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能把中子星掏空作爲武器或者飛船嗎?

白奕田


假設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能把中子星掏空作為武器或者飛船嗎?

如果某個超級文明的科技發展到能把一顆中子星掏空作為飛船,那麼我們來簡單討論下,看看這種假設是否能成立。

中子星大於8-10倍小於25-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死亡時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直徑約只有10-30千米左右,卻擁有超過太陽數倍的質量,表面溫度高達數百萬度!可想而知其內部的條件有多極端!如果一個超級文明能夠控制中子星,那麼其幾個用途我們可以來試圖猜測下:

一、如果打算製造中子星武器 那麼其不需要掏空,直接將中子星物質丟給對方就是一件無法預防的武器,或者將中子星拖到對方恆星附近或者行星附近,這個低等文明就完了,需要掏空裝TNT嗎?還是裝入反物質?也許就多此一舉。

二、如果打算製造中子星飛船 既然可以控制中子星物質,那麼將其加固在飛船的表面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或者再在外面用磁場或者力場防禦,也許就完美了,為何要掏空中子星躲到裡面去?那個惡劣環境想必就是超級文明也難以對付吧,看上去有種為了實現某種目的不明確而不惜代價去操作的一個案例,有些難以理解!

三、中子星是有超強引力束縛在一起的,如果掏空其物質,那麼中子星可能會失掉這個平衡,可能會繼續坍縮填補這個空間或者這顆中子星由於引力小於束縛力....出現物質膨脹的狀況?無論哪種看上去都不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裝惕啊!

因此無論從哪方面分析,超級文明都沒有這種理由,為什麼要掏空它呢?就是展現超級文明的NB能力?目測這樣的文明應該發展不到那個程度!

無聊的想法還是少些為妙,腦洞開多了容易漏水.....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但是可能不切實際,為什麼這麼說,川陀太空認為把中子星掏空作為武器或者飛船,還不如直接用中子星作為武器,我們來看看這個方法可行不可行。

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是中子星。中子星是恆星三種結局裡的一種,另外兩種分別是白矮星和黑洞。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宇宙中密度最高的星體,密度達到了每立方厘米8千萬到20億噸。如此巨大的密度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物質的存在形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原子核外的電子被壓進原子核內部,與質子合併變為中子,這樣,整個中子星就完全由中子構成了。

好吧,假設這些問題在遙遠的未來都可以被解決,可行性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看看必要性。中子星作為武器主要是利用它的引力和溫度,但如果我們把中子星掏空的話,那它就不在是中子星了,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外殼,引力和溫度都會大打折扣,已經和原版的中子星相去甚遠了。從這個角度看,中子星被掏空之後,幾乎不具備了強大的打擊能力,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把整個中子星作為武器。

再一個是作為飛船,掏空中子星來做飛船主要利用的是中子星的中子態物質來提高防禦力,但與其掏空中子星還不如直接在飛船外造一層中子態的防護層,既然都可以造出中子態的鏟子,相信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綜上所述,把中子星掏空作為武器或者飛船看起來非常酷炫,但實際意義並不大。


川陀太空問答


很有想象力,但是幾乎沒有可行性。

即使是在未來科技發達的時候,足以掌握利用恆星級別的文明的時候,把中子星作為這兩個用途幾乎也沒有可能性。

原因我們從中子星的特性來看就知道了,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而來,是恆星少數幾種“末路”。中子星的特性是密度、壓強、磁場溫度都遠超正常範圍,典型中子星的這些數值能達到地球的10的十到二十次方倍。

我們單從“掏空”這個問題上來說,我們先不講用什麼工具來掏空(假設在遙遠的未來能有這種技術),那“掏空”之後呢?要維持它中子星的特性,必然需要人為的施加各種特性,比如最明顯的特性就是它的物質構成——中子。要讓它維持中子特性必須給它一個極其強大的核心引力(如果“掏空”的同時達不到就跟引爆一顆恆星沒什麼區別,因為“掏空”之後不在有原本的引力,中子不受約束自然會逃逸核心),我們假設當時的技術依然能夠施加這一強大的引力,那麼問題就來了,既要保持中子星級別的引力,又要保持其內部空間的可利用性,那必然要人為的在中子星內部建立一個“殼”,以保持內部的可利用性,既然都能建立足以抵擋僅次於黑洞密度的“殼”了(中子星目的已知是僅次於黑洞,也有學者提出夸克星,但是沒有證實),那有這種水平的“殼”來製造的外部裝甲的戰艦還需要中子星表面這種程度的保護層麼?能有這種強度的“殼”,那製造能量屏障來代替中子星強大的磁場也沒什麼難度了,甚至可以人為的製造更強大的磁場。

