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雖然人類在整個星球上是毋庸置疑的主宰,從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了最簡單的戰爭-部落戰爭。不過自從戰爭開始人類就並非獨自作戰,總會有一些動物陪伴在人類的身旁與人類一起或衝鋒陷陣或傳遞情報或救死扶傷。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但更是優秀的戰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場上的那些動物。

騎兵與戰馬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說戰馬首先相當的自然是騎兵,騎兵最早是指那些騎著坐騎作戰的士兵,現在由於時代的發展騎兵已經發生了變化。騎兵曾是陸軍的組要作戰兵種,他們能快速的打擊對手,也能在戰況不利時迅速撤退,脫離戰場。早在公元前就已經有騎兵出現,但騎兵發展到頂峰還是在中世紀,隨著人們對騎兵的核心-馬匹的認識不斷加深各種各樣的騎兵開始出現在戰場。

歷史上的騎兵種類很多,我們將其歸納後分成兩種-重騎兵與輕騎兵。重騎兵與輕騎兵的作戰任務與裝備不同因此所選用的馬匹需求不同。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重騎兵-冷兵器時代的人肉坦克,騎兵與戰馬都要身著重型裝甲-手持武器通過沖鋒產生的巨大動能摧毀敵人的陣型打擊敵人士氣。重騎兵雖然厲害但對戰馬的要求非常高,由於重騎兵身著的重甲非常沉重,我國重騎兵所穿的鐵甲達50斤,如果再加上武器和馬匹的裝甲大概近100斤。而西方重騎兵就更加誇張了,據稱身穿的盔甲要比本人還要重,到底之後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站不起來。 想要載著200多斤的重量發動衝鋒這種馬匹本身需要高大身身材,強健的筋骨才行。重騎兵所使用的戰馬多為冷血馬,特點是體型高大爆發力好衝擊能力強。其代表為法國高盧馬,這種馬體型高大爆發力適中,雖然笨重不靈活但能夠載著重甲騎兵發動正面衝擊威力巨大。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輕騎兵-身著輕甲或者無甲的騎兵,其機動性強、作戰靈活裝備多樣,是騎兵中的中間力量。騎兵並一般不與步兵做正面對抗,其戰場多用作:偵查。騷擾。追擊。偷襲等任務。說到輕騎兵就不得不說歷史上最有名的騎兵-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蒙古騎兵在武器上主要攜帶2-3張弓幾個裝滿箭只的大箭袋,一捆繩子一把鋒利的蒙古彎刀。在護甲上,以皮甲為主,在關鍵部位上縫有一些鐵甲。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蒙古騎兵的戰術是一種騎兵游擊戰術,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為“曼古歹”)。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當時歐洲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騎射手,不僅追不上,連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蒙古騎兵是一隻專業的騎兵部隊,他們在馬上吃,在馬上睡,在馬上生活。馬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切,因此對於馬的選擇尤為關鍵。蒙古騎兵使用的馬種名叫蒙古馬,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蒙古馬最大的優點就是它驚人的耐力,成吉思汗鐵騎西征時,經常靠蒙古馬的驚人速度及耐力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從而得到勝利。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騎兵難道就是騎馬嗎?當然不是,除了戰馬騎兵外,各國還有很多將不同動物當做戰爭武器的兵種,比較有名的一個就是大象兵。

以大象作為騎兵武器的國家多分佈在南亞中東一帶,據傳,公元前600餘年,印度就開始訓練象兵。古印度亞柏格皇帝曾驅遣300餘隻象兵向敵8000餘名重兵據守的希託安要塞進攻。群象衝來,黑壓壓的一片,刀槍不入,勢不可擋;它那長長的鼻子輕輕地一點就將人捲起,然後將人摔得粉身碎骨: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身上,人便成為肉餅。敵軍驚慌失措,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亞柏格揮軍一舉奪佔希託安要塞。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象兵固然強大但也並非,無法可破,前文說過動物伴隨著人類的戰爭史,自然猛獸也在其中。大象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體重超群力大無比。對一般的動物它不屑一顧。但是,它卻懼怕獅子。聰明的兵家抓住這一點,在我國古代就有用猛獸破象兵的記載:宋時,宋文帝劉義隆任命宗愨為振武將軍,討伐林邑國。林邑國王臨危急令王牌軍「象兵」部隊迎戰。這刀槍不入的龐然大物使宋軍猶如現今的步兵遇見坦克,無法招架,死傷累累。但是,宗愨並不畏敵避戰。他想到大象的勁敵是獅子,可是,又不可能馬上馴化出一批獅兵與敵抗爭,便靈機一動,命令部屬連夜趕製了一批獅子模型,運到陣前,威懾敵「象兵」。這一招還真靈。當林邑國的象兵衝來時,大象猛見只只雄獅嚴陣以待,如臨天敵,調頭就跑,任憑馭手怎麼鞭笞也不回頭迎戰。

