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两大著名外交家的缠斗

战国两大著名外交家的缠斗

合纵家苏秦与连横家张仪

三国时期,诸葛亮气死周瑜,周公瑾临终前口吐鲜血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颇为经典。

历史上,类似他们两位一样火星撞地球般的智力较量早就有。战国时期著名连横家张仪、合纵家苏秦之间斗智斗勇,打破了七国争霸的平衡格局,最终胜出的一方得以称霸天下。

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名称鬼谷子,要说哪位为人师者真正桃李满天下,古往今来非他莫属,其弟子的成就完全碾压孔孟。例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乐毅、毛遂、赵奢、李悝、徐福等人均是鬼谷先生的学生,排名前两位的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战国两大著名外交家的缠斗

神秘人鬼谷子

头悬梁、锥刺股的好学生苏秦

苏秦出生卑微,家境贫寒,从小对达官显贵充满了羡慕之情,有志于成为名垂诸侯的栋梁之才。他在鬼谷子先生那里学到不少能耐,众所周知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他为了学业有成,不允许自己睡瞌睡,这样的人的确够拼。苏秦未得老师准许就忙于下山成就功名,临走时,鬼谷先生送他的警句是“败在西,成在中,死在东”。

苏秦下山后,第一站去了洛阳,企图协助周天子振作起来光大祖业,但很快发现周朝气数将尽,已无回天之力。他转而去了秦国,此时秦国刚杀了变法功臣商鞅,游说之人一概不受重视,他在被秦惠文王数落一顿后,默然离去。《芈月传》里讲述他认识秦国公主孟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他的出现还让本身亲如姐妹的孟嬴和芈月形同陌路。

之后就跟《芈月传》里一样,他去了燕国,受到了重用。燕国君主非常赞同他的合纵计谋,出资让他游说其他国家。苏秦之后相继去了赵、韩、魏、齐、楚六国,他的联合六国共同对抗强大秦的战略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合纵之举。

战国两大著名外交家的缠斗

头悬梁锥刺股

巧舌如簧的外交家张仪

张仪的出生和苏秦一样,在当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泥腿子、庄稼汉。他穷困潦倒到身无分文,经常破衫褴褛,一副叫花子形象。《芈月传》里的葵姑给他送了一件像样的外套,他却并不以为然,说大丈夫怎能满足于一件合身的衣服,可见此人也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从鬼谷子先生那里出师时,苏秦已经功成名就,成了身挂六国相印的众约长。张仪下山后,刚开始也是到各国游说,但都吃了闭门羹,随后才找到老同学苏秦,没想不但大腿没抱成,反而被苏秦当做下人对待,对其大加羞辱,最后苏秦还是推荐他去了秦国。

这就是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苏秦考虑自己在除秦之外的各国都受到重视,张仪再和自己为伍,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且六国合纵对抗秦国应该是胜面更大,所以让张仪去秦国,以后当自己的手下败将亦很不错。

张仪到秦国之后,秦惠文王对他非常赏识,提拔他当了秦国的客卿。随后张仪开始游说诸国,开始了他的“连横散纵”之行。

当时“三家分晋”之后,从北到南依次为赵、魏、韩,其中魏的实力最强。张仪首先到魏,告诉魏候,如果魏退出合纵的行列,秦愿意将此前攻占的河西土地归还。魏率先倒戈,愿意与秦友好相处。

随后,他到楚,采取同样的方法,许诺将商于六百里地让于楚,前提是楚必须与其他合纵国决裂关系。很快,楚退出了合纵国行列,但是秦承诺的六百里土地并未兑现。楚怀王(芈月的皇兄)大怒,向秦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斗,但都以失败告终,还丧失了汉中郡。在楚与秦交战的同时,韩、魏等国也对楚趁火打劫,楚只好割地求饶,与秦结为盟。自此,六国合纵的局面彻底被打破。

战国两大著名外交家的缠斗

战国地图

后来,秦又通过下嫁公主到燕,将与自己不接壤的燕拉拢过来。这样一来,与秦交好的国家达到了三个,韩、赵皆属实力不强的小国,可以一并拿下,而实力稍强的齐远在东海岸,对秦不足以构成威胁,这个局面为秦完成统一大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两位“纵横家”结局依然惨淡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从小就痛恨张仪,张仪深知继续留秦已经没有意义,主动辞去相位之位回到他的出生地魏国,在魏当丞相一年后去世;苏秦辗转到了齐,受到齐王重用,本想借机消耗齐国实力,减轻对燕的威胁,但被民间有识之士识破,被刺身亡,其一生完全兑现了鬼谷先生的“败在西,成在中,死在东”的预言。

现在:“纵横捭阖”一词指“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