事這樣的工作,對於身心是莫大的傷害。所以,近年來一些企業試圖通過工業機器人來解放一線工人。最大的手機加工廠富士康就是試圖通過工業機器人去完成之前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操作。既然國內部分製造企業開始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一線操作工人,那麼,製造企業對工人需求就會下降,效率也能夠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由於國內很多地區,房價漲、地價漲,人工成本也在漲。導致華為的任正非也在抱怨深圳龍崗地區房價太高,只能把生產基地和科研機構搬到東莞松山湖地區。而更多的外資企業就把自己在華的工廠搬到用工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孟加拉國,以及印度尼西亞。這樣一來,內外資生產廠家都遷走了,國內第二產業需要操作工人的數量就減少了,所以,製造業工人數量越來越少。

第四,目前國內第二產業正處於萎縮過程中,而第三產業卻在蓬勃發展中,第三產業不僅能提供外賣和快遞等就業崗位外,還能提供諸如電商等創業平臺,大量的年輕人都跑到第三產業去發展,人們自然對工作比較辛苦,收入較低,又沒什麼前途的第二產業的崗位不屑一顧。不過,第二產業如果處於長期低迷狀態,那麼中國製造業要想升級成高端製造業就難了。所以,不能光顧著發展第三產業,而應該保所第一、第二產業也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這些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大幅下降,也在意料之中,第二產業就是傳統制造業,工作辛苦收入低,又沒前途,當然沒人願意幹。同時,工業機器人的出現取代了部分製造業工人的崗位,把工人真正的解放出來。同時,由於很多國內外生產企業將工廠搬遷到東南亞國家發展,以及國內第三產業興起,使得第二產業的從業人數分流出去。未來第二產業也會得到發展,只是發展的速度遠不及第三產業快。


不執著財經


工業是強國之路。工業是定海神針,中國必須把工業發展牢牢抓住不放!中國目前出現困鏡是產業升級中出現的新情況。從上到下對這些困說鏡還是在觀望,好像沒有多少政策出臺。市場是主體,市場是配置資源主體。一般性的民用工業國家以市場調節為主。宏觀掌握。大型高精尖產業國家必須是主體。國外也是這樣做的!但國家必須嚴密關注市場的變化和相關政策的調整。不能出現系統性的問題。如金融貨款都無法即時還款,這就產生一系列的嚴重的問題。可能產生政治性問題。這就是系統性問題。中國工業也不能產生系統性問題!必須把它叮緊了。絲毫不能放鬆,否則就是系統性問題可就麻煩了。我想中國工業還正常的發展!


懷舊書屋郭軍


長期來看,第二產業從業人數肯定會持續下降的。這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

以前一個工廠可能需要幾千上萬工人,但現在各種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的投入使用 使得工業生產對於工人的需要大幅降低。

我很多年前本科畢業時,面試的一家日企,汽車零部件企業,總經理就說他們工廠只要三四個員工,全是機器智能化生產。

第二產業的工業化大生產決定了最適合機器人、智能化的介入升級。

規模化生產的東西都可以開發相對應的機器人來代替人類勞動。因為有利可圖,研發機器人只是一次性的成本 規模生產這些機器人的成本也很小。

長遠來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都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只有第三產業服務業才是就業的主要領域。近些年來,快遞行業和外賣行業的發展,其實已經轉移了很多工廠的工人到服務業中,成為快遞員、外賣員。


未來這種趨勢還會繼續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