騎兵的歷史有多久,坐騎的歷史就有多久,不過動物作為坐騎只是動物參與人類戰爭中的一小部分,後面我們還將闡述其他動物是如何參與到人類戰爭之中。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在戰爭中動物不光充當坐騎的角色有的還直接成為武器和士兵

雖然在戰爭史上動物多是以坐騎的身份出現,但也並非絕對如此。在幾千年的戰爭史上,動物還曾作為偵察兵,信使甚至是戰爭兵器出現。

在早期戰爭中,軍隊運輸沒有什麼鐵路汽車,當然也就談不上機械化。因此最大的機動方式就是高馬匹來進行。但軍馬畢竟是動物,也需要吃飯休息因此雖然說千里馬但實際上也不可能有真的能帶著軍隊轉戰千里。更何況騎兵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靠士兵叫板趕路。軍隊千里之外作戰,但戰場千變萬化,前方戰場與後方指揮溝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早期軍隊之間傳遞消息都使用輕騎信使,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短距離內毫無問題,但距離一旦過長其時效性就會大打折扣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如何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傳遞消息呢?

其實聰明的古代人早就發現了一種空中飛行的動物有著異乎尋常的歸巢本能,即便是在千里之外也能準確的找到回家的路。

在古埃及時期,漁民常常攜帶一些鴿子出海以便在出現危險或者漁汛到來的時候想家裡求救或者報信。而在古中東地區甚至有國家用信鴿建立了一個國家信鴿通訊網!

在中國古代也有使用信鴿的故事:相傳我國楚漢相爭時,被項羽追擊而藏身廢井中的劉邦,放出一隻鴿子求援而獲救。信鴿傳遞信息僅僅只有古代人使用嗎?當然不是!在二戰時期雖然無線電已經成為一種傳遞信息的普遍手段,但實際上信鴿依然被錄入到軍隊編制之中。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1943年曾有一隻獲得盟軍英美兩國勳章:當時,美國空軍準備執行一個轟炸任務,實際上他們要轟炸的是已經被英國士兵佔領了的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

當時,英國士兵已先期到達,德軍沒有抵抗就投降了,但美國空軍對此毫不知情。英軍佔領小鎮後,曾試圖向美國空軍基地發電報,要求取消轟炸。但糟糕的是,他們的無線電通訊失靈了。

佔領小鎮的英軍有近千名士兵,如果不取消轟炸計劃,將被美軍從天而降的襲擊所湮沒。

小鎮離美軍空軍基地有20英里,而轟炸將於20分鐘之後開始。要想避免迫在眉睫的誤炸發生,他們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依靠信鴿“大兵喬”。為將情報及時傳回,“大兵喬”需要全程以時速60英里飛行,那是信鴿能夠飛行的最快速度了,並且必須在一點不能偏離飛行路線的前提下回到位於空軍基地的鴿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大兵喬”不負眾望,在20分鐘內飛到了。飛機當時已經停在跑道上準備起飛。隨即轟炸任務被取消了。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有意思的是就在盟軍使用信鴿作為信使的時候德軍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德軍當然不會讓美軍的信鴿就這麼堂而皇之的飛過自己的領空隨意傳遞消息,但怎麼攔截盟軍的信鴿呢?高射炮?戰鬥機?當然不行!

二戰德軍專門訓練了一批天然殺手-獵鷹來對付信鴿。德軍大量餵養獵鷹,目標直指返回英國的盟軍信鴿。他們從法國、比利時及荷蘭被佔領土的巢穴中放飛獵鷹。獵鷹能發現1英里外的信鴿,以超過200英里的時速撲向獵物,它通常鳴叫著急速俯衝,發出像撕裂布匹一樣的聲音,令獵物萬分恐懼。毫不誇張地說,它們可以被看成是設計良好、配備了重武器的“飛機”盟軍一隻名為“瑪麗”的信鴿在執行任務返回途中,受到德國獵鷹的攻擊而受傷。但它仍然頑強地飛了回來,成功地傳遞了情報。“瑪麗”成為信鴿英雄,但它沒有獲准躺在榮譽簿上休息。

沉默的士兵:世界大戰中那些不會說話的戰士

“瑪麗”的胸口被縫了22針,傷口好以後仍然被送回前線。它一次次勇敢地面對獵鷹,沒有誰能夠阻止它獲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