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版|倘若文物是個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寫在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走進博物館,走馬觀花,抑或是看看標牌,對於那些擺放在櫥窗、櫃子裡的文物,只見其形,而不知其事。對於靜謐無聲的文物而言,難道這便足夠了嗎?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2017年,《國家寶藏》橫空出世,緊接著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央視上線,國寶文物以更加有趣的方式“活”了起來,也“火”了起來。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如果真的走近它們,瞭解它們,其實每一件文物背後都寫滿了滄桑和離奇,都有道不盡地歲月刻痕,它們是有溫度的,也是有聲音的。

文物本身是寄存著靈魂的,有的是主人的情懷,有的是工匠的心血,有的鳴叫著歷史的殘忍,有的呼喊著歲月的滄桑。文物源自往昔,是歷史夾縫中遺落而出的精靈。他們或許經歷了盜掘,或許曾浮沉海外,又或許慘遭毀壞,可他們也攜帶著過去的秘密,忍受著時間對他們的禁錮,剝開時空的缺口,將自己的身世公之於眾。他們願意去言說,願意讓時間這頭的你我,知道關於他們的故事。

所以,有時我在想,倘若文物是個人,他會是怎樣一個人呢?他會怎樣講述關於自己的故事呢?他又會如何把那些時間教給他的心裡話告訴我們這些旁觀之人呢?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大省之美譽,然而,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三晉的肇始之處,何止地上,地下文物也蘊藏萬千,所以,三晉大地著實有著豐富而奇特的館藏文物。他們藏身於形形色色的博物館之內,靜候觀者駐足、凝視、感喟、欣賞。他們也有著渴望,渴望在不屬於他們的時間裡被發現、被瞭解、被懂得。

藉著史料和資料,我開始試圖去了解他們,去把自己變成他們,去用我手中的筆去替他們講。可是,當我真正開口之時,才發現,其實,每一件文物都願意自己去說,他們有講述的慾望,也有表達的希冀,我願意成為他們的傀儡,由他們去指揮,陳述他們心中之言。

《倘若文物是個人》藉由我的口,採用自述、書信、自傳、回憶錄、採訪、演講、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種種方式,讓館藏文物活靈活現,他們化為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親自講解自己的身世之謎。不論前世還是今生,都在他們的言語中清晰可辨也妙趣橫生,彷彿他們就活在每個人身邊。當你再次走進博物館,去尋找他們,去傾聽他們時,你也許會覺得,他們正在給你講述著能夠穿越時間的故事。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往期回顧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文物圖集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特别版|倘若文物是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