所以如果達到了那種程度的技術文明,比起利用中子星的危險性,還不如自己建造戰艦更可靠

還有作為武器來講,題主你的圖示是一顆脈衝星。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但不是所有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中子星接受了原本恆星的角動量,因為體積變小,所以不斷的加速自轉,脈衝星就是自轉極快的中子星。那為什麼自轉能產生脈衝呢?[注:原理就像我們乘坐輪船在海里航行,看到過的燈塔一樣。設想一座燈塔總是亮著且在不停地有規則運動,燈塔每轉一圈,由它窗口射出的燈光就射到我們的船上一次。不斷旋轉,在我們看來,燈塔的光就連續地一明一滅。脈衝星也是一樣,當它每自轉一週,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就形成一斷一續的脈衝。脈衝這種現象,也就叫“燈塔效應”。脈衝的週期其實就是脈衝星的自轉週期。然而燈塔的光只能從窗口射出來,是不是說脈衝星也只能從某個“窗口”射出來呢?正是這樣,脈衝星就是中子星,而中子星與其他星體(如太陽)發光不一樣,太陽表面到處發亮,中子星則只有兩個相對著的小區域才能輻射出來,其他地方輻射是跑不出來的。即是說中子星表面只有兩個亮斑,別處都是暗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中子星本身存在著極大的磁場,強磁場把輻射封閉起來,使中子星輻射只能沿著磁軸方向,從兩個磁極區出來,這兩磁極區就是中子星的“窗口”。

本段註釋引自百科,因為覺得這樣更便於理解所以引用了]

作為武器中子星無非就兩種形式,一種是中子星本身作為武器,還有一種就是利用中子星的脈衝。如果把中子星掏空了,那中子星不在具有中子星的特性,也就不具備作為武器的條件了。比起中子星這種週期性的脈衝,如果已經到了能利用中子星級別的技術文明,還不如人為製造x射線或者γ射線束來當做武器更好

如果非得把中子星當做武器,那也不是“掏空”,不如直接引爆造成爆炸更為可行。並且根據中子星特性,“掏空”的同時不人為施加其需要維持中子星的特性,就相當於引爆。

所以,把中子星“掏空”作為上述兩種用途幾乎沒有可行性,不管是從技術可行性還是收益可行性幾乎都不可能。


科學三人行


有沒有中子星都含糊呢,掏空中子星就是個大彈殼,沒啥意思。

宇宙中確有脈衝星,每秒發若干次電磁脈衝,其材質應包含鐵鎳銅等金屬。脈衝星和科學家推測的中子星不一致,你想啊,中子星裡若有鐵鎳銅,它還能有每立方厘米十億噸重嗎?


這就是科學家描述的中子星外形,“懸空流動蒸發.塌縮成矩形”
的矩形隕鐵,我拎了拎,沒那麼重!
這是矩型隕

鐵的金相照片,放大了1000倍,黑線是本人頭髮。金相呈“立體交叉放射紋”。

全球就發現這麼一塊金屬,像中子星,可能恆星太小了,沒造出理想中的中子星,掏空沒意思,直接做個彈殼,簡單實用又方便使用。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呵呵,這幻想也只能是個不會成真的夢想。有掏空它的技術,為什麼還要傻乎乎地拿它做飛船?難不成是像小時候一樣,吃完西瓜還要炒西瓜皮!關鍵是技術再發達也不能違揹物理法則,中子星是極高壓力極高密度的東西,人類若發明出能挖掘它的工具,那就根本不會把中子星放在眼裡了。何況真挖起來,還沒等掏空它就爆炸了,不會給我們留個外殼的!有那精力,人類自己造個外殼可能更靠譜些!若把一個直徑30米的中子星扔進太陽系,它會毫不費力的將八大行星全撕碎了。能駕馭這樣的恐怖力量,只能是可以永生的神級文明瞭!


雲若滿了雨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一箇中子星它能有巨大破壞性的原因在於其超大的質量。它所擁有的巨大引力就是由質量導致的。若將其掏空,則失去了破壞性,也就沒有作為一種武器的意義了。我認為,若是科技發展到一定地步,有高超的裝備能讓人類登上中子星,這才是它作為一種武器的潛能。


我愛中國12138


理論上可以,但是實現它卻很困難。塌陷的中子星一旦爆發,形成的能量引力都無比巨大的宇宙黑洞。完全可以吸引周圍的一切物質,再先進的科技也無法實現。改造一顆中子星,還不如充的利用恆星的資源。


鵬飛1231


我只能告訴你到能夠做到的時候這麼做的意義已經幾乎沒有了。你不可能靠著材料的改進使弓弩的威力大於熱武器,所以弓弩被戰爭淘汰,同理那個時候的武器和飛船的材料學會是一種全新概念的。


羅夏之風


可不可以在第四維,建設設備操縱三維的中子星,不改變它的三維結構,保留了它的威力.使之成為三維內無敵的存在,或者從三維宇宙中切分一部分嫁接在中子星上作為動力和價值裝置操作中子星.作戰方法就是頭鐵就可以了.


咖啡色的節奏


中子星是星球,飛船是能夠被人控制和移動的。本人以為,如果人類能夠控制一個星球,然後隨意移動,那時的人類就是宇宙之神了!可以這樣想,火星上沒有水,土衛六上的水非常多,把土衛六,拖到火星上,那麼火星是不是就可以適合人類居住了?那些中子星離人類按照一千光年算,基本上去不了的,更談不上改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