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理財,能幫助我們解決多少問題?

1

原始財富的積累,有多重要?

我們可以先以簡單的生活算式來看看。

如果我們積累了1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6%,每月收益為500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精緻;

如果我們積累了2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6%,每月收益為1000元,可以解決我們的房租問題;

如果我們積累了3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8%,每月收益為2000元,可以解決除公積金外的房貸問題;

如果我們積累了5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9%,每月收益為3750元,可以解決我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如果我們積累了10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9%,每月收益為7500元,可以解決孩子老人的生活問題;

。。。。。。

隨著原始財富的積累以及複利的滾動,

當我們積累了超過100萬儲蓄用於理財,假設年化率為9%,每月收益超過7500元,我們的養老問題或許已經解決了。

顯而易見,善於儲蓄對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善於理財,則能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2

儲蓄理財族與月光族,10年後的差距有多大?

朋友A跟我一樣,屬於儲蓄理財族。剛工作那會,她還是租房子住的,工作幾年,她存下了一些錢,結婚後跟丈夫一起買了一套房,申請了十年商業貸款。結婚沒多久就生了孩子,開支大了很多,但是她善於理財,她每個月都會固定將工資裡的一部分錢用於基金定投和繳納保險,如果每月還有盈餘,她還會做一些其他投資。當十年後,第一套房子供斷後,她又買了第二套房,選擇了十五年貸款。因為善於儲蓄理財,所以她是生活在近十年,生活都沒有太大變化,娛樂、旅遊、孩子興趣班一樣都沒有落下,該花的花,該省的省,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

朋友B,是典型的月光族。她跟朋友A一樣,都是租房子住。但不同的是,朋友A沒有儲蓄的習慣,工資一發下來,就各種買買買,她屬於那種特別有購買慾的,喜歡的東西不買回來,就心癢癢的。到後來,甚至發展到透支信用卡來滿足她的購買慾,工資一發,從各種買買買發展到各種還還還(銀行債)。在朋友A和我的強烈要求下,朋友B才勉強進行了零存整取,但一個月只存500元,一年存6000元,雖然不多,但至少開始改變總欠債的問題。因為朋友B不善於儲蓄理財,十年後,仍單身且依然還租住在十年前租下的那套房子裡。

雖然說每個人的賺錢能力不同,但是懂得儲蓄理財的人,往往在將來生活裡能更遊刃有餘,更能應對各種生活變故。

3

收入-儲蓄=支出,嘗試“強制儲蓄”

我認為的“強制儲蓄”,有好幾種:定期存款、國債、基金定投、保險、理財產品等。

定期存款的利率比較低,這隻適合理財初學者,與其定存,不如每月購買債券,現在購買電子債券也很方便。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基金定投或許是比較適合的理財工具,雖然基金跟股市掛鉤,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採取定投的方式,則有效分攤了風險,如果堅持一定週期,基金定投的收益還是能夠體現出優勢的。

保險,是我一直熱衷的一種理財方式。我一般購買儲蓄型的保險,作為“強制儲蓄”的一種。當然,這類儲蓄型保險,適用於經濟條件更寬鬆的。如果經濟條件一般,建議購買消費型保險哦。

一般理財產品,雖然感受不到強制性。但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譬如論壇裡不少人是每個月固定購買隨手記的理財產品,如果自律性足夠,這種強制性儲蓄能夠帶來更高的